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 先聽懂,再插言(1 / 1)

女人都希望別人能夠喜歡聽、愛聽自己所說的話,也知道說話在人際交往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於是,她們在與人交談時會盡量注意自己說話的內容以及表達方式。可是,讓她們疑惑不解的是,她們的這種努力並沒有起到什麼實際的作用,對方好像依舊不為之所動。這讓女人難以理解,她們在說話的時候已經很注意了,並且她們還發現,自己有時候所說的話比那些受人歡迎的女人說得還要好,可是效果卻差強人意。

像這樣的女人,她們雖然有著很好的語言表達技巧,但她們在很多的時候卻忘記了傾聽。如果對他人缺乏一定的了解,那麼她所說的大部分隻是自己所想說的,而不是他人所想了解的。真正能說會道的女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她們的話會讓別人喜歡聽、愛聽,並且讓聽的人覺得舒服。她們除了有很好的語言表達技巧之外,她們還懂得傾聽,會通過傾聽去了解對方的職業、愛好、家庭情況、感興趣的話題等,然後會在這些基礎上去選擇自己要說的內容以及表達方式。

用心去聽,其實就是在尋找談話的共鳴點。談話共鳴點就好比是收音機的頻率一樣,隻有調到準確的頻率,才能收聽到自己想聽的節目。與人交流也是如此,每一個人都有相應的頻段,隻有進入了他們認可或者喜好的那個頻段,進入他的範圍,你才能夠和他共鳴,溝通也才會順暢。

那麼怎樣才能夠進入說話者的軌道或者頻段呢?能說會道的女人告訴我們,答案就是用心傾聽,並做到以下幾點:

和對方“同步”,尋找共同語言

交流就好比談戀愛,必須要有共同語言,否則戀愛就不能成功。與人交往同樣也是這個道理,與人家交流時也要找到彼此的共同語言,和對方發生共鳴,這樣才能和對方進行愉快的交談。

比如說對方是搞電影藝術的,如果你對電影也有所了解,那麼關於電影的話題就是你們之間的共同語言。

“投石問路”式尋找

即先提一些“投石”式的問題,在略有了解後再進行有目的地交談,這樣尋找共鳴點就有的放矢了。如,在乘火車時見到陌生的鄰座,可先“投石”詢問“老兄你是哪裏人呀?”

不久前,張老板出差住在一家旅店,一個先他入住的年輕人悠閑地躺在床上欣賞電視節目。張老板放下旅行包,稍稍洗了一下,衝了一杯濃茶,坐下後對那位先他而來的小夥子說:“小夥子來了多久啦?”

“沒多大一會兒呢。”

“聽口音是河北人吧?”

“噢,保定的!”

“啊,保定是個好地方啊!我在讀小學時就在《平原槍聲》的連環畫上知道了。我三年前去了一趟保定,還頗有興致地特地到白洋澱去玩了一次呢,白洋澱雁翔隊的故事我可喜歡看了!”

聽了這話,那位保定的小夥子馬上來了興趣,兩人從白洋澱和雁翔隊開始聊了起來,那親熱勁兒讓不知底細的人還以為他們是一道來的呢。

這就是“投石問路”式地尋找共鳴點,從籍貫之地說到“白洋澱”“雁翔隊”這些共鳴點,有了這些共鳴點,彼此之間的交談也就不會陌生了。

巧妙地借用現場某些材料為題引發交談

有的人不但善於借助對方的姓名、籍貫、年齡、服飾、居室引出話題,甚至能從牆上掛的畫、櫥子裏的擺設、台板下的照片、書櫥裏的書等方麵即興引出話題。這些話題說不定就會成為交談雙方的共鳴點。

一位業務員去一家公司銷售電腦,偶然看到這家公司老總的書架上放著幾本金融投資方麵的書,這名業務員剛好對金融投資比較感興趣,所以就和這位老總聊起了投資的話題。結果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從股票聊到外彙,從保險聊到期貨,聊人民幣的增值,聊最佳的投資模式,聊得都忘記了時間。直到中午的時候,這位老總才突然想起來,問這名業務員“你銷售的那個產品怎麼樣?”這名業務員立即抓住機會給他做了介紹,老總聽完之後說:“好的,沒問題,咱們就簽合同吧!”

選擇眾人關心的事件為話題,把話題對準大家的興奮點

這類話題通常大家都想談、愛談、又能談,人人有話,自然就能說個不停,從而引起許多人的議論和發言,“語花”飛濺。

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是一個眾人關心的事件,對於這個事件,大家都能說,大家也都有話可說,即便是非常陌生的兩個人在一起,也能找到共同的話題。

當然,眾人關心的話題有很多,可以是熱映的一部影片、電視劇,也可以是一次影響力比較大的活動等。

交談要談得投機,談得其樂融融,那麼交談雙方就必須有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隻要能夠引起雙方的共鳴,交談就能夠深入,溝通就會很愉快。

這就是那些善於說話的女人和懂得說話的女人能夠與人愉快地進行交談的秘密。

會說話的秘密

在開口說話時,先學會聽話,隻有聽懂他人所說的話,才能把話說得讓對方愛聽,說到對方的心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