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不學禮,無以立——待人處世需知的基本禮儀(1)(2 / 3)

2.握手禮儀:不是學問的學問

握手作為一種人際交往形式,不論在公務還是私交場合,幾乎都是不可缺少的禮節禮貌行為。

然而如果從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內容的角度來看,它又具有很強的信息傳遞功能。由於交際背景不同,彼此關係的性質不同,同樣是握手卻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思想感情,傳遞特有的信息。比如,先伸手可以表示主動,熱情,慢出手表示不情願,冷漠之情;緊握對方的手,眼睛盯著他的臉,對方會感到你從心底尊重他,歡迎他;相反,如果你輕輕地握對方的手,眼睛又看著其他人,如此漫不經心地握手有輕視的意味,對方會感到難受、不滿等等。因此,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握手不僅是一種禮儀形式,而且也是一種生動的交際語言,一條溝通思想感情的渠道。

從握手的方式和內涵來說,大體有這樣幾種:

(1)禮儀性握手

就是作為交際禮節禮貌形式的握手。它通常是交際寒暄的組成部分,能反映交際者對於彼此關係的態度和看法。得體的禮儀性握手有助於創造良好的交際氣氛。

在社交場合,握手是表示歡迎的基本禮儀形式。當見到對方時,當事人臉上顯出友好的笑容,把手伸向對方,以此表示歡迎,體現對本次交際活動的重視;對方也會同時伸出手來,彼此相握,禮貌寒暄。於是得體地拉開了一次交際過程的序幕。

一般說來,禮儀性握手應堅持對等、同步的原則。當然,彼此向對方伸手時不可能絕對同步,但先後的時間差不應十分明顯。如果一方伸出手來,另一方未作響應,拒絕握手,或反應遲鈍,半天才伸手,就會使對方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這就有失禮貌了。

(2)表情性握手

握手還可以表達語言所難以表述的強烈的感情色彩。它主要體現在握手的力度、時間和方式上。握手時用力的大小能反映出內在的情緒,對方會很準確地感覺到,因而可以達到直接交流感情的目的。通常握手十分用力,而且時間較長,表明對對方感情很深,或有某種需要。握手傳情有很強的感染力。比如,探.視死者的家屬時,雖然彼此相對無言,但兩支手(有時甚至是兩雙手)緊緊地長久地握在一起,彼此心照不宣,你對於死者的懷念,對親屬的安慰之情,你心底的感情激流對方已經深深地感受到,心領神會了,於是產生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再如,與好友離別時,彼此握住對方的手,叮嚀、話別,兩隻手久久不忍分開,列車開動了才依依不舍地鬆手,這樣就把自己惜別的深情通過手注入對方的心田,留下難忘的記憶,真可謂“滿腹真情話,盡在握手中”。

表情性握手通常動作十分誇張,動作幅度很大,用力也猛。用力握手在男性之間較多見,如果用在異性之間就不太合適了。

(3)鬥智性握手

在特定的交際活動中,握手也可能成為鬥心眼的武器。有時候,交際雙方的立場、利益不同,彼此相見時,為了禮節不得不握手,握手就可能成為較量的另一種形式。特別是在外交場合,通過握手與對手交鋒,借以維護民族尊嚴,幾乎是一種常見的事情。例如:北京武警總隊教練程相賢中校多次為來華訪問的外國元首擔任中方隨身警衛。1984年4月,美國總統裏根來訪時,總統的保鏢與程警官見麵。對方是一個身材魁偉高大的壯漢,程中校比他矮半截:程警官十分禮貌地和他握手。就在雙方的手握在一起的刹那間,程中校立刻覺出對方的手另有他意,是在試他的腕力。顯然這位美國保鏢看不起他。對這種不友好的動作,他要給以回敬。於是他大拇指一屈,衝對方的合穀穴一點,用力一握,立刻產生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再一鬆手,對方倒退了兩步遠。對方大吃一驚,驚異之後顯出了欽佩的表情。就這樣他們在無聲中進行了一場表現高傲歧視和維護尊嚴的較量。後來對方變得友好了許多。當然借助握手與對手鬥智一定要把握分寸,千萬不能過了頭。

3.送禮的禁忌:千萬別好心辦壞事

送禮物給別人當然是出於一番好意。但是,千萬不要一廂情願地以為:自己的好意必會得到令人愉悅的結果。若是不慎“送錯禮、表錯情”,可能會造成誤解,甚至使雙方關係因此破裂。所以,送禮之前必須先注意是否有哪些禁忌。

在國外,如果你想送花給你將拜訪的主人,問清幾種相關花的含義是很重要的。

像白玫瑰在意大利為愛情的象征,在其他許多國家卻是用來表示哀悼;在德國紅玫瑰表示愛愛人,在美國送病人一盆植物是很適當的,但在日本若這樣做,表示你希望那個人病入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