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市場經濟,法律與你為伴(3 / 3)

國外在傳銷發展初期,也曾出現過很多問題,傳銷市場一度陷入混亂。出現了許多打著多層次傳銷外衣,以詐騙錢財為目的傳銷公司,對此類傳銷公司,美國叫“金字塔銷售”,日本和台灣叫“老鼠會”,香港和東南亞稱為“獵人頭”,歐洲則叫“滾雪球銷售”。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利用傳銷網絡,設計一套獎勵製度,主要靠“獵人頭”來斂財。

在中國,傳銷不僅具備以上特點,而且增添了新特色——“殺熟”!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周孝正談到這個問題時說:“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中國社會信任結構的特點是建立在血緣、姻緣、地緣上的。傳銷商利用這些信任資源來撈取商業利潤,是非常不道德的。它從根本上損害了傳統中國社會的信任結構,進而破壞了中國人的倫理道德基礎。”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對傳銷立法,嚴格控製。我國從1994年開始,對傳銷先後進行了3次大的整頓,並於1997年出台了《傳銷管理辦法》,但這些都未能擋住非法傳銷的蔓延,傳銷越走越遠,越傳越邪,成為擾亂經濟秩序與影響社會安定的一大隱患。

有鑒於此,1998年1月20日,國務院召開會議專門研究傳銷問題,會議認為:傳銷業“法律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後,經營人員素質差,消費心理不成熟,不符合現階段中國國情和流通體製改革的方向,容易引發諸多社會問題,是影響社會安定的隱患”。會議確定,“明確禁止任何企業或個人在中國境內傳銷”,對現有傳銷企業,國家工商局要“逐一清理審查,限期停止傳銷活動。”

1998年2月5日,《人民日報》以《掛羊頭賣狗肉瘋狂欺詐》為題,列舉了傳銷活動的9大危害:利用傳銷進行非法宗教和迷信、幫會、邪教及明顯帶有政治性煽動的宣傳活動;傳銷培訓內容不利於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利用傳銷進行虛假宣傳,騙取錢財;利用傳銷進行價格欺詐,牟取暴利,如一台健身搖擺器,成本價為300元,市場價為600元至1000元,而傳銷價高達3900元;利用傳銷培訓班、研討班,牟取高額“潛能開發費”、培訓費或授課費;利用傳銷,境內境外相互勾結,推銷假冒偽劣產品及國家限製流通的產品;偷逃稅收;利用傳銷騙取錢財,然後拐款逃至境外,如廣州生威保健有限公司在南寧市誘騙4000人參與傳銷,而該公司人員已攜400萬元潛逃。

說句公道話,傳銷本身並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東西,而是一種營銷方式,但一些人卻利用人們的發財欲,把傳銷演變成了一種坑蒙拐騙的行為。這是我們不得不對傳銷下禁令的關鍵原因。

1998年4月21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命令,禁止在中國境內進行一切傳銷活動。一場轟轟烈烈的傳銷鬧劇緊急刹車,匆匆收場。

反走私:中國重拳出擊

1998年10月,在汕頭緝私碼頭,當海關負責人向朱鎔基總理彙報,談到走私分子裝備非常先進時,朱鎔基說:“你們要趕快改進設備,一定要打擊走私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你們要什麼我就給什麼,要驅逐艦、巡洋艦都可以造。一定要狠狠打,什麼走私船都要打沉它!”

這是中國堅決反走私的決心,但許多走私分子不以為然,他們還在繼續鋌而走險:走私,沒抓到是我的本事,抓到了也就罰罰款而已,中國政府真會擊沉走私船?

他們太自信了。兩個月後,便有一艘走私艇被擊沉到了大海深處。

1999年1月5日淩晨6時40分,廣西防城海關8111緝私艇發現一艘走私飛艇,立即追了上去,並喊話示意其停下。而走私飛艇不僅不停船,反而轉向以每小時70公裏的速度從側麵直衝8111緝私艇。緝私隊長唐軍果斷向命令:狙擊走私飛艇!狙擊手鄭永忠接到命令,立即進行狙擊,打中了走私飛艇的一個油箱。幾分鍾後,走私艇在接連的爆炸聲中沉入大海裏。

這是中國海關首次擊沉走私艇。國務院領導1月10日批示:對有功人員通報嘉獎!

