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營銷,你看不懂

封麵文章

作者:楊江濤

跟互聯網思維一樣,微營銷是個籠統概念,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市麵上流行的說法都不是真的,因為誰也沒有真正成功地做過微營銷,大家對微營銷的定義尚未清晰,有些人硬把自己做的電商都稱為“微營銷”,其他人做的都是“傳統電商”,實則惑亂視聽。

別把電商當微商

電商與微營銷是兩個概念。電商,通俗地說,就是做淘寶、天貓、京東的,你不能把淘寶店往微信上一搬家就稱自己換了行業,由做電商的變成做微營銷的了,換個馬甲就出來繼續混。

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雖然都是網上玩的,但性質卻大大不同。那區別在哪裏呢?

區別不在地麵或網絡的售賣形式上,而在人的行為習慣上。

在淘寶天貓,我們的行為慣性就是選購,尋求最大化的邊際利益。而在微信、微博上,我們的行為慣性就是社交。在一個社交慣性的平台上,達成自己的商業目的,這才叫微商。在一個購物平台上賣東西,這叫電商。

這麼定義的話,那我確實看到過做微營銷的。一個朋友早幾年就在微博上推銷商品,轟轟烈烈地幹上一場,也確確實實虧了幾十萬。

用電商的思路去做微營銷,注定是要一敗塗地的。

微信的微店具備了淘寶搬家功能,這是一種誤導,讓做電商的人誤以為按原來的套路搬個家就可以做微營銷了。這也說明走在前端進行平台開發的微信團隊,自己也不是特別清楚什麼是微營銷。他們是成熟的軟件開發者,卻是半熟的人性研究者。

感情和生意之間有道鴻溝

騰訊叫好不叫座,看著阿裏巴巴嘩啦嘩啦地收銀子,也是急得冒汗,所以可勁地往購物上靠,拉京東、搞微店、買大眾點評、派紅包,無所不用其極。可是人的行為慣性是那麼難改,人們就愛在微信上聊天扯淡,就是不太喜歡花錢。

雖然微信耗去了我們70%的時間,可是在微信上,我們就是“寧說千句話,不舍一文錢”。手機淘寶不常打開,可打開就購物花錢。這種感覺我想對於小馬哥(騰訊掌門馬化騰)來說,如同跟一個女子精神戀愛,跟你談情,卻總跟別人上床,如此戀愛得越深,小馬哥就越痛苦。

可是換過來講,小馬哥也不用傷心。瘦馬哥(阿裏巴巴掌門馬雲)也有精神上的失落,我們天天在淘寶天貓上購物,也沒有交到一個朋友不是?他也就是個首富了,窮得就剩錢了。

我們的天性裏,就是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阿裏的就是生意,騰訊的就是朋友,做微商難就難在,你要把這兩個搞在一塊兒就搞混了。

當你發現一個朋友開始向你賣東西時,你就開始歸類:這家夥到底是朋友還是商人?

在微博上賣東西,完全沒有情感牽絆,煩了可以讓他“滾粗”;而在微信上,熟人跟你推介東西,你礙於麵子總得買一點兒,買多了,感情就淡薄了,這個家夥就從朋友的歸類爬進了商人的歸類。

電商後台有多硬

基於購物平台的阿裏電商係就是“人與物”的關係,基於SNS的騰訊就是“人與人”的關係。

在購物平台上,我們一定是機關算盡地尋求最大化的邊際效用,總是不太談感情。相同的商品,你比別人便宜一塊錢,我就買你的。在電商的世界裏,世界是平的,最後是贏者通殺,隻有最終的那幾家是獲利的,因為保證獲利的隻有一途,那就是巨大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