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未來(1 / 1)

放眼未來

一、決策切忌短期行為

決策具有長遠性、全局性的特征,對企業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決策者必須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並考慮決策的市場風險。隻考慮短期行為,“飲鴆止渴”是不行的,最終隻能導致失敗。

一個科學的決策既要有定性分析,亦要有定量分析。隻有全麵客觀地分析自己內部與外部 的多種情況之後,一個企業才能製定出一個真正有生命力的決策。

二、東北鋼琴廠:吞食目光短淺的苦果

1994年底,營口東北鋼琴(集團)公司剛剛擺脫虧損的困境,又處於數千消費者和一些商店“討債”困擾之中。那就是由於5年前工廠作出的“還本銷售”決策留下的“後遺症”。

1988年秋、驟起的“搶購風”將東北鋼琴廠卷入了一場空前的大銷售熱潮,所有庫存魔術般地一銷而空,全廠上下加班加點,仍滿足不了催貨的電報、電話和固守在招待所裏的催貨人。誰知市場如小孩兒的臉轉眼就變了,鋼琴熱銷的勢頭很快降溫。麵對直線下降的銷售額,麵對仍在高速運轉的生產線,麵對滿庫的鋼琴,他們決定,還本銷售。

1989年9月12日,東北鋼琴廠向社會宣布:“幸福”牌鋼琴實行5年還本銷售——即消費者在購買鋼琴滿5年的時候,可以從東北鋼琴廠把買鋼琴的錢拿回去,相當於買一送一。當時,鋼琴的平均價格為4000元,不到4個月,東北鋼琴廠庫存的2000台鋼琴銷售一空。而願意參與還本銷售活動的商店和消費者仍然很多,東北鋼琴廠又不顧後果地以同樣方式繼續生產和銷售了3000台,也就是說,這筆2000萬元的債務由5年後的1994年1年來償還。

東北鋼琴廠錯誤的經營決策帶來了“幸福”鋼琴市場的短暫繁榮,但給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大約在1994年9月,這筆巨大的債務由暗轉明後,東北鋼琴廠便再也沒有安寧:幾乎每天都有消費者登門索取本金。大連商場、北方聯營公司等省內外幾十家商場,也接連不斷地去人催要款項。更有許多消費者投訴到各地的“消費者協會”,甚至有的幹脆告到法院。

在東北鋼琴廠這樣的企業,2000萬元的銷售額,即使利潤達到10%(實際才有8%左右);無論是投入生產獲取利潤,還是存入銀行掙利息,都不可能在五年內再賺回2000萬元錢,算賬顯示,總銷售額為2000萬元的“還本琴”,給東北鋼琴廠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少於2000萬元。

還本銷售給東北鋼琴廠帶來的不良影響和麻煩是多方麵的。1994年9月10日東北鋼琴(集團)公司發出“致用戶的一封信”,表示自己無力兌現這一巨大的還本金額,並提出兩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是以公司生產的高檔餐桌、餐椅等實物等值兌現;二是延期一年還本,負責支付延長這一年的利息(年利率為10.98%),兩種方式由用戶自由選擇,但半年過去了, 還有4000名用戶沒有和廠方達成協議。企業越來越陷入難以自拔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