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啊……”
“會變回原形嗎?”
“大家看了就知道了……八位同學,請撤開你們的席子……”我馬上發出了這樣的指令……
席子一旦撤開,全體在場人員再次驚呆了……
原來,在誰都不經意間,我再次動用了鬼斧的神奇魔法,將那尊剛剛雕好的龐校長的全身雕像給瞬間化成了石粉,換句話說,讓那尊雕像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引起的尖叫和轟動效應可想而知……
“好了,現在我們正式開始講今天的心理學大課……”到此為止,我都是聽信了鬼斧給我出的主意,用鬼斧的神奇魔法給大家變了一場空前絕後絕無僅有的魔術,而到了這裏,就該見好就收,開始借題發揮,將這樣的行為歸結到某種心理學的範疇來給大家上課了……
“正如大家親眼所見,明明是一塊青石石料,轉眼就變成了大家熟悉的龐校長的雕像,可是再轉瞬間,又變成了一堆石粉,讓雕像瞬間從大家眾目睽睽之下消失了……大家不禁要問,這是魔術嗎?”我再次動用了啟發式的授課模式。
“對呀,這是魔術嗎?”
“不是魔術又是什麼呢?”
“可是我們覺得太逼真了,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綻呀!”
“能被看出破綻的魔術就是失敗的魔術,但再成功的魔術也是一種幻想,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心理學因素在於,假如事先大家知道我要給大家變魔術,產生的心理期待就是如何才能看出破綻來,而且一開始就知道這一定是虛幻的,一定是魔術師用了某種高超的手段欺騙了大家的視覺,才營造出了那麼逼真的視覺效果,這就是心理學中說的先入為主……
“而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事先的主觀判斷來斷定一件事物的真偽的,幾乎每件事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認定它的性質和結果,但很多時候卻適得其反,也才讓很多人,竭力避免,但還是犯下了各種各樣的錯誤——原因隻有一個,就是你想到的和你看到的相一致的時候,你就認為是真的……
“比如剛才我沒說我要變魔術,所以大家不會覺得那塊石料變成了龐校長是幻覺,是假象,假如我在開始之前就宣布我要給大家變個魔術的話,無論剛才那塊石料變成了什麼,大家都會覺得那是魔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
“然而,我事先沒在大家的心裏置放這樣一個先入為主的概念,大家也就都被假象給鎮住了,都信以為真了,而且還經過了驗證,是真的……這就得出了最粗淺的心理學道理——看到的表象取決於主觀的判斷,當事先沒有預定的主觀判斷的話,表象的力量就決定一切了,而一旦事先在主觀上設定了某種概念判斷,那麼表象的東西再真切,也不會讓我們信以為真的……
“比如說,你知道你的朋友失戀了,那麼他掉下來的眼淚你認為是真實的,可是你不知道你的朋友失戀了,卻看見他在傷心落淚,你就會猜測——這家夥是不是作秀博得大家的同情,請他吃東西或者借給他錢之類的呀……”
在一陣哄笑中,我知道我深入淺出結合剛才的魔術講的所謂心理學道理大家似乎都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