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苦逼“首席粉絲官”麵臨的挑戰(1 / 3)

一個苦逼“首席粉絲官”麵臨的挑戰

封麵文章

作者:範超偉

老板穿上了“首席粉絲官”的馬甲

最近的一次群聊中,我遇到了五格貨棧的老板潘定國——不,他的抬頭是“首席粉絲官”。

這家公司目前隻賣車厘子,而且隻在微信上賣。在一些場合中,不止一次聽過“首席粉絲官”的演講,一些活躍的微信社群,也會邀請他去做“群分享”。

在我記憶中,他在以前的演講中,有這麼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隻要有一個用戶在朋友圈曬一下五格貨棧的東西,平均會有三五個用戶關注我們的公眾賬號。

話再說過來,以前在會場上的遇見,我更對“首席粉絲官”的抬頭有興趣一些——有點半信半疑,有點“概念高手”的印象。畢竟,這兩年那些原創過“首席體驗官”名頭的公司,也沒見過真的在體驗方麵有什麼獨到之處。如同很多羊肉串裏吃不到羊肉,老婆餅裏更吃不出老婆一樣。

但從一次簡單的交流中,我改變了這種印象。

在群聊裏,我剛說我是五格貨棧的用戶,產品確實不錯,這時候“首席粉絲官”馬上就來了興致。他在與我私聊中,不斷追問我能不能提點批評意見,當然,他一邊說著“認可”“讚同”的時候,一邊往往又是在“套取”我對其體驗改進的建議。

或許,正是因為他“走心”,你能發現他的學習力和行動力極強。

細節“極致論”

五格貨棧的推出,不足一年。

首戰發生在6月18日,開始預售車厘子,半小時賣1000多份。讓潘定國津津樂道的是:這些訂單都是提前收款,沒有一分錢欠款;隻靠朋友圈分享,沒有一分錢的廣告費;預售收集訂單,一周後發貨,沒有一份庫存。

這個效果的前提是,讓用戶發自內心地喜歡你,用戶才會真正去傳播。他追求的是“能震撼人的產品”,能讓人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機來拍照、發朋友圈。

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於不缺產品的時代,但缺的是能打動用戶的產品。為什麼我們公認的好產品少之又少?任何產品都有缺點,但能否解決用戶的痛點,這事才是關鍵,這也是讓用戶尖叫的基礎。

所以他一再宣揚:老板50%的精力應該研究用戶,35%的精力研究滿足用戶痛點的產品,15%是市場銷售。

我們可以從其產品、物流、支付的三端體驗,來觀察他想通過“全流程體驗”來創造差異化的地方。

1.支付端極簡

基於手機模式設計的成交頁麵。圖文消息不再直接顯示,而是將之折疊,凸顯重點內容又能避免過量信息,既節省用戶流量,又能在5至10秒內快速完成一個訂單。

在其下單頁麵中,不論是“犒勞自己”,還是贈送他人,可以對應點擊下單,在“送人”時,各種風格的送人贈語已經提前設置好,可以按需選擇(也可以自擬自定)。付款之後,可以把地址推送給好友,好友填上自己的地址則完成交易。

以上動作是借鑒“微信紅包”的設計完成的。極簡的目的,是以最少的步驟和動作,輕鬆完成交易。

“這樣一個小功能,至少給我們增加了三四成的訂單量。為什麼呢?因為我後台的數據顯示,買十份以上的用戶數量,是高於買兩份的,什麼意思?前者多是送友消費,後者多是自己消費。”

2.物流端極快

物流方麵也追求一些“極致動作”。比如一個用戶有沒有收到獲贈的產品,隨時呈現於下單人的賬號裏;比如產品在當天或第二天送達。

3.產品端極致

國產車厘子,主要在泰安和煙台兩個地方,在這裏分別簽約兩家規模比較大的合作基地,以雙倍價格收購同期品質最好的車厘子,而分揀的淘汰率更是高達30%~40%,以保證車厘子的品質。

這還不夠,這隻是產品質量的保證而已,我們還需要站在用戶角度去考慮問題,抓住用戶的痛點再去強化。

比如買了車厘子怎麼洗,在辦公室洗水果是很麻煩的事。我們統一配備透明盒,一個起到防壓作用,第二個方麵可以洗車厘子。我們做得比較娛樂化,水放進去洗,把蓋子蓋好,反過來表麵有十個口,水就可以流掉,這是非常小的動作,但是用戶感覺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