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民幣:站直了,別趴下!(2 / 3)

索羅斯利用他建立的“量子基金”的巨大財力,幾年來在歐洲貨幣市場上縱橫捭闔,翻雲覆雨,有過一個月淨賺10億美元的戰績,號稱“貨幣殺手”。1992年夏末,他從德國央行行長的一句話中預測到歐洲某些貨幣可能會貶值,便發起進攻。他先是大量拋售意大利裏拉,從而導致裏拉迅速貶值。投機成功後,他又開始以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資金向英鎊大舉進攻,致使英國政府在9月16日被迫將利率升高2%。而索羅斯並不就此收手,反而更加大膽地拋售英鎊,到晚上,英鎊被迫退出“歐洲彙率機製”,英格蘭銀行丟盡了麵子,而索羅斯卻從中淨賺了10億美元。

索羅斯玩這種殘酷的金錢遊戲似乎上了癮。1997年7月,他又把惡作劇的目標瞄準了才擺脫貧困不久的東南亞國家,使這些國家苦心積累的數十億外彙儲備在兩個星期內就化為烏有。

索羅斯的第一個目標是號稱亞洲小虎的泰國。他首先散布“泰國金融不穩”的傳言,促使許多貨幣投機商都大量拋售泰銖,使泰銖迅速貶值。而在此之前,索羅斯已經向銀行高息拆借了大量泰銖,此時為了搞亂市場,他大量拋出泰銖。等泰政府為穩定本國貨幣投放美元吸納泰銖時,他又拋出剩下的泰銖,換回美元。幾個回合下來,索羅斯輕輕鬆鬆地猶如拔一根毛般償還泰銖,自己賺足了美元,卻害苦了泰國政府和泰國人民以及後來波及的全球數十個國家。泰政府為救市先後投放的約50億美元,竟像一盆水倒在沙灘上一樣無濟於事。

蒼蠅專叮有縫的蛋

索羅斯攪得世界一團糟,許多國家的首腦齊聲指責,許多國家的老百姓更是對他恨之入骨,但至今沒有證據表明他使用了哪些非法手段,觸犯了哪一條法規。金融界也隻說他是“國際金融界的壞孩子”。他似乎是在和一些國家的政府玩遊戲。他公然說:“莫怪我無情,誰叫你們有漏洞讓我鑽?”

索羅斯究竟有何種神力使其可以擊敗一個國家、甚至幾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除了他控製的上百億美元財產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利用了一些國家的弱點。也就是說,他專叮那些有縫的蛋。就在索羅斯向泰國進攻開始後的8月,泰國政府還耗巨資購買航空母艦,使自己的財政雪上加霜。

東南亞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引發危機的共同問題,如房地產項目發展過熱,導致銀行出現大量呆賬;彙率政策不合理,現行彙率不能反映貨幣的實際價值;經常項目赤字和外債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過高;外彙儲備太少,短期貸款和投資過多,等等。像泰國,泰國公司以低息借貸並將這些資金轉換成本國貨幣,然後開銷以及用較高的利息重新借貸這些錢。貸款刺激起基建投資膨脹,消費過高。曾幾何時,泰國是奔馳汽車在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

韓國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實力為世界第11強。他的鋼鐵、汽車、船舶、芯片、化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長驅直入;它的經濟高速增長,年增長率達到7%,而通脹率令人羨慕地控製在5%以下,國民儲蓄率高達34%,基本沒有財政赤字。韓國經濟,幾乎就是神話的代名詞。豈料,一夜之間,韓國的經濟大廈坍塌了!是什麼原因使一個充滿活力的“飛龍”竟然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變成“弱蟲”而陷入絕境,且失去自救能力,要靠“乞討”渡過難關,忍辱負重地接受外國資本的要挾,成為國際金融組織砧板上待切的“魚肉”呢?