為什麼要下如此決心?朱鎔基說:“走私泛濫的嚴重後果是,一方麵造成國家財政稅收嚴重損失,衝擊國內市場,影響了企業正常發展;另一方麵,更為嚴重的是,搞亂了人心,腐敗了隊伍。”因此,對走私“一定要狠狠打,什麼走私船都要打沉它!”

1685年,中國開放海禁,始設江、浙、閩、粵四海關。而自從有海關起,就有走私活動。19世紀的鴉片走私,就曾使中國淪入積貧積弱、任人蹂躪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實行關閉國門的政策,走私一度銷聲匿跡。改革開放後,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走私活動又沉渣泛起。開始還隻是一些小偷小摸的勾當,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電子表、錄音機之類,而現在,什麼東西都有走私品,從香煙、洋酒、化妝品到汽車、電腦,連飛機都有人走私了,可見走私犯罪之猖獗。

1993年開始,四川航空公司總經理杜定歡利用假合同、假發票,誘使北方工業公司為其出資1000萬美元,從俄羅斯走私圖一154飛機2架,從中私吞200多萬美元。

飛機都敢走私,還有什麼不敢走私的呢? 1998年1月—5月,全國海關查獲的主要走私物品就有汽車1587輛,飛機2架,計算機設備63萬台,盜版光盤527張,鋼材2.7萬噸。1998年4月29日,福州海關818緝私透過在一天內就連續截獲3艘走私油輪,共查扣走私柴油6000餘噸。汽車是走私的大頭。我國一年批準進口配額僅為幾千輛,現走私進入國門的一年即達十萬輛,價值相當於整個汽車市場的40%。

1978年,中國海關查獲的走私品價值為227萬元,1981年上升到1億多元,1992年上升到12億,而到1996年,這一數字則近100億元。1998年末,從全國海關關長會議獲悉:1998年全國海關共查獲走私案件8300餘起,案值人民幣154億元,案件數與案值數分別比上年增長15%與129%,創曆史最高紀錄,其中案值超億元的特大走私案件14起,案值54. 9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00%和525%。

這既表明了緝私的成就,也說明了走私的猖獗。

而這還是查獲的數字,沒有查獲的還有多少呢?顯然,我們看到的隻不過是浮在海麵上的冰山尖而已。

海關總署調查局副局長雷國平在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時說:走私危害改革開放,使民族產業雪上加霜,使稅收大量流失,並且還破壞了黨的政策,減弱了對外商的吸引力,再不整治就有可能亡黨亡國。

真的那麼嚴重嗎?

雷國平說,這絕不是聳人聽聞。他舉例說,1997年石化係統還盈利75億元,而到1998年第一季度就虧損20多億元,原因就是同期國際成品油大量走私所致。1993年1月—4月,韓國海關掌握的出口中國轎車數量為26688輛,而我方同期正常進口的不過166輛,前者為後者的150多倍,加上從日本等國走私入境的大量轎車,使國家稅收大量流失,更為嚴重的是,衝擊了本來就幼稚的中國轎車工業,奪了許多中國人的飯碗。

1995年,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洋彩卷、洋相紙90%來路不明,這與其後發生在該行業的國產品牌大量被吞食、吞並沒有關係嗎?

當前,我國市場上銷售的進口不鏽鋼板材,絕大多數都是走私貨,僅1997年我國就因此損失13多萬噸不鏽鋼年產能力,占全國總量的43%。

以前走私還隻是一些不法之徒所為,而現在一些法人甚至地方政府、軍隊、武警也參與走私。吳儀在《瞭望》雜誌上撰文指出:法人之走私已成為走私的主體。從1997年1月到1998年5月,全國海關查獲企事業單位走私大要案1062起,案值75億元,分別占同期查獲走私大要案件數和案值的63%和84%。

走私與局部利益、腐敗聯係在一起,是走私屢打不絕的原因之一。丹東市原市長常義,就曾“協調”銀行,組織武警“配合”,炮製了一起走私汽車272輛,逃稅4000多萬元的大案。天津曾查獲一起1000輛汽車的走私大案,案值3億元,沒有強大的法人單位出麵,沒有有關部門的支持與縱容,誰有這樣大的能量?

