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攀登敢於冒險(3 / 3)

可見,索尼公司在彩色電視技術上的成功,正是它冒巨大風險,鍥而不舍長期緊跟和追趕的結果。沒有井深大們的冒險精神,就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功。目前,索尼牌彩色電視機僅次於美國的三家公司而居第四位。

索尼公司的成功無疑得益於井深大、盛田昭夫等企業家們的冒險精神。事實上,任何成功的企業,在其走向成功的過程中,都離不開企業家的冒險精神。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再看一個例子。

3.危機拆開了講便是危險和機遇

企業家的經營才華、管理藝術、應變能力,往往通過冒險中克服一道道難關才能鍛煉和展現出來。企業也是在經營發展的探險旅途中不斷成長壯大的。由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沒有危機感企業家領導的企業勢必在競爭的風險來臨後,反應遲鈍,坐失良機,最終被清除出市場競爭的舞台。

冒險與危機具有較深層次的關聯。把“危機”拆開了講便是危險和機遇。人的機遇與成功往往存在於危險之中。你想獲得那美好的機遇嗎?你想奪取成功嗎?那就要敢於冒風險,投身危險的境地,去探索、去創造,不要瞻前顧後,不要害怕失敗。

冒險免不了有失敗。成功的母體便是失敗。成功隻是無數次失敗之中的一個分子。正常的規律是,無數次的失敗換來一次成功,無數人的失敗換來一人成功。雖然成功的那一次,成功的那個人是幸運的,但此前無數人無數次的失敗是同樣偉大的。那種失敗同樣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其價值體現在後來的成功之中。

從人生的根本意義來理解,冒險失敗勝於安逸平庸。轟轟烈烈地奮鬥一生,到頭來失敗了,他的一生仍然是偉大的、壯烈的。

懼怕失敗,不冒風險,求穩怕亂、平平穩穩地過一輩子,雖然可靠,雖然平靜,雖然可以保住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生,但那真正是一個悲哀而無聊的人生,一個懦夫的人生。其最為痛惜之處在於,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潛能。本來可以摘取成功之果,分享成功的最高喜悅,可是卻甘願把它放棄了。與其造成這樣的悔恨和遺憾,不如去勇敢地闖蕩和探索。與其平庸地過一輩子,不如做一個失敗的英雄。

企業家是冒險家,並不是說他是一種狂熱追求風險的人。企業家的冒險總是在一定的“風險與權益”的權衡之後做出的。企業家不會無為地冒險。如果沒有一定的利潤誘惑,他絕不會去鋌而走險的。企業家與常人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常人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沒有采取行動的勇氣,而企業家卻隻要有七成的把握,就會拿出百分之三百的勇氣。

因為高利潤往往潛藏在高風險中,挑戰高風險的同時,也往往可以得到高收益。為了更大的成功,為了更多的利潤,成功的企業家決不會貪戀安逸平穩,而去揚起企業的大帆,頂著挑戰的壓力,迎著競爭的驚濤,在進擊拚搏中展示成功者的風采,實現生命的偉大創造。當然,真正的冒險不是盲目冒進、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而是一種建立在正確預測基礎上,對未來的一種主動挑戰。

外交商業家阿曼德·哈默1898年5月21日生於美國紐約,他的祖先是俄國移民,曾祖父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時期以造船為業。他的父親是一個精明能幹的資本家。哈默在他父親的身上繼承了這樣一種思想:隻要進取心強、機智、勤奮、堅持不懈,就沒有實現不了的理想。

1910年,哈默來到梅裏登念中學。1917年,哈默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在醫學院期間,他與其父親經營聯合化學藥品公司,獲得成功,1919年哈默個人的淨收入達100萬美元。1921年哈默畢業並獲醫學博士學位。

高風險即是高收益,這是一條永恒的商業真理。哈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他的敢冒常人不敢冒的風險的膽識。正是這種精神,促使他進入蘇聯。而在這次具有極大風險的探索之旅中,哈默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機會。

1921年,正當蘇聯處於內外交困、危機四伏的境地時,哈默來到蘇聯,很快與列寧成為親密的朋友。在對蘇聯的考察中,哈默發現了商業機遇,與蘇聯政府開始了貿易往來。1923年至1925年兩年間,哈默經辦的總成交額達到1200萬美元。

1925年,哈默在蘇聯開辦了一家鉛筆生產廠,當年產值就達200萬美元,哈默壟斷了蘇聯的鉛筆生產。這一鉛筆廠很快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鉛筆生產企業,哈默本人也成了鉛筆大王。

1930年,哈默把企業賣給蘇聯政府,隨即離開了莫斯科,1931年,哈默回到了美國,他把他在蘇聯收藏到的大量的皇家藝術珍品帶到美國推銷。他在推銷工作上,絞盡腦汁,花樣翻新,終於成為富商大賈。

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廢除禁酒法令,哈默意識到美國短缺的不僅是好啤酒,更缺酒桶。於是,他投資興建一個現代化酒桶廠。桶廠開工兩年就贏利100萬美元。隨後他又轉到釀酒行業,到二戰結束時,他已擁有了9個穀物釀酒廠,在威士忌生產方麵居美國第二位,他們生產的丹特牌威士忌成為美國名酒。他也搖身變為釀酒大王。

在50年代以前,哈默從製藥到開采石棉、製造鉛筆、經營藝術品、釀酒、畜牧等方麵,每項生意都做得很成功。心高氣遠的哈默並沒有在這些成功麵前駐步不前。

1950年,哈默出人意料地購買了洛杉磯西方石油公司。這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公司。1957年,公司就起死回生,他說,要使事業成功,你必須搞清楚競爭對手的活動,並擊敗他,你要網羅優秀的人才與你一道工作,利用他們的技能和經驗。

卡紮菲上台後,哈默主動提出將自己的“西方石油公司”在利比亞51%的資產賣給新政府,得到1.36億美元現金,並且得到新政府的好感。而其他公司則被利比亞收歸國有。為了保住公司的競爭能力和發展勢頭,哈默以超人的精力領導著公司的業務。由於他的努力,使公司多次渡過難關,不斷發展壯大,到1986年西方石油公司成為美國第12大工業企業。該公司1986年的總收入大約160億美元,擁有35萬個股東,其影響和活動遍及全世界。

哈默是一位頭腦靈活的資本家,他眼光獨到、判斷準確,身為董事長,他十分懂得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他是一個永遠進取的人,他那永動機般的創業精神令人歎服,他不斷在生命中為自己設立更高的目標。他在向自己挑戰。當他58歲準備退休時,卻突然涉足石油業,當他81歲時卻鼓吹“人生始於八十一”。

哈默,一個敢冒常人不敢冒的風險,並屢獲成功的傑出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