韓國這棵看上去茂茂盛盛的大樹,裏麵卻是虛空的。韓國銀行在政府的直接幹預下,大量向企業貸款;而企業在政府的強力支持和保護下,也不加控製地向銀行借款。一些企業為了靠高投入超速發展,先借一隻蘋果,然後再拿蘋果做抵押“換回”一隻西瓜,再拿一隻西瓜抵押一車西瓜,於是企業發展,產品外銷了,債台卻高築了。據統計,韓國全國排名前30位的大企業,自有資產僅占18%。絕大部分資產來自銀行,而銀行的資金又有2/3來自外債。韓國的外彙儲備隻有300億美元,而外債總額卻高達1100億美元。更要命的是,其中2/3又麵臨還款到期。討債之聲相聞,而企業的投資又未能很快見效,舊債還不上,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譽急劇下降,新債也借不到了。政府終於保不住企業且自身難保了。在泰國金融風暴發生時,韓國原副總理薑慶植還信心十足地說,“韓國是韓國,泰國是泰國”,財政經濟學院也聲稱:“韓國不會成為另一個泰國或墨西哥。”但幾個月後,他們已步了泰國的後塵,從10月開始,韓元下跌,到11月19日已跌破1000韓元兌換1美元的心理承受極限。到現在,韓國已有一半的銀行被迫關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計劃貸款570億美元給韓國輸一點血,但顯然也是杯水車薪。而以前爭相湧入韓國的資金卻還在繼續外撤,使韓國雪上加霜。以西方的話說:“銀行家是晴天借傘給你,而下雨天卻要收回的那個人。”

我們說索羅斯可怕,可怕就可怕在他能比有關國家的政府更早、更準確地發現“蛋上有縫”。

分析這次金融風暴的成因,經濟學家認為,索羅斯搗鬼隻是點燃了一根火柴,而真正的原因,卻是這些國家內部已成了一個火藥桶,因而能一點即炸。具體地表現在五個方麵:

一是經濟結構長期失衡。這些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和日益開放的條件下,把大量投資投入到債券、股票和貨幣交易等投機領域,工業、農業等基礎工業卻投入較少,形成表麵繁華、內部虛弱的泡沫經濟。泰國近十年經濟以年均8%的高速度增長的背後,是40%的投資率,而很大的比例是房地產投資。到1996年底已形成積壓房屋85萬套,不僅減慢了泰國的經濟增長,而且形成了大量的銀行呆壞賬,蓄積了較大的金融風險。

二是本國貨幣被高估,國際遊資趁機而入。泰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實行盯美元的彙率製度,彙價浮動範圍較小。而這種固定彙率正是他們產生貨幣危機的直接原因。固定彙率有很多優點,但也有很大的風險。在其他配套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盲目高估本國貨幣,使國際遊資趁機而入,容易受人製約。

三是負債過多。泰國到1996年底外債總額達857億美元,韓國外債總額達1500億美元,分別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45%和34%。外債規模過大,並且又投向不合理,80%左右投入到了證券股市和房地產之中。

四是輕易放鬆銀根。90年代以來,東南亞一些國家普遍放鬆銀根,並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一些投機領域,導致不良資產膨脹。

五是經常項目長期發生逆差。從1994年以來,除中國外,東南亞國家的經常項目赤字狀況一直在惡化,並且已不能用流入這個地區的長期資本來彌補。泰國經常項目赤字在1995年增至135億美元,1997年第一季度已達33億美元,菲律賓近兩年經常項目赤字約30億美元。

索羅斯之流為什麼沒有在中國興風作浪?因為中國有了防範和製止金融風險的經驗與措施;索羅斯之流為什麼在香港不僅沒有撈到一點好處反而還慘敗呢?因為香港特區政府有雄厚的外彙儲備作基礎,有強大的中國作後盾,有穩定的經濟作保證。由此再一次說明,打鐵先要自身硬,隻有自己的抵抗力強,才能防止病毒的感染,抵禦金融大鱷們的進攻。

三、金融風暴會不會刮向中國?

中國不會成為“泰國第二”

當1997年夏天金融風暴剛剛從泰國刮起時,許多國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距離風暴中心較近的中國:中國會不會成為“泰國第二”呢?

