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很多小眾營銷最後過渡到了大眾營銷,比如說零度可樂、小米、Beats耳機,但並非所有的小眾都能擴張到大眾,其背後的前提在於能否借助消費者的圈層效應進行不斷演進。

小眾營銷是利基營銷(Niche marketing)

利基營銷本質上還是批量生產,利用新科技進展形成的客戶化定製,而在實施過程中是企業單向準備內容與客戶溝通。小眾營銷則強調圈層,強調互動,強調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圍繞細分後的需求點共同創造內容,消費者參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深潛”在先,“想象力”補上

近兩年接受到關於營銷轉型的訪談,我一直提出最關鍵的兩個戰略詞彙是——“深潛”與“想象力”,我認為這也是小眾營銷在企業中實施的核心。

所謂“深潛”,就是要比以前更深入地靠近消費者,企業要成為“顧客擁有者”,貼近客戶,以減少成本,以客戶增長取代以前的市場擴張,通過與客戶之間的對話、讓客戶參與來擴大企業的邊界,提供出更深度的內容。

“知乎”的建立,源於對消費者需求點的一個深度洞察:如何找到一個平台,分享和獲取細分專業領域的高質量知識,並能和提供這些有價值信息的高質量用戶進行互動,從而形成了一個生態。

知乎創始人周源說:“知乎將持續產生高質量、可沉澱的信息,並讓有價值的信息和人都關聯起來。”這相比於百度知道,中國版Quora——知乎是一個更小眾的“知識型社交問答網站”,由於更細分、更深潛,2013年3月,知乎向公眾開放注冊,不到一年時間,注冊用戶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

所謂“想象力”,就是在深潛的垂直思維下,以水平思維來進行補充,來增加營銷的創造力。“小眾”在深潛成功的基礎上,要通過想象力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我們以豆瓣為例,豆瓣一直堅持著最初起家的“書影音”媒介基因,成了所謂“中國文藝青年”的大本營。進入移動互聯時代,豆瓣的幾個有想象力的動作都在有效橫向擴大產品邊界:“豆瓣東西”用創意商品導購來進軍電商,“一刻”邁入媒體化、降低姿態占據大眾用戶碎片化時間,這些擴張由於都是圍繞原有“文藝青年”這個群體在深耕,所以即使做社區圈層電商,也不會懼怕淘寶店的衝擊。

最後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的企業都需要小眾營銷,但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有“小眾”的思想去看待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因為在碎片化的數字時代,這些小眾的累積極有可能彙聚成一場暴風。忽視他們,你也許邁不過下一次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