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並是當今企業擴張的潮流(1 / 1)

合並是當今企業擴張的潮流

企業合並是資本集中及投資的一種方式。經濟衰退時,麵對大量企業的收縮,優勢企業可用廉價條件收購閑置資產,以達到擴大自己實力的目的。於是,企業合並就可能由此而被激發。

市場競爭手段有兩類:一類是價格競爭;另一類是非價格競爭。要在市場競爭中成為強者,企業必須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這種經濟實力不僅表現在資本的大小上,還表現在生產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生產效率等一係列因素上。但盡管如此,誰也不能否認擁有雄厚資本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總是處於有利地位。又由於擁有雄厚資本的有效方法是合並其他企業,因此為了應付市場競爭,企業就有必要擴大自身規模,加速資本集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既導致一部分企業由於經營不善要被淘汰,從而提供了被合並對象,又導致了一部分企業願意合並其他企業這一事實。

稅金考慮也會刺激企業合並。如一個盈利較高、稅率也較高的企業,可以通過合並其他企業,降低利潤率,從而降低稅率,減少稅金。

企業進行合並,其作用是尋找可依賴的對象,減少風險,並可以克服原來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當公司創辦者無親友繼續經營,而又有機會實現大量資本收益時,可解決繼承權問題;變成公開上市公司可以得到稅收優惠;通過合並提高股票價格,從而使目標企業股東獲得好處。合並已是當今企業擴張的一個潮流,企業通過合並可以增加實力,搶占市場,有利競爭,對渡過企業危機都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勸業銀行:合並結出的碩果

1971年10月1日上午9時,在日本東京丸之內的第一勸業銀行總行,來賓雲集,人群鼎沸,由第一銀行和勸業銀行合並而成的日本第一勸業銀行在一片掌聲和歡聲中揭幕正式成立。當時,兩家銀行合並後的存款總額為四兆多日元,1976年3月底,這一數字增加到接近八兆,規模接近當時的兩倍,使其迅速成為日本最大的銀行;1980年,該行躋身到世界十大銀行之列;1986年,其總存款達1800多億美元而高居世界各大銀行之首,此後,該行一直保持世界最大銀行的地位。

第一銀行是日本聲譽很高的古老銀行。在三菱、住友、富士等銀行隨著係列企業的發展而發展之機,第一銀行的經營情況卻停滯不前,在第一銀行係統中,當時經營情況不好的企業陸續出現,以第一銀行為主力銀行的日本特殊鋼、五十鈴汽車等公司的經營已經走投無路,要解決這些問題,第一銀行感到資金不足,實力薄弱。

日本勸業銀行是1905年8月根據日本勸業銀行法設立的特殊銀行,從一開始,勸業銀行就具有很強的國家政策性投資和貸款機關的性質。

1950年,日本廢除了特殊銀行法,勸業銀行遂轉為普通銀行,喪失了債券的發行特權。在這種情況下,勸業銀行的許多往來客戶脫離後投靠其他銀行,並且,勸業銀行由於缺少資金而對此束手無策。

但是,勸業銀行有一筆巨大的財產,那就是勸業銀行在日本仍然是獨家發行彩票的主辦單位,這對銀行來說可以帶來很多的好處,因此,勸業銀行對第一銀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一銀行和日本勸業銀行都在考慮,除了合並之外,恐怕將來沒有其他活路了。要合並,當然最好有一個融通雙方關係的中介人,當時澀澤倉庫的總經理八十島親義正是一位難得的中介人。

自此之後,兩家銀行在八十島的撮合下,每月秘密地進行一次會談,在一次次的反複會談中,相互加深了信賴,增強了合並的信心。大約在1970年4月,井上與橫田兩人之間已基本上就第一銀行與勸業銀行之間的合並達成了協議。

兩家銀行合並的最大優點在於擴大了獲得存款的第一線窗口——店鋪網。當時,第一銀行的店鋪網集中在東京、大阪等城市,勸業銀行的店鋪網遍布全日本但在大城市的力量較弱,兩者互相補充,成為很大的優勢。其次,兩家銀行的合並一下子提高了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因為合並後已為日本第一大銀行,在外國隻要這樣一提,對方很快就明白了,交易也容易達成。兩家銀行合並後,外國客戶明顯增多。第一銀行和勸業銀行合並後,因為大藏省批準它對外店鋪的配置情況進行改變和轉換,結果,第一勸業銀行在海外的據點,一下子躍居東京銀行之後成第二位,在國外的分支機構數也達到與上位銀行並駕齊驅的地位。

日本財界大多數歡迎這次合並,這一合並在日本以外也引起相當大的反響,美國人多數認為,第一勸業銀行的誕生是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出現的有力的競爭者。英國倫敦則認為,日本誕生了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銀行,今後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必然會發揮強大的威力,並預示日本金融界以此為開端向大型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