令世界各國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中國抵擋住了金融風暴的襲擊,沒有成為“泰國第二”。

就在金融風暴在我們的周邊國家刮得昏天黑地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卻出奇地平穩。國民生產總值保持了8%左右的增長速度,商品物價卻控製在1%以下,成為近幾年的最低點。在東南亞國家處於困境,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情況下,1997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額仍達到3251億美元,比上年還增長12. 1%,且貿易順差達403億美元。1998年,金融危機衝擊全球,而中國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但全年的進出口總額仍達到3240億美元,僅比上年下降0.4%,而其中的出口額卻是增加的,增加了0.5%。中國的對外貿易額穩居世界第10位。股市基本穩定,沒有大的起落。老百姓生活安定,收入增加。大屏幕彩電與家庭影院成為市場最熱銷的商品。

在周邊國家的國民正摘下耳環、勒緊褲帶拯救國家的時候,我們的老百姓還能如此安逸地生活,實在是不敢想像的奇跡。如果我們認真比較一下中國與這些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我們也不由得要嚇出一身冷汗:要是在早6年發生這場金融風暴,或許我們不會有這麼輕鬆。

從以前我們的介紹裏,就不難發現,在1992年的經濟過熱裏,我們的金融也曾失出過控製;貨幣也曾投放過多,並且也有相當大一部分資金扔進了股市與房地產以及開發區上;索羅斯們尚未來中國興風作浪,有的銀行卻因大量的呆壞賬而出現過兌付困難,連通過郵電局彙的款也取不到了;固定資產投資也曾急速膨脹,一座比一座高檔豪華的酒樓賓館拔地而起……

我們最幸運的是,剛剛出現金融失控與經濟過熱的苗頭,黨中央就及時采取了宏觀調控的措施,朱鎔基手操板斧,親自整頓金融秩序與經濟秩序。國務院相繼出台了一係列宏觀調控措施,很快遏製了泡沫經濟的發展,消除了一場即將出現的危機。按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副秘書長石小敏的說法是:“在寒流還沒有到來時,中國就提前洗了一個冷水浴。”1999年3月15日,朱鎔基在記者招待會上也坦然承認:中國之所以能夠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就是因為我們在1993年已經發生了金融問題,幸好我們在它還未擴大的時候就把它製止住了。我們有了宏觀調控的經驗,才使我們在亞洲的金融危機中站得筆直。

中國政府沒有就此止步。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巴林銀行事件後,中國對金融風險便有了相當程度的警惕。1997年初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了繼續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結構調整的金融方針,並將1997年定為“防範金融風險年”。中央銀行也明確了任務:堅決、徹底地取締非法設立的金融機構;嚴禁銀行資金進入股市;堅決抑製不良貸款。中國人民銀行還強化了監管職能,頒布了50多項法規。1997年以來,國務院又嚴厲查處了一批違規機構和負責人,包括深圳發展銀行、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申銀萬國證券公司等。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又相繼關閉了海南發展銀行和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

中國人不能不嚇出一身冷汗。不是黨中央、國務院及時采取宏觀調控措施整頓金融秩序與經濟秩序,我們今天就不可能有這樣輕鬆與安逸了。金融風暴就很有可能刮向中國,刮倒本來還不是很穩固的中國經濟,我們也不得不像周邊國家的國民一樣勒緊褲帶過日子。而作為一個12多億人口的大國,受金融風暴刮倒後就不是國際社會幾十幾百億美元能解決得了的,也不是靠中國人的幾個耳環能拯救的。中國一倒,世界也會不穩,這是毫無疑問的結局。

幸好,靠中國政府清醒的頭腦和過硬的措施,中國成功地抵擋住了已刮到國門口的金融風暴。韓國倒了,中國沒倒;日本栽了,中國沒栽;巴西垮了,中國沒垮!

中國的穩定也促進了世界的穩定。如果中國這棵大樹倒了,且不說亞洲國家會雪上加霜,美國、英國也會受到牽連。全世界都認為中國為世界金融與經濟的穩定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公開表示,中國不讓人民幣貶值,促進了亞洲國家的幣值穩定,亞洲國家感激不盡。

中國不怕“索羅斯”

有人認為,索羅斯們把泰、馬、菲、印、韓等國家搞得人仰馬翻後,下一個目標會不會是外資大量湧入、同樣是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呢?

中國不排除有這種可能。但中國卻有信心說:隻要自身硬,不怕索羅斯!

