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構建優良班級文化(1)(1 / 3)

明確目標,時刻瞄準

有位偉人說過:我們因夢想而偉大。但是,夢想有些時候有些虛無縹緲,難以捉摸。此時,我們需要把我們的夢想明晰起來,變成明確的目標。隻有有了明確的目標,並時刻盯著它,我們才能逐漸接近成功。

要做好班集體的日常管理工作,離不開班級優良文化的支撐,而構建班級優良文化,需要班主任在剛接班的時候,就為全班製定一個共同的目標,讓班集體的每個成員有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個班集體有了集體的奮鬥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產生激勵效應,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每一個集體目標的實現,都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因而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分享集體的歡樂和幸福,從而形成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那班主任應該如何製定班集體建設的目標呢?

班集體建設目標的製訂,既要考慮社會發展的要求,也要考慮學校的具體培養目標和班級各方麵的實際情況。黨的教育方針,國家的培養目標,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法規、計劃要求,是製訂班級集體建設目標的依據。製訂班級集體建設目標時,要防止把重點放在單純追求升學率上,特別是畢業班,要防止忽視德育和體育、強迫學生單純追求高分的傾向。

首先,要根據學生特點,製訂班集體建設目標。

學生個體的成長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為此,製訂班集體建設目標時,一定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具體情況,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和差異性的規律。比如初中一年級學生剛剛由小學升入初中,教師應該分析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

請看下麵的案例:

七年級(初一年級)教育目標

一、學生特點分析

1、七年級學生處於從少年向青年初期發展過渡的階段,具有半兒童、半成人的心理和行為,有獨立意向,但單純幼稚,易受成人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具有可塑性大、可變性強的特點。

2、由於環境的改變,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更加突出,期望、興奮與緊張、不安交織在一起。他們渴望了解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希望在新集體中被肯定。有些同學可能會因不適應而受挫,更多的同學會更加進取、自信,這是出現分化的前期階段。

3、大部分學生進入發育期,生理變化較大。

二、培育目標

(一)身體素質

養成鍛煉習慣,做好“兩操”,認真上好體育課。能夠科學用眼。

(二)思想品德素質

1、關心國家大事,尊敬國旗、國徽,唱好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能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行隊禮。

2、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有新的努力目標,初步掌握初中的學習方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3、熱愛集體,能自覺遵守學校和班級的規章製度。

4、尊敬、理解師長,聽從父母教導,對人誠實,友愛熱情,有禮貌。

5、認真做好值日生,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和校內外公益勞動。

(三)個性心理素質

個性活潑、開朗,能盡快地以積極心態適應中學生活,具有一定的自控力和自信心。

(四)智能素質

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有一定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

三、教育要求

(一)行為規範教育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其他文明行為習慣,引導學生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適應中學學習和生活,順利地實現由小學到中學的過渡。

(二)集體主義教育

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

(三)學習目的與態度教育

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間,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優良學風,認識到學習是學生的基本職責。

(四)熱愛民族、熱愛祖國教育

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及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熱情和行為。

(五)青春期教育

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生理衛生和心理衛生指導,為學生健康地進入青春期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具體教育目標

(一)階段一:秋季開學至期中考試

[主題]邁好中學第一步

[要求]幫助學生從思想上、心理上、學習上、生活上和行為方式上適應中學的要求,順利完成從小學到中學的過渡。

[內容]

1、了解研究學情,組織好入學教育

(1)走訪學生家庭、過去的學校。

(2)建立學生成長檔案。

2、組建班集體

(1)製訂班級和個人發展目標。

(2)建立組織機構。

(3)製訂班規、班級製度。

(4)研製活動計劃和方案。

(5)建設班級物態文化環境(如牆報等)。

3、行為規範教育

(1)進行校風校紀教育。

(2)嚴格進行日常行為的訓練和管理。

4、開展“為祖國而自豪”的係列教育活動,結合國慶等節日,宣傳民族精神。

5、進行學習指導

(1)幫助學生適應中學學習要求,培養學習習慣。

(2)指導自習課和選修課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