更令人震驚的是,個別軍警參與走私護私,為虎作倀。1997年9月,有關部門查明廣東省惠安縣在一年多時間內放走貨值約4.47億元的走私貨物,逃避關稅約2.9億元。武警廣東省總隊惠來縣中隊隊長陳尤武和指導員羅貽成被分別判處死緩和有期徒刑10年。據查,陳羅二人於1996年7月至12月,共7次帶兵持槍到惠來縣海邊為黃氏兄弟“護私”,同年10月,又持槍帶兵為其走私香煙護航,結果一名戰士忙亂中跳海溺亡。

還有一些軍隊自辦或掛靠部隊係統的公司,武裝走私,無法無天。在海南,在部隊下屬企業的加油站裏,居然都有售走私成品油。而在另一個省,已查獲多起用軍車非法運輸香煙的事件。香煙的包裝箱居然還寫著“軍用物資”字樣。

朱鎔基指出:法人走私,特別是特殊法人走私、官商勾結是當前走私的特點。所謂特殊部門就是指掛靠在軍隊、武警、安全、公安、檢察等部門的公司。他們這些害群之馬、不肖之徒,給黨、軍隊和政法部門抹了黑,影響極其惡劣。這不單是搞垮經濟,也是會搞垮一個黨、一個政府,一個國家的重大問題,簡直壞透了。為此,他強調:打擊走私絕不能手軟,不管你是軍隊的、公安的、武警的,一律依法嚴辦。

走私,是危害全球的一個“毒瘤”。據估計,目前全球每年走私金融超過2000億美元。

據巴西全國貿易聯合會估計,1997年有150億美元的外國商品通過各種非法渠道進入巴西市場,使國家損失40億美元的稅收。巴西全國投入使用的350萬部移動電話有60%是非法進口貨,市場上銷售的攝像機也有2/3是走私貨。

俄羅斯走私犯罪案以一年翻一番的速度遞增已有數年。

墨西哥的走私活動規模在世界列第7位,使國庫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

以瑞士為據點的走私活動每年給歐盟造成幾十億美元的關稅損失。在阿爾巴尼亞,僅海上香煙走私一項,每月就使國家損失500萬美元。委內瑞拉因走私每年損失6億美元。

反走私,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從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巴西聯邦稅務局協同聯邦警察局和工商企業界一起行動,重點檢查進出口貨物的碼頭、空運港口和邊境地區,並集中對聖保羅市的非法商品倉庫突出清查,為國家挽回了數億美元的損失。俄羅斯海關同本國檢察院、內務部、聯邦邊防局、聯邦安全局和對外情報局協作,並建立了跨部門的信息庫。在一些走私活動比較猖獗的國家都建有專門的獨立的緝私部隊。哥倫比亞在1996年建立了第一支反走私稽查隊,僅在1997年第一季度就查獲價格約1000萬美元的各類走私物品。

法國海關不斷更新技術和設備以對付走私,現在擁有10個裝備了各種尖端儀器的化驗室。海關檢查站用各種新儀器檢查過境貨物,如不用打開集裝箱或貨車就可以查看箱內或貨艙內貨物的新型透視鏡、迅速檢測旅客包裹和旅行袋的活動X透視儀器和毒品檢測儀等。

墨西哥政府建立了新的“進口自動申報製度”,要求進口商品進口前15天向海關、中央銀行、工商部和財政部申報商品的名稱、價格和數量,上述部門在商品進口前進行第一次核查。在商品到達目的地後,進口商必須在15天內再次申報商品的名稱、價格和數量,有關部門進行第二次核查。

隨著走私犯罪國際化趨勢日益加劇,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通過國際合作來打擊走私活動。哥倫比亞積極尋求同走私品原產國的合作,同這些國家簽訂了各種協議。法國積極參與歐盟規劃的“海關2000年行動”,這一行動的目的是對付因建立歐洲統一市場和開放邊境而引發的走私活動。不久前,俄羅斯與芬蘭簽署了交流進口商品報關價目的備忘錄,旨在提高完稅率,減少在俄羅斯原油運到芬蘭加工為成品油後返回俄羅斯的過程中的漏洞。中美洲6國海關署長於1998年4月簽署了《中美洲海關統一法規條例》,以協調海關工作,避免繁瑣的手續,杜絕部分走私活動。