發展中國家發生貨幣危機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在國際收支表現上,經常項目(包括外貿)出現逆差,而且逆差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過高,往往超過5%的警戒線。泰、馬、菲等國家的共同現象都是經常項目逆差過大,而國內儲蓄不足則是造成經常項目逆差的根本原因。儲蓄不足,國家為了維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就必須利用外資,而大規模利用外資的結果,會造成經常項目逆差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過高。墨西哥當年是7.8%,泰國爆發危機前則是8.2%。泰國在這種情況下使國際投資者對泰銖缺乏信心,而索羅斯這些投機客則找到了出手的機會。東南亞國家的儲蓄利率都相當高,但這些國家的投資需求更大,相對來講,儲蓄水平仍然嚴重不足。不僅如此,泰國過去十餘年裏,麵對源源流入的外資,為了維持穩定的彙率,還要不斷買進外幣,賣出本幣。結果,貨幣供應嚴重過量。於是,為了抑製通貨膨脹,就提高利率;利率高了,又導致外資流入。惡性循環的結果,銀根過鬆,給泡沫經濟創造了條件,也給投機商創造了機會。貨幣和美元掛鉤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幾乎都麵臨這個窘境。

中國近年則通過“對衝”,例如收縮銀行貸款,防堵了這種危險。中國近年來外貿一直順差,和其他發展中國完全不一樣。而且,外資源源進入中國,形成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順差的“雙順差”。外彙儲備每年增長二三百億美元,1997年達到1399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349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1998年再上台階,據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在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報告中的數據,1998年末外彙儲備達到1450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1億美元。充足的外彙儲備,形成了強大的支付能力,阻嚇了國際投機客。你拋人民幣,我就買,誰能來投機?而且,在雙順差的情況下,人民幣麵對升值壓力,而中國人民銀行采取措施維持人民幣彙率穩定,人民幣其實也就低估了,這和泰銖完全相反。此外,中國引進的外資和泰國引進的外資在結構上也不一樣,泰國開放資本市場,但外資結構非常脆弱,充裕又不受管製的短期外資被用來炒房地產,炒股票,一有風吹草動,不僅外商撤退,本國人也搶購外幣,這樣就加速了貨幣體係的崩潰。

中國至今沒有開放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說,中國目前利用外資3200億美元,其中2000億屬於外商投資,1200億屬於國際融資。但前者64%是直接投資,要撤退也不容易;後者更是將近90%的是長期貸款,何況,中國外債和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到1996年僅僅是15.5%,而泰國為46%,菲律賓是54%,印尼是47%,馬來西亞是39%,墨西哥是35%,都比中國多得多。中國的外債結構也比較合理。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到1997年底,我國的外債餘額是1309.6億美元,其中中長期1128億美元,占86.1%,外債償債率為7.3%,債務率63.2%,均低於一般國際標準。

中國近年整頓金融秩序,使經濟平穩地“軟著陸”,限製了金融機構炒作房地產和股票。中國在實現資本流動自由化方麵也采取了非常謹慎的方針,沒有過早地對外開放金融市場,沒有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如外商就不能隨意買到人民幣,防止了國際遊資肆無忌憚地衝擊我國金融市場,因此國際貨幣投機商很難找到辦法狙擊人民幣,無法爆炒人民幣,即使得手也無法向境外轉移利潤。

有人把索羅斯吹得神乎其神,並稱隻要索羅斯全力進攻,一個經濟“健康”的國家也完全抵擋不住。其實不然。索羅斯在1994年對日元發起過一次進攻,不僅沒有得手,而且一天就損失了6億美元。原因很簡單,內部沒有缺口,你怎樣進攻也沒有用。

人民幣不貶值

北京有個叫白紙坊的地方,一座法國風格的大門旁日夜都有警惕的武警在守衛,高牆林立、鐵絲網密布,戒備森嚴。許多人經過此地時免不了要好奇地瞄上幾眼:“這是什麼地方?”據說北京一位高層領導坐車經過此地時也曾問道:“什麼時候在這兒修了座監獄?”隨行人員告訴他說:“這不是監獄,這是北京印鈔廠。”寥寥數語,印鈔業的神秘已可見一斑。

印鈔廠的“產品”自然就是許多人夢寐已求的鈔票——人民幣。從1948年12月1日我國發行第一套人民幣起,人民幣便伴隨中國人民走過了幾十年的曆程。

現在,人民幣成為了世界注目的焦點。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許多國家的貨幣持續動蕩並大幅度貶值,不僅在本國造成經濟困難,而且也給全球的經濟發展抹上了陰影,那麼,人民幣能不能挺住呢?

