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擴大市場規模的必然
隨著世界市場化的逐步發展和深化,社會的分工變得越來越精細。每一個企業,要想獲得發展,必須借助於其他企業的力量。不少企業成功的案例證明了:企業在危機時,通過合作常常可以起死回生,重振旗鼓,複蘇振興。因為合作就是巧借他力。這在目前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中是站穩腳根,進而逐漸地壯大的良機。所以,合作已成為當今企業擺脫困境走出低穀的最佳途徑。通過合作,可以用己所長換取己所不足的東西,借助他人的力量,用較少的支出實現占有較多的資源較大的投資才能完成的發展規模和營銷計劃。通過合作,還可以進一步地了解對方,便於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收購。故合作是當今企業擴大市場規模發展的必然。
小天鵝:合並巧立玉“荷花”
80年代前期,荷花牌洗衣機是中國洗衣機行業中的“一塊牌”。然而好景不長,曾現花容月貌的“荷花”不久便凋零了。截至1993年11月底,這個2960餘名職工的企業累計虧損5800萬元,負債達1.2億元,5000台洗衣機閑置倉庫,無人問津,企業停產,不少人已經或正欲離開公司,另謀生路。值此危難之際,李儉明出任武漢荷花洗衣機公司總經理。經過2年多奮戰,這個公司出現了可喜的變化,199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8000萬元,利潤減虧1200萬元,債務減少600多萬元,資產負債率由1993年的122.8%降到119.3%,199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67億元,債務減少了1000萬元,資產負債率降到109.1%,這期間未向銀行借一分錢。
該公司何以在負債累累,庫存嚴重,虧損嚴重狀況下出現如此大的變化?
其關鍵的原因就是合作。
原來就在荷花公司愁眉不展之時,小天鵝公司也正為其洗衣機係列產品中缺少雙缸品種而犯愁。為增強其產品整體競爭力,決定上雙缸洗衣機。若以年產12萬台的生產能力設計,需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流動資金500萬元,僅收回成本就要二、三年,而且市場行情風雲變幻,說不定上馬不久,其產品就會成為“過時品”。因而,對“怎麼上”遲遲未決。真是無巧不成書。荷花公司擁有的正是小天鵝公司所需要的。如果雙方能合作,不就各得其所嗎?小天鵝洗衣機是全國洗衣機行業中惟一的金獎獲得者,是消費者心目中為數不多的名牌之一,若能借“小天鵝”名牌效應實現突圍,自我發展,無疑是對荷花公司利大於弊。抱著這一願望,李儉明總經理帶隊東下無錫。
李儉明的到來也正是小天鵝公司所歡迎的。雙方一拍即合。最後雙方經過談判,雙方決定,在對武漢洗衣機廠產品零部件進行質量認證後,武漢洗衣機廠試生產600台“小天鵝”牌雙缸洗衣機。出人意料的是,待這批洗衣機投放南京、常州等市場後,靠著“小天鵝”品牌的聲譽,不到一星期便銷售一空。綜合兩個月的用戶信息反饋,反映非常好,所以雙方決定合作生產。
1994年11月,“小天鵝”公司與荷花洗衣機廠正式達成協議:“荷花”根據“小天鵝”設定的雙缸洗衣機的質量標準,利用“荷花”現有的生產設備和技術,生產“小天鵝”牌雙缸洗衣機,小天鵝公司以每台675元的價格買斷產品。同時,“荷花”牌雙缸洗衣機也用“小天鵝”的質量標準繼續生產,兩家企業協商劃分市場,各自銷售自己牌號的洗衣機。對此,“小天鵝”對“荷花”進行了質量整改,雙方經過一個艱難的“磨合期”後,“荷花”的產品質量相應地有了明顯的提高,為荷花產品恢複聲譽、占領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荷花”生產的“小天鵝”牌洗衣機同樣具有了“小天鵝”的品質。“荷花”牌洗衣機的開箱合格率從65%提高到目前的100%,在1994年第四季度雙缸家用電動洗衣機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的產品合格企業名單中,武漢洗衣機廠亦榜上有名。
1996年5月,“小天鵝”公司和武漢洗衣機廠就合資聯營達成意向,成立了武漢小天鵝洗衣機廠,雙方的合作又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