作為深受走私危害的中國,反走私更成為了一項迫不及待的艱巨任務。1998年7月13日,全國打擊走私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江澤民主席代表黨和政府發出號令:“雷厲風行地在全國深入開展反走私鬥爭,是當前我們麵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從此拉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走私行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海關、公安、工商部門密切配合,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堅持“海上抓、岸邊堵、口岸查、市場管、處罰嚴”的整體作戰方針,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嚴厲查辦走私大案要案,取得了顯著成效。

8月29日,深圳海關在車公廟汽修廠查獲6輛掛假冒軍車牌照全新奔馳車,案值人民幣300萬元;9月14日,連雲港海關在黃海海域成功截獲一艘走私船,查獲走私香煙6000餘箱,案值達2000多萬元。

一批大要案也受到嚴肅處理。

北京輝祿電腦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米紅走私儀器儀表和尋呼機、打印機等物資共計人民幣5600餘萬元,1998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槍決。

連雲港市公安局民警黃寧走私汽車70輛,總價值人民幣2986萬餘元,實際偷逃稅款人民幣2223萬元,1998年12月2日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市公安局原局長、副局長在此案中起了支持作用,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2年和16年。

朱鎔基強調,目前走私犯罪活動嚴重的局麵還沒有根本扭轉,決不能對取得的成績估計過高。他提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加大打擊走私工作的力度。“要堅決地打,狠狠地打,把反走私鬥爭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決不能搞一陣風,要以經久不懈的實際行動打破走私犯罪分子企圖暫避風頭、伺機以待的幻想。”

廣告蒙人誰來負責?

法國廣告評論家羅貝爾·格蘭說過一句很形象的話:“我們呼吸著的空氣,是由氮氣、氧氣和廣告組成的。”

確實,今日之世界,說它是一個廣告的世界亦不顯過分。自從1979年12月,當中央電視台第一則商業廣告躍人中國老百姓眼中後,誰也沒想到會以如此勢不可擋的勁頭撲進國人的生活。廣告猶如一張張大網,人們好比一條條小魚,從這些網眼中鑽出又會遊進另一張魚網。睜眼就見廣告字畫,閉目又傳來廣告聲響,大有“愛你沒商量”之勢。

廣告,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過20年曆史,但其發展速度之快,卻是所有行業都難以比擬的。打開電視、翻開報紙,走上街頭,你無不被廣告所包圍。

美國一位企業家說:“舉辦企業而不做廣告,如同在黑暗中向女人做媚眼。”廣告業的發展,反映了企業市場競爭意識的增強,計劃經濟體製裏“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種傳統觀念被激烈的市場競爭衝破了,廣告成為企業開拓市場、占領市場的有效手段。

然而,大千世界良莠不齊,廣告海洋更是魚龍混雜。虛假廣告躋身假冒偽劣行列,成為坑害中國消費者的又一隻毒蜘蛛。

透視廣告市場,五彩繽紛,甜甜密密的廣告背後,卻有許多是騙人的把戲,誘人的陷阱。

1993年上半年,隨著“蒙妮坦奇妙換膚霜”的廣告地毯式轟炸,一股換膚霜之風席卷全國。該廣告確實誘人:“使用8次,就可以使皮膚由粗糙、灰暗、蒼老變得細膩、光潔、富有彈性,具有‘煥然一新’的奇效,並且無任何副作用。”也有真“換”了膚的,不過這換的膚卻是疙瘩、紅色皰疹、黑色蝴蝶斑,有的甚至長了膿包,流黃水。僅5月份,北京的受害者就達200人。一條假廣告,坑了多少愛美的俊男俏女。

河北省泊頭市郝村鎮保健用品經營處等3家單位陸續在幾家報刊上登“骨骼快速生長樂”廣告,聲稱“治療兩個療程,多者增高11.4厘米,少則4厘米,是矮個青年的特大喜訊”。並偽稱已通過省科委正式鑒定。結果同前兩年出現的“電子增高器”屬同一騙術,又使許多人上當。

“豐乳器”、“益智丸”、“聰明樂”、“長壽衝劑”……沒有不敢吹的牛皮,不敢說的假話。浙江省平陽縣體育武術器材廠在1992年打出廣告,聲稱穿其產品“鐵背心”練武刀槍不入,玄乎得如同夢囈。而某報刊出“學習日語隻需8天的‘燈油’日語學習法”廣告,也不遜於神話。

