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誤會,必須要選對時機。如果對方剛剛被老板責備了一通,心情正出奇的壞,你馬上過去說:“我想和你談談上次的事……”對於那位同事而言,可能是“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不僅沒心思聽你解釋,很可能會再次給你來個“狗血淋頭”。所以,要選擇對方心情舒暢的時候去跟他解釋誤會,譬如升職、加薪、結婚、得子等,這時對方心情愉悅,神經放鬆,胸懷也較為寬廣。如果抓住時機,溫言解釋,會比較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雙方重歸於好的幾率比較大。
我們這裏說的等待時機,也並非是讓你拖延時間。如果你覺得這個時機不成熟,那個時機又欠妥當,拖來拖去,誤會越陷越深,到了最後,就根本沒有消除的可能了。因此,這裏所說的等待時機,是在一個時間段內尋找最佳時機,可不是讓你無期限地等待。還是那句話,有了誤會應迅速解決,拖延的時間越長,矛盾就越不易化解,你也變得越來越被動。
必要之時請他人做“和事佬”
辦公室的同事很多,必要之時,你可以請其他同事來幫個忙。你和他的誤會常常是在工作中產生的,可能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既要調查清楚原因,還要注意措辭,可能稍微困難了點。這時候,你可以請其他同事來幫忙,把事情徹底弄清楚。
當然,我們這裏說的可不是把三五同事全叫上,然後像“舌戰群雄”那樣去說服對方。你隻需要請一兩位平時與你交好,同時又和對方關係不錯的同事去幫你解釋誤會。或者,請同事幫忙,為你們製造一個和諧的暢談環境,在舒適貼心的氛圍裏,兩個人開誠布公地說出心裏話,用你的真誠去化解誤會,相信你們的心靈距離會縮短,誤會也就悄然而逝了。
用實際行動表明心跡
很多時候,我們會見到這樣的事情:兩人之間出現誤會了,誰也沒有跟誰解釋什麼,不過是一個人給另外一個人倒了杯水,而對方又幫他買了次飯,沒過幾天,驚奇地發現,兩人重歸於好了,而且還是那麼親密和諧。這在家庭中經常發生,在職場上也一樣存在。
這就是行動的力量。有的誤會如果用語言無法解釋清楚,那麼,就用行動去證明誤會的不實之處。
丹丹是新進公司的大學生,很有幹勁,對任何事情都勤勤懇懇,非常認真。這引起了同事小王的嫉妒。小王比丹丹早進公司一年,她擔心這樣下去,老板會更加重用丹丹,而使自己的地位動搖。
於是,趁著一次與老板單獨交談的機會,小王說:“我們公司有的人,仗著年輕漂亮,就使用不光彩的手段去收買客戶,像××項目,就是這樣的。”那個項目剛好是丹丹做成的,小王的言下之意是,丹丹作風不好。老板半信半疑,開始不那麼喜歡丹丹了。
但是,又做了幾個大項目,丹丹立下了汗馬功勞,當老板深入了解後,發現丹丹根本不是那樣的人。
會說話的秘密
不管發生怎樣的誤會,當言語的解釋變得蒼白無力時,就努力去做吧,行動能夠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