自1993年底我國對人民幣彙價實行並軌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即一直處於強勢。在1997年7月份以後,東南亞發生金融動蕩,亞洲一些國家的貨幣出現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我國的人民幣卻繼續保持了升值的趨勢。至1997年8月中旬,人民幣首次突破了8.29元兌1美元的彙價,11月底又突破8.28元兌1美元的彙價,1998年1月5日,人民幣的彙價收在8.277元兌1美元的水平,到1998年12月31日,中國銀行公布的現鈔買入價是8.07兌1美元。

據分析,這幾年,我國人民幣之所以能保持強勁走勢,主要有三個方麵的原因:

一是我國在治理通貨膨脹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一直保持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據趙海寬先生的研究,我國從1993年起,出現了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比較嚴重的一次通貨膨脹。這次通貨膨脹持續時間三年半,膨脹程度在1994年曾達到21.7%。然而由於國家實行了正確的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這次通貨膨脹到現在已經徹底治理,人民幣幣值實現了穩定,社會商品零售價格上漲率到1997年回落到0.8%,1998年甚至比上年還下降2.6%,呈現負增長。按許多國家的情況,通貨膨脹治理了,往往又出現經濟衰退。而中國由於實行的是“軟著陸”政策,在治理通貨膨脹的同時,經濟仍然保持了快速而穩定的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3年為13.4%;1994年是11.8%;1995年是10.2%;1996年是9.7%;1997年是8.8%;1998年是7.8%。而1999年的預期目標是7%。從此我們可以看出,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既沒有像過去幾年那樣處於過熱的狀態,也沒有像周邊一些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那樣處於衰退的境地,而是處於穩步發展的時期。

二是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持續保持順差,1994年我國的商品出口1210億美元,順差是54億美元;1995年,出口1488億美元,順差是167億美元;1996年,出口1511億美元,順差是123億美元;1997年,出口1800億美元,順差是400億美元;1998年,出口1838億美元,順差是426億美元。另外外商對華投資激增,外資大量流入,也為人民幣堅挺打下了基礎。

三是我國的金融改革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建立了一整套防範與化解金融危機的政策與法規。這是我們以後還要介紹的內容。

造成我國人民幣持續堅挺的因素目前仍將存在,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不會太大,1999年人民幣彙價將繼續保持穩定的態勢。

首先,今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將繼續保持較好的態勢,物價平穩,通貨膨脹率較低,經濟仍會保持適度的增長,這為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及保持人民幣彙率的穩定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其次,今年我國還不存在經常性項目逆差和資本流向逆轉的可能。雖然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後對我國外貿會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我國的對外貿易企業完全能夠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進行消化。

再次,我國自1994年對外彙體製進行改革後,人民幣彙率製度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外彙市場實行“實需交易”原則,所有外彙交易都必須有真實的交易背景,需要向銀行或外彙管理部門提供證明交易真實性的有關憑證。居民和非居民都不可以在境內進行人民幣和外幣的自由買賣。涉及資本項目的某些外彙收支活動需由外彙管理部門審批。因此,外彙供求波動是有限的。國際投機資本也沒有合法渠道獲得人民幣,無法組織對我國外彙市場的攻擊。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坦然地保證:“我作為銀行行長可以負責地說,人民幣的幣值將繼續保持穩定。”他認為,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貨幣貶值會給我國的外貿出口造成競爭壓力,但由於我國的出口產品中有50%是來料加工,這部分不受人民幣彙率影響,所以,外貿出口仍有很大的潛力。另外,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到1998年底已達5萬億元,外彙儲備1450億美元,這都保證了我國不會受金融危機的影響。

許多亞洲國家擔心中國有意將人民幣貶值,以此增加中國的出口。對此,戴相龍堅定地說:我們不會將人民幣貶值,不能乘人之危。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明康也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重申:人民幣不需要貶值,也不會貶值。他認為,貨幣貶值是刺激出口、恢複經濟的一項措施,但不是最好的措施。中國出口的長期戰略是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服務質量,競爭也要依此進行。貨幣大幅度貶值可以產生一時效果,但不能帶來長期優勢。中國政府是國際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個負責任的成員,製定政策也要考慮他國的利益。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必將衝擊他國經濟。他同時認為,人民幣也不會貶值。其理由,中國一直對資本項目實行嚴格的管理,擁有強大的外彙儲備,多年保持經常項目順差,此外,國內許多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也會進一步刺激投資需求,這是決定人民幣不會貶值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