廣告蒙了人,誰來負責?中國的消費者為此最為頭痛。

廣東肇慶曾出現一起“蝸牛惑眾”事件。許多報刊登廣告,吹噓:白蝸牛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養1隻蝸牛1年獲利1000元,養10隻蝸牛就成了萬元戶,並聲稱保證蝸牛回收,於是許多人用50元,100元去買以前僅幾毛錢的蝸牛種苗,待蝸牛養大了,再去找回收單位,他們早已人去樓空。據調查,全國卷入“蝸牛”騙局的人累計有幾十萬之眾,誰來負責呢?騙子跑了,報紙不管,電台不理,隻有消費者倒黴。

甘肅金昌金川公司吳成山投訴:“我看到《××報》、《××雜誌》上的廣告,寄款81元給北京門頭溝華都醫藥店購書,結果半年了,既不見書又不見回音。”他慷慨地問:“難道在全國有影響的報刊上登出的廣告還有虛假?”

市場經濟離不開廣告,但廣告更離不開管理。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廣告的管理工作。英國在1907年就率先頒布了廣告法,1911年美國製定了廣告法案,規定,凡能檢舉任何人和商店刊登欺詐圖利廣告的,給獎金100美元。日本對言過其實的“誇大廣告”或“虛偽廣告”,規定分別處以三年以下勞役或50萬日元罰款。1978年美國歌星帕特·布恩在一種粉刺藥霜廣告中作了假證,受到嚴厲處罰,名譽掃地。同時受罰的還有廣告主、廣告公司和新聞媒體。

我國也於1982年5月正式施行《廣告管理暫行條例》,並製定了實施細則,但由於這些規定多流於原則和空泛,處罰的幅度又不足以使違法者膽寒,所以並未能有效地防治虛假廣告的出現。

虛假廣告如同假冒偽劣商品一樣,必須用法律來予以嚴厲打擊與製裁。《反不正當競爭法》為此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

工商部門也決定改變對廣告進行事後檢查的監督製度,而實行預審製,事先杜絕虛假廣告出現。同時出台廣告代理製,改變廣告媒體即發布又承攬廣告的壟斷局麵。

看來,廣告管理也需要齊抓共管,廣告發布單位,廣告代理商要負責,廣告媒體與廣大消費者也得擦亮眼睛。 拳頭能不能進入市場 在市場經濟體製裏,靠什麼競爭?有人靠產品質量,有人靠服務態度,有人靠經營策略,也有人靠拳頭。

黑勢力卷入市場,自然攪起的是一股股惡浪,一股股濁流。

某建築工地上,勞累了一天的民工靜靜地睡了。突然傳來一聲吆喝,接著黃砂卵石鋪天蓋地向熟睡的民工襲來。待他們好不容易衝出沙雨,上百個黑晃晃的身影正拆已經紮好的鋼筋架和砌好的磚牆。接著是一場混戰。太陽出來時,工地上躺滿了受傷的民工。這已是第五次突襲了,承包工程的某地級建築公司無奈歎氣,隻好把好不容易爭來的基建工程,分一半讓給接二連三不斷采取行動的當地鄉鎮施工隊。

有個企業老板剛從外地購進100台優質牌彩電,第二天卻有人找上門來,遞上一張已填好隻待簽名的合同,指明要50台彩電,而價格,不容商量,竟是剛剛達到他的調入價。一筆好生意未做成,反而賠了運雜費。但他隻能自認倒黴。因為來人是惹不起的一霸。

競爭不贏拳頭湊,黑道生意好狠毒!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破壞著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

更有甚者,為了競爭,有人不惜違背公德,踐踏法律,甚至殺人放火,令人發指。

福建省建寧縣鄭銘健經營的“祥和酒家”與隔壁的江某在生意中競爭失利,便萌發炸死江某的惡念。1991年10月9日與1992年1月1日先後兩次用自製炸藥包引誘炸江未成功,1992年5月第三次用炸藥做成一個“禮品”包,托朱某轉交給江某某,朱某忘記將包交給江某而帶回家中,朱的女兒拆包時發生爆炸,致使其重傷,無辜受害。

