(3)適當的讚美對方,能夠很自然地贏得對方同樣友好的回報。
根據行為科學的理論,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大部分取決於你對他們的態度。有的人總是抱怨別人不熱情、不友好。其實總該反省一下自己。打個不完全貼切的比方:麵對鏡子,如果鏡子中的形象令你不悅,那原因最好從自己的臉上去找。一個熱情友好的讚許,總能換取對方同樣的態度,從而為相互溝通開綠燈。
可見,讚美對方的宗旨是尊重對方、鼓勵對方,以及創造友好的交往氣氛。因此應該真心實意,誠懇坦白,措辭適當。如果因為有求於人才表示讚許,會令對方感到你動機不良。所以,當你不需求對方什麼的時候,表示讚許才顯出誠意和可信。對別人的讚許也不必過於頻繁;過於頻繁就失去了鼓勵的意義,並顯得滑頭、俗氣,反遭輕視。讚美的話語不宜過分,言過其實的恭維話就成了“拍馬屁”,隻會被人恥笑。這都是說明讚美他人須掌握一定的“度”。
不管怎樣,人總是喜歡被人讚美的。有時,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便是人性的弱點。也就是說,一個人受到別人的誇讚,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適時的讚美,博得他人好感、獲得他人讚同的同時,也無形當中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5.寓讚美於嬉笑中
說實在的,當我們在讚揚一個人的時候,最擔心的是對方的反應,因此,內心裏難免有那麼一點兒的不自在。如果漫不經心的去稱讚人,很可能招來“哼!這個馬屁精”之災。
假如身邊再有他人在的話,就更叫人感覺到難為情了,實在不敢大大方方的去稱讚一個人。
然而話又說回來了,顧慮太多實就顯得你太唯唯諾諾了。逢到必要的場合,你是應該大聲而堂堂正正的去讚揚對方的成就、長處以及善行的。
隻是不宜盲目的去讚揚人,不然,你就會看起來像一個十足的馬屁精了。要讚揚一個人時,必須一本正經,打從心裏頭,抱持著信念的形態去讚揚。
當你對別人親切,或者做了一樁小善事,而別人對你說出一些感謝話時,你總是會感到難為情,不過,既然是一位男士,你就必須忍受著尷尬之情,接受下來。
尤其是照顧老太婆之時,老人家總喜歡在眾人麵前,不斷誇獎你,並不停的道謝。說實在的,這是叫人不敢領教的一件事。但是,你仍然要耐心的承受。
當你親切的為別人做了一些事,而對他說“這件小事不值得掛齒”時,乍聽之下,似乎是表示你的謙虛,然而進一步分析的話,可說是一種不遜之語。還是堂堂正正的接受對方的謝意,比較富有男人味。
英語有一句“謝謝您,對我說謝謝。”(Thankyouforthankingme.)這一句包含有“你高興我為你做事,我也感覺到高興”之意。因此,我奉勸大家多利用。
當別人對你說謝謝,而你繃著一張臉時,你勢將給予對方“這樣已經行了吧!”的印象,而使受惠者看到了你人格的局限。
如果你對別人施惠,而對方向你道謝的話,你不妨巧妙的如此回答:
“那麼——今後你可以多多的依賴我。”
這麼一說,不但能夠表示出你的寬懷大量,而且,你也會感覺到非常的愉快。
當一位少女的纖纖玉手差點就被車門夾住的時候,一個青年快速如電的把門支撐住,使該少女的玉手得以伸出來。到她說謝謝時,他憐情萬分的撫摸著她的手,然後,得意非凡的說:
“——哇!我占到便宜了!”
某一位男士丟了錢包,感覺到動彈不得之時,一個青年給了他二三十元買車票,及時救了燃眉之急。當對方頻頻地道謝之時,該青年以絕倫的口吻說:
“哪裏,這不算是大不了的一件事。隻要我回到了家裏,要多少就有多少。瞧!我家在開銀行呢!”
一個少女沒有書寫用具而感覺到尷尬之時,一個青年竟給了她一支圓珠筆。她用罷,剛欲謝並還筆之時,他如此的說:
“噢!不必物歸原主了,你留著使用吧!——如果我再給你一支的話,你會說出更悅耳的鶯聲燕語吧?”
(就這樣,他倆走進了一家吃茶店。)
一個接受道謝的男子向對方說:
“說謝倒不必,不過下次再生氣的話,千萬不要亂罵一通了……”
又如,閣下喜歡裝腔作勢的話,不妨照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李爾王那樣大聲疾呼的說——
“風啊!你吹吧!你盡情的刮吧!反正你是不會比不知恩情的人,更為不親切的……”
一名等待看精神病醫生的病人,感激涕零的對該醫生說:“大夫,您真是一位再世華陀,我看過的所有醫生中,沒有一位比您更棒的”。聽了這一句讚頌的話,該精神科醫生堆滿了滿臉笑容說:“真謝謝您的誇獎。不過,請你告訴我理由好嗎?”
這麼一來,精神病患者自以為“是”的說:
“您跟其他的大夫不一樣,倒是跟我不分軒輊,好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