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冒險,敢於抓住時機
一、冒險與創業是一對孿生子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知曉“敢於冒險,才能創業發展”的道理。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敢冒風險,相信自己的決策和能力,幹別人不敢幹之事,使自己的雄偉抱負得以實現,蘊藏的潛力得以發揮。那些永遠縮手縮腳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穩地走著的人,則永遠隻能“步入他們的後塵”。鄭周永敢冒風險的創業史就是現代汽車的發展史。他在世界汽車工業生產能力已經過剩,發展中國家汽車工業發展的空間很小之際,毅然領導現代集團走上了發展汽車工業之路。
二、現代:冒險譜寫的汽車發展史
現代集團始於鄭周永在戰後不久的1947年創立的現代建設公司。韓國發生動亂後,鄭周永隨軍立即奔赴漢城,開始了軍用車輛的修理服務。
由於鄭周永兩度從事過汽車修理業,現代建設公司內部也設有重機械工廠。以此為基礎,1962年,從事貿易業及機械、汽車零部件製造的現代洋行成立,1967年,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合作的現代汽車公司創立,現代集團正式進入了重工業領域。從初期的以汽車修理為核心的傳統起步,逐漸打下了汽車產業基礎的鄭周永,在1980年8月,當麵臨政府發布的從發電設備產業和汽車產業中任選一樣的命令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汽車產業。
從80年代到現在,現代集團的最大的事業成就,是汽車產業的飛躍性的發展。
1976年,現代集團獨立研製的汽車車型開始發售,1981年,現代集團決定與日本三菱汽車公司進行資金合作(三菱公司出資10%),1984年,現代集團利用日本汽車生產限製的空子開始向加拿大出口“PONY”牌汽車。1986年對美國出口開始時,正值日元升值,汽車出口出現熱潮,盡管大宇等兩家公司也加入了競爭,但到1988年,現代集團仍創下了出口48萬輛的記錄。1989年,意氣風發的現代汽車公司開始在加拿大動工興建規模為10萬輛的當地汽車工廠。
但是,進入1989年後,勞資爭端頻起,工人工資上升,同時外彙兌換比率上揚,由於日元升值,進口零部件成本提高,現代汽車公司的產品在價格上迅速喪失了競爭能力,而另一方麵,波及零部件廠家的勞資爭端則造成了顯著的生產停滯,質量降低。另外,由於現代汽車在汽車市場上評價一般,車型也較為單一,已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而對北美的出口銳減,在加拿大的汽車工廠1992年產量為11.5萬輛,僅為最高產量時的一半,與現代簽有供貨合同的美國克萊斯勒公司也停止了合作,到了1993年,實際上運作率隻有30—40%的加拿大工廠麵臨著是否解散的抉擇。
1989年僅為50萬輛的韓國汽車市場到1992年達到83萬輛,到1993年,已經直逼100萬輛。已經穩固地擁有將近50%市場占有率的現代集團采取了加強國內銷售的方針,實行開發多種車型、實現零部件國產化的策略。在民用小轎車方麵,繼1500CC的“STELLAR”後,1990年現代集團又推出“ELANTRA”,1991年,現代集團成功地實現發動機的國產化,開始開發生產商用小汽車,如使用國際發動機的“SCOOF”、將現代精工公司並入汽車公司後生產的四輪驅動車“GALOPER”等。1993年,現代集團又開始生產體育用車,開發成功了“庫輪嘉”汽車的高級機種“12汽車”。
另一方麵,除北美市場以外,現代集團對統一後的德國以及東歐、北歐、澳洲、中南美、新加坡等地的出口也令人注目。盡管在加拿大的工廠搖搖欲墜,但現代集團卻仍在泰國及亞洲中部建立了組裝工廠,而在鄭周永名譽董事長回到公司後的90年代,現代集團則更加熱心向中國的投資。
在國內外銷售形勢一片大好的勢頭下,現代集團又在全羅道的完州、麗川及現在的釜山增設了新工廠,力爭實現年產汽車200萬輛,跨入世界十大企業行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