在長沙市窯嶺百貨商店素食櫃經營的個體戶趙自伏,原是瀏陽縣農民,進城做素食行已有五六年了。為了獨吞生意,曾采取恐嚇等手段擠走與搞垮了幾個同行。1992年10月,趙租了窯嶺百貨商店一素食櫃,他看到承包相鄰櫃台的劉高武生意比他好,便嫉恨交加,頓生歹念。10月下旬,他花了6000元錢雇請3名殺手。11月2日晚,當劉高武騎自行車回家時,3名持刀殺手追上去,三把尖刀對準他一陣猛刺亂砍。劉高武頓時倒在血泊中,冤枉而死。

趙自伏的暴行,不僅僅在於結束了一個競爭對手的生命,而且給公平的市場競爭蒙上了一層陰影。

1993年2月12日,江蘇無錫某造漆廠業務員王雞鳴等3人來到杭州電冰箱總廠推銷噴塑原料,發現這個廠已改用寧波產的噴粉,生意沒做成,他們便密謀用破壞生產的手段來詆毀同行產品的信譽,奪回原有的銷售市場。15日下午,他們溜進電冰箱廠噴粉車間,將1公斤含有雜質的粉末倒入操作台內,隨後逃離現場。後雖被工廠發現,但使噴粉車間停工3天,造成經濟損失逾百萬元。

市場經濟需要公平、公正的競爭,而不容許用任何不正當手段欺行霸市,排擠競爭對手。刑場的槍聲,是給那些試圖用拳頭、用惡勢力稱霸市場的違法分子的嚴正警告。

商業秘密:掀開不得紅蓋頭

緊急戰報:昆明亞日鈦金電子研究所一項國際領先的“HJY—75型紅外檢測儀”技術在昆明出口商品交易會展示期間被外商利用X光間諜照相機竊密並導致破壞。紅外檢測儀是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一項高新技術,主要用於檢測人體難以接近的遠距離物體溫度。

緊急戰報:遵義某電器廠花3萬馬克從德國引進的ME產品絕密圖紙被竊。該廠引進ME產品圖紙後經過改造,以此製造的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訂貨者絡繹不絕。圖紙被竊後,其絕密技術也隨之外流。

緊急戰報:1994年5月20日,惠州市公安局接到該市電子通訊工業總公司的報案電話,該公司研製的一台無繩按鍵電話樣機和大量技術資料被盜。公安部門立即偵查,查明盜取技術資料者是曾擔任過該樣機研製外圍工作的技術人員夏某、易某所為。公安機關在珠海將他們兩人抓獲,並在其住處繳獲了失竊的樣機和473張技術資料。據評估,其價值688萬元。

以前隻聽說過偷錢偷物,誰聽說過偷經濟技術情報的?可這過去聞所未聞的事情,卻真真切切地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了。近幾年來,全國各公安機關與各級法院受理的經濟技術情報盜竊案直線上升。上海市各級法院受理的經濟技術情報盜竊案,1996年便比1995年增加兩倍多。上海盧灣商品外觀技術研究所花20萬元買回的KCO塗料技術成果,竟被該所業務部副主任徐英強、工人金俊兩次撬窗進入配方室盜走。上海易達儀表廠廠長孫某利用曾在長江儀表廠工作過的關係,利誘長江廠兩名技術人員賀某、朱某先後竊得長江廠投資532萬馬克引進德國的設備技術改造的摩托車用儀表產品的工世圖、各種工裝夾具圖紙共302張。他們利用竊得的專有技術,一年多時間裏共生產出價值200多萬元的儀表,給長江廠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994年4月18日,西安化工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趙某、工程師樓某、李某等人持假介紹信來到河津化工廠,乘工人下班之際,以上廁所為借口進入車間,偷偷抄錄了寫有該廠生產鋼鐵發黑劑的原材料名稱、劑量等項目內容的生產日報單,並準備收買該廠的一名技術人員,幸被該廠保衛部門發現。該產品是河津化工廠花數十萬人民幣引進後,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造研製成功的。秘密泄露,後果不堪設想。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和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日益強大,國際經濟間諜開始把目標瞄準了中國企業。對此,中國的企業家們似乎並未清醒地認識到,以致近年來,我國商業秘密被外國間諜竊取的事件屢屢發生,給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景泰藍是中國瓷都景德鎮創造的一種高檔瓷品,有1000多年的曆史,被西方國家認為是瓷藝極品。日本一家製造商在日本收買了一名華僑,派他到中國,以代理商的身份參觀了某省景泰藍美術工藝廠。廠方一麵對他熱情款待,一麵讓他參觀了工廠的各個生產環節,並講解了全部製作工藝過程,甚至將工藝配方都當見麵禮送給了他。更可笑的是,還讓他用攝像機拍下了全部製作工藝流程。不久,日本製造出了“日本製造”的景泰藍,並打入了國際市場。不過兩年,我國的這一拳頭出口創彙產品直線貶值,價落千丈。

