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目標是一種期望,是人的各項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在主觀上的超前反映。目標一經確定,即成為學生行動的方向和遵循的原則,同時也是評估學生和班級教育效果的依據。可見,製定班級目標一定要具體明確,看得見、摸得著,否則就會變成空洞的口號。當然,班級目標的對象是動態的,可變因素多而複雜,要求完全量化是有困難的。然而,能夠量化的一定要量化,如:成績、某些活動的次數、體育鍛煉的標準、健康狀況的分析,等等。屬於定性分析性質的要求標準,一定要具體,要有一定的等級質量的規定。
形成良好班風
班風,是指某一個班級的精神麵貌和整體氛圍(或特色風格)。班風是班級文化的靈魂。班風一旦形成對班級和集體所有成員都有一種心理上的自豪、自律和製約作用,它是在班主任的引導下通過全班同學共同和長期努力逐步形成的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其實就是班級的精神追求。班風的形成一般會經曆:生成期--成長期--成熟期,這三個時期是一個集體形成自己的風格的過程。
學生們在班風生成期開始懂得,個人的言行總是與一個班級的形象連在一起的。班風的成長期,這是班風形成的關鍵時期,要依靠集體中有感染力、可信的、活生生的榜樣來擴大班風的宣傳和示範教育,同時開展一係列豐富多彩而又集教育性與娛樂性於一體的活動,使集體成員形成對班風的認同感。最後在班風的成熟期,班風的要求成為集體絕大多數成員的自我要求,他們基本上不需外來力量強迫自己。集體本身也充當起了教育的力量,有能力進行自我管理,這是班風建設的理想境界。一般說來,班風主要包括:
1、良好的學風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因此,學風是班風的重要內容。班主任要在有計劃地抓好學習目的教育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全班同學都能做到認真預習,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認真參加活動課程的學習並堅持獨立思考。
2、自覺遵守紀律之風
班集體每位成員都能自覺遵守紀律是良好班風的重要組成部分。紀律對於學生學習和班集體成員的關係有著重要影響,強調紀律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有效地學習,使集體在某些共同事情上同心協力。良好的紀律要經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管理和諄諄教誨才能形成,有了自覺的紀律才能創造最佳學習情境或個人心向。
3、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輿論之風
班主任抓住班風建設,必須經常結合分析本班發生的具體實例,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形成自覺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風氣。“好事有人讚,壞事有人管”的公正的集體輿論,不僅是班風的重要內容,也是促成其他良好風氣的重要途徑。
4、團結友愛之風
人際關係中最友好的形式是以高度的信任和尊重為標誌的。這種信任和尊重存在於不同年齡、不同地位、不同作用的人們之中。因此,班主任也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學生,誠心誠意地愛護他們,同時還要精心培養全班成員團結友愛的關係,使師生間、幹群間、同學間具有親切感、同情心和友誼,從而使每個同學都在感情上與班集體形成一種不可分割的向心力,形成團結友愛、互諒互敬、互幫互學的良好風氣。
那怎樣形成良好的班風呢?
我們先看下麵這個案例: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了初二某班的班主任,開學一段時間以後,發現班上的風氣有些鬆散。
為了迅速形成良好班風,把班級建設成優秀班集體,班主任認為到了著手製定班級紀律的時候了。這是班上的重大事項,由她提出並負責指導,但她沒有大包大攬,而是先讓同學展開討論,讓他們提建議和意見,談看法和設想,最後由班委會決定班上每項政策。這使全體同學主體意識得到增強:每日三次的打掃衛生工作由小組同學自己檢查,自己督促;為預防近視,每兩周一次的座位輪換一般情況下班幹部都能記著安排,同學們在班幹部的帶頭影響下也能自覺服從。通過賞罰分明的紀律和緊湊的管理,班級正氣很快提升,班風建設初見成效。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首先,良好班風的形成與班主任的領導技能有直接關係。
學生對良好的班風有強烈的追求,並把形成良好班風寄希望於自己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實施對班級的監督和領導時,不能淩駕於班集體之上,而應當在他所領導的集體內工作,通過與集體成員的共同關心、參與決定來實現他的領導責任,使自己從“監督型、經驗型的領導”變為“參與型、科學型的領導”。這樣才有利於在班級中形成自我調控的紀律和保持良好的班風。另外,班主任還應當理解,自己是構成人際關係的動力的一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的重要因素。班主任的敏感性、自信心、業務能力、情緒及每個行動都直接影響著班級的關係和氣氛。為在師生間、幹群間、同學間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班主任要事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給學生樹立榜樣;而且必須隨時留意信息反饋,調控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以促成“師生間熱情,認可和關懷的關係”這對形成良好班風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