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逆耳之言
人無完人,發自內心的提示與批評是一種關心和愛護,同時也是一種難得的幫助。一個人如果長期聽不到上級的逆耳之言,就應該反省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長期聽不到同級的逆耳之言,就應該反省自己的人際關係;如果長期聽不到下級的逆耳之言,就應該反省自己的工作作風。
傾聽群眾呼聲
胡錦濤同誌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傾聽群眾呼聲,就是把人民群眾的要求和願望當做執政用權的第一信號。當年毛澤東同誌從邊區一個農民發出的一句牢騷話中,反省征糧過多、群眾負擔太重的問題,及時抓了開展大生產運動和實行精兵簡政兩件大事,密切了邊區幹群關係、軍民關係,鞏固了抗日根據地。今天,各級領導幹部更要善於傾聽群眾呼聲,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廣開言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察民情、解民困,做群眾的貼心人。
傾聽背後議論
背後議論可能當時聽不到,但遲早是要傳入耳中的。聽了這種議論,不要急於辯解,重要的是用事實來澄清。紅軍長征後,陳毅帶領部分紅軍戰士留在蘇區堅持鬥爭。由於形勢險惡,黨的一些經費由幾個負責人纏在腰裏小心保管著。有些戰士不了解情況,便在背後議論,懷疑經費已落入個人腰包。陳毅聽後,立即把隊伍召集在一起,然後從腰上解下布袋,當啷啷,把金子全部倒在桌上,誠懇地說:“同誌們,這是黨的錢,隻有這麼多,是準備特殊情況下應急用的。黨要我保管,我從來一個都沒敢亂用。我有責任通知大家,萬一我被敵人一槍打死了,屍首可以不要,錢無論如何要拿回來。”從陳毅“倒金”來看,背後議論也是一種很有效的監督方式。背後議論不可怕,各級領導幹部應該以自己公開公正的實際行動,消除各種議論。
傾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章節。是傾聽,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善、美,讓我們彼此的手握得更緊、心靈貼得更近,讓我們積累了許多難得的經驗,少走許多不必要的彎路;是傾聽,讓一句簡單的話語,有了神奇的力量,讓那些瑣屑的小事,一下子變得無比親切起來,讓那些平凡的日子,陡然增添了動人的光彩……
生活是一部厚厚的長卷,需要心靈的關注,更需要心靈傾聽。
會說話的秘密
傾聽就是一種姿態,是一種與人為善、心平氣和、謙虛謹慎的姿態。有了這種姿態,就能做到海納百川、光明磊落、心底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