中國宣紙有“千年壽紙”、“紙中之王”的美稱,尤以安徽涇縣所產最為正宗。日本人早就覬覦攫取其中的秘密,派出情報人員到涇縣刺探,未能得逞。次年,另一批日本人到浙江一個由涇縣宣紙廠扶持的造紙廠,受到該廠的“熱情接待”,不僅有問必答,而且連蒸煮原材料的堿水濃度這樣的秘密也全盤托出,臨別時還贈送一些原材料。於是日本人帶回去“研究研究”之後,竟宣布“世界宣紙,涇縣第一,日本第二,浙江第三,台灣第四”。

據有關部門介紹,境外間諜組織對我國商業秘密活動相當猖獗。日本設有一棟樓的廣播監聽室,晝夜24小時監聽和收錄我國各省市的電台和廣播節目,從中獲取情報。某大國情報機關的大型計算機係統內,已經儲存了一大批中國的“有關人員”,作為他們套取商業秘密的“聯絡網”。美國中央情報局一名特工,1988年來我國,在一個貿易機構以經商為掩護從事間諜活動,竊取了我國某部門的工業布局、內部生產項目等大量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作為一個法律術語,在我國最早出現是在1991年4月9日修改頒布的民事訴訟法中。當時隻提出了這個術語,並沒有進行具體的界定。1993年9月2日通過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一次對商業秘密作了具體的法律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及經營信息”。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的商業秘密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指憑技能和經驗產生的,在實際中尤其是工作中適用的技術信息,如化學配方、工藝流程、技術秘密、設計圖紙以及與其有關的情況。另一類是指那些具有秘密性質的經營管理方法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經營信息,如管理方法、營銷策略、貨源情報、客戶名單、財務預測及發展規劃等。1997年3月14日修改通過的《刑法》正式確立侵犯商業秘密罪,並進一步明確除對侵犯商業秘密者進行經濟處罰外,還可視情節輕重,給予3年以下或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侵犯商業秘密是一種違反市場競爭公平、公正原則的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中國堅決打擊任何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一

1996年10月10日,邯鄲市中級法院判決:許浚明等被告賠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18所1112萬元。

718所是一家大型軍工企業,1985年開始研製水電解製氫裝置,1991年獲成功之際,該所總工程師、研製工程部主任許浚明在江蘇吳縣市某公司利誘下,於1992年7月18日,帶領10名技術人員集體辭職。幾小時後,他們便登上南下的火車,同時帶走了將近半卡車的水電解製氫裝置。到吳縣後,他們利用這一新技術當年底就簽訂了1400多萬元的購銷合同,而718所在兩年時間內直接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法院判決許浚明等人侵犯了718所的商業秘密,須賠償其經濟損失。

FG304空氣撚接器是上海紡織五金二廠研製的,該廠工人劉柄林是產品試製生產的成員。他夥同冷控金屬製品公司工人梁祥華將產品圖紙偷盜出廠,由另兩人聯係廠家生產、銷售,非法牟利。被分別判處4年和3年的有期徒刑。

江蘇常熟市科技實驗廠研製出“螢光即時貼”反光彩色絛淪貼技術,一供銷員將產品項目的所有技術資料、信息攜帶出廠,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

1997年11月24日,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批捕了周曉峰、朱誌強等5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該5人原為深圳同洲公司的職員,後離職自辦公司。離職時不僅拿走公司價值十幾萬元的電腦與電路板等,而且還拿走公司所有核心技術的電腦硬盤和電腦軟盤。以後又以拉攏利誘等手段,竅取公司最核心的顯示屏控製係統的技術資料,僅此項的價值就達482萬元。

商業秘密保護,實際上是一種高層次的知識產權保護,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則是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格格不入的違法行為。我們一方麵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打擊任何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另一方麵,我們也要有較強的商業秘密保護意識,嚴密保護我們的商業秘密。這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賴以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