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充分利用輿論陣地。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諸如班會、團隊活動、牆報、黑板報、思想評論欄等形式,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黑板報和專欄應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既要有對好人好事的讚頌,也要有對不良傾向的評論,維護正氣,抵製歪風邪氣,不斷提高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
下麵這個案例可以借鑒:
王老師接手過一個初二的班級。這個班的學習風氣很濃,凝聚力強,學生都有比較遠大的理想。可是,他們都看重“大事”,而不注意身邊發生的小事,不屑於做小事,如放學後不關窗戶就走了,大白天六盞燈全部開著卻無動於衷,等等。針對這種情況,王老師組織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主題班會,對小事該不該管進行了辯論。通過辯論,大家最後得出結論:“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學們在班會上倡議成立誌願團,定期為學校、社會做好事,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第四,把握學生自我教育的時機。班主任要善於抓住學生自我教育的時機,形成正確的班級輿論。例如:某校初二(2)班有一名課代表,他按照老師要求登記不交作業和抄寫別人作業的學生名字,這引起班上一些同學對他的反感,背地裏叫他“叛徒”。班主任沒有直接批評學生,而是在班上組織學生討論:老師究竟是哪一邊的人?如果你是課代表,會怎麼做?認真負責是好還是不好?討論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大家一致認識到,這個課代表做得對。這種方法有利於正確的班級輿論的形成,而且也強化了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
第五,堅持表揚好人好事。表揚好人好事,也是在批評不良的言行。隻要是好事,不論大小,班主任都應及時給予表揚,並且將這種表揚和班集體榮譽聯係起來。聯係起來的目的就是深化學生對好人好事意義的認識。這樣,不僅能促成人人想為集體做好事的風氣,並能形成以為集體榮譽作貢獻為榮、以損害集體榮譽為恥的良好輿論。對好人好事的表揚,可以由班主任進行,也可發動學生互相表揚,或采用其他方式表揚,如宣傳欄、班報等。表揚一定要實事求是,否則就失去了表揚的意義,對形成良好輿論也是不利的。表揚時,還要有激勵性,以使學生堅持下去,使未能多做好事的學生努力爭取多做好事;對後進生的進步,班主任不但要善於發現,而且更應注意表揚,這樣既能促進後進生的加快轉化,又能盡快促成健康向上的班級輿論。
班主任在抓好以上幾項工作的同時,做好必要的組織發動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如在抓好典型的同時,抓好骨幹,發揮班幹部、團隊幹部、積極分子的模範帶頭作用,對形成良好的班級輿論,無疑更有力。另外,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統一步調,對學生提出一致的要求,這對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級輿論,也有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健康向上的班級輿論的形成,需要一個持續努力的過程。隻要我們高度重視,常抓不懈,方法得當,那麼,一個健康向上的班級輿論就會較快地形成。
人心齊,泰山移--增強班級凝聚力
凝聚力是一種心理現象,是集體中人心的聚合力,是建設堅強班集體的關鍵。班集體的凝聚力越大,其成員越能自覺地遵守集體的規範,朝著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目標前進。班主任要把幾十位個性、品德不同的學生團結成堅強集體,必須研究如何形成班集體的凝聚力問題。
下麵這個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思路。
新學期,我接任了初一(1)班班主任。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班集體呢?根據以往的經驗,我試著從激發同學們的自豪感和集體榮譽感入手。圍繞這個想法,我精心設計了第一次班會活動。
上課鈴響了,像每次和新生見麵一樣,我總免不了激動。但我盡力保持鎮定,微笑著走上講台,用平緩親切的語調向同學們問好:
“同學們,你們好!從今天起,我們就要朝夕相處在一塊兒。在第一次班會上,我將送給大家一件禮物。”
“禮物?”“真新鮮!在班會上老師給同學送禮物?”“是什麼禮物呢?”
在孩子們的紛紛議論聲中,我打開了紅綢裹住的小包,拿出一個鑲有金邊、繪著彩色圖案的精致簿子,封麵上寫著幾個鮮紅的大字:“初一(1)班榮譽簿”。我雙手捧著它,沿著過道繞教室走了一周,孩子們發出了嘖嘖的讚歎聲。
“同學們,我雖然不是詩人,但喜歡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請允許我獻給你們一首詩,作為這本榮譽簿的題詞吧!”
“老師,快念吧!”孩子們活躍了。
翻開扉頁,上麵寫著一首小詩。望著一張張興奮的麵孔,我深情地朗誦道:
藍色的希望,
我把它獻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