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沒有想到,小樹伸出的不規則枝幹——這自行車“扶手”,如今打算對人生有所擔當了。
這個寒假,兒子和同學去北京,參加了一個中學生“公益論壇”。他們了解到,某鄉村學生上學的難處之一,是缺交通工具,通常是步行,有的學生一天要走20裏地。他們決定先從一樁具體事情開始:到舊車市場,淘一批二手單車送去,作為權宜之計。然後仿一種低碳的竹製自行車,這種車,歐洲人已發明。用鄉村到處可見的竹子,經特殊工藝處理做成車架,可以達到鋼材的硬度,且有鋼材不具備的柔韌度。
從北京回來,兒子就興致勃勃參與淘二手車的公益活動。還不時查閱相關資料,打算參與新車研製……
看見老師在一封推薦信裏這麼評說兒子:樂於與同學合作,組織了學生自行車社,並曾被選為社長。號召許多同學加入了這項綠色運動,聯手一些保護自然的公益組織,開展了多次環保活動……肯動腦筋,願意去嚐試新東西,並常常有創意……比如騎車,他認真研究自行車上的零件,然後自己動手去了解其功能,以及可改善的部分,解決了設計中的一些問題,提高了自行車的車速,受到騎車高手的讚歎……
原來,自行車在兒子的生活裏,扮演了這麼多悲喜劇,而我,隻看見了輪子滾出的險情。
以中國“虎媽”的精英眼光看,我似乎是失敗的:家有平常兒,班有中等生。兒子從沒拿過第一,沒得過獎牌,如今也去不了特別向往的學校。
至今,已收到美國幾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有的還不錯,可兒子偏偏傾向去一所很少有人知道的學校。那是他自己選的,是他的秘密吧,好像他並不那麼太在意排名。
說實話,盡管兒子身上的問題不少,我還是欣賞他的。善良,寬容,幽默,體驗溫暖體驗愛,都是一種能力。與心靈的成長相關,都是“成人”的要素。兒子比他的分數所顯示的,要豐富得多。美國老師泰瑞說過,兒子是一朵遲開的花。
我也欣賞自己的“認輸”心態,把“成人”看得比“成功”重要。
兒子的抄寫本上有這樣一段:生命,充其量不過是一堆曾經鏗鏘有聲過的破銅爛鐵。但鏽裏麵的堅持仍在,尊嚴仍在。猛擊之下仍能火花四濺……
但生存是嚴酷的。你必須有立身之本,必須讓自己站成一棵樹。知道嗎,有特長的實力,如同自己操持的小菜園,可維護相對單純的職業心態,使你超然於一般的權力之上。即便身處卑微,也不失尊嚴。
兒子最大的毛病,是不腳踏實地,喜歡四麵挖井,卻很少往深處開掘。兒子快要滿18歲了,我想送給他的,隻有幾個字:責任的擔當。
記住愛默生的那句話:適度的貧窮是值得祝福的。麵對不確定的世界,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是內在的定力。
親愛的孩子,願你慢慢打開一扇門,把心路指向第三維的天空。
編輯 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