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反腐旋風(3 / 3)

從當今世界看,因腐敗落馬的貪官更是比比皆是。

巴西前總統費爾南多·科洛爾,涉嫌受賄650萬美元,遭議會彈劾下台。

與此同時,另一位南美總統、委內瑞拉的佩雷斯總統涉嫌貪汙和盜用公款被判刑,關押在距首都加拉斯約20公裏的埃爾洪吉監獄。據稱他挪用國家安全保衛款1700萬美元在黑市上套彙,從中牟利600萬美元。

1993年6月1日,危地馬拉總統塞拉諾被迫辭職。軍隊參謀長奧爾加架著他離開總統府時,憤怒的人群對這位腐敗總統怒目而視,飛彈唾沫。在此之前,人們對他以權謀私、貪汙公款極為憤慨,要求審查他私人財產的來源。議會則亮出5000人聯名要求公訴總統的請願書,塞拉諾的黨也被盟友黨拋棄。

哥斯達黎加前總統阿爾維托·蒙赫也因侵吞公款和非法致富行為被檢察機構提起公訴。

秘魯前總統阿蘭·加西亞、韓國國會前議長樸浚圭、玻利維亞前獨裁者加西亞·梅薩、日本自民黨前副總裁金丸信……一個個腐敗貪官落馬,一個個腐敗政黨解體,周邊國家的教訓,是一麵鏡子,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幹淨之手”在行動

嚴酷的現實,迫使世界各國把反腐敗鬥爭擺在刻不容緩的地位,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反腐敗運動。據聯合國反貪組織公布的資料,1993年以來,全世界至少有96個國家相繼掀起了規模不等的反腐敗運動,開始了一場“幹淨之手”在行動的“溫和的革命”。

1993年2月25日,金泳三當選為韓國總統後,立即提出“消除腐敗、恢複經濟、完善綱紀法規”三大課題,並把消除腐敗、整肅官場陋習作為國家政治的主要目標。為此,他大刀闊斧地展開了一場反腐倡廉運動,其鋒芒涉及政界、軍界、教育界、經濟界等社會各個方麵。舉國上下受到強烈的震動。金泳三以身作則,在就任總統後的第三天,率先公布了他和他的直係親屬的財產,並宣布在5年任期內決不接受企業和個人提供的一分錢政治資本。另外,他大幅度地裁減中央黨部的龐大組織,所有支薪職員從800名銳減到400餘名。公職人員一個月內全部進行財產登記,並予以公布,隱瞞或轉移財產者嚴厲懲處。另外,金泳三還投入大批人力揭露警察、稅務署、銀行和地方政府官員違法亂紀情況。3635名官員受到懲處,靠行賄、舞弊非法入大學的1400人曝光,新任法務部長、民自黨秘書長等都因子女開後門作弊人大學而引咎辭職。去年他雖卸任,但仍被國際社會譽為“反貪鬥士”。

意大利在米蘭醜聞曝光後,開始了一場稱之為“幹淨之手”在行動的反腐運動。大法官迪彼得羅執法如山,現已有1356人被捕,1100多人受審,其中包括150多名議員,3名部長辭職,5個執政黨和1個在野黨的總書記下台,有的市府官員集體下獄,一些市議會被勒令解散。

羅馬尼亞現任總理沃克羅尤上台後,展開了對貪汙腐敗的全國性進攻。他為此甚至加強了特種警察部隊進行反貪汙賄賂鬥爭,並撤換了國家最高警察長。有關機構已進行了2萬多次檢查和調查,大批官員因腐敗行為被撤換,另有2.5萬宗刑事案件移交檢察機關審理。

一些國家都設立了專門的廉政機構。英國建立了“查弊專署”,並製定了嚴格的紀律,定期考核。法國政府各部委內均設有“懲戒委員會”;奧地利政府各部設有“紀律委員會”;瑞典設有“議會司法專署”,該機構不受人為的“上級指示”和“說情”幹擾。一旦發現有人利用職權接受賄賂,馬上移司法部門審理。葡萄牙有“公共檢查局”,新加坡有“反貪汙調查局”。一般來說,各國政府都賦予這些廉政機構一定的特殊權力。

各國對官員的活動也都有嚴格的限製與特殊的規定。瑞典法律明確規定政府官員不得經商。法國政府禁止公務員以職業身份從事任何一項有利可圖的活動。日本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不得在商業、工業、金融等行業兼職。另外,建立財產登記製度。美國規定,有關官員,必須填寫收入呈報單,逾期不報,將受司法部門起訴。墨西哥規定官員在上任60天內、離任30天內及任職期間定期向聯邦總審計署報告個人財產情況。

風起雲湧的國際反腐風潮,雖然未能徹底清除腐敗現象,但嚴厲打擊了貪汙腐化行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各國的反腐措施也能給我們有所借鑒和啟示。

腐敗亡國,不反腐敗亡黨

最近有一種說法:“腐敗亡國,反腐敗亡黨。”其依據是,日本自民黨前副總裁金丸信倒台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日本執政38年的自民黨也不打自倒,其執政地位被8個反對黨聯盟取代。意大利“米蘭醜聞”發生後,社會黨和人民黨也都走向了毀滅。

其實,持這種說法的人並沒有認真研究這些國家的情況。無論是日本的自民黨還是意大利的社會黨和人民黨,他們不是因反腐敗而亡黨,恰恰是因為他們沒有及時、有效地反腐敗而導致的亡黨。像日本的自民黨,腐敗早就在動搖自民黨的執政地位,但一直未引起重視並得以認真解決。1976年,田中任自民黨總裁與日本首相期間,就因接受美國洛克希德公司5億日元的賄賂而鋃鐺入獄。10多年後的1989年,自民黨再出醜聞,爆發利庫路特賄賂案,竹下登首相落馬。進入90年代,又相繼發生共和賄賂案、佐川快件賄賂案。日本國民早就強烈譴責自民黨的“金權政治”,但自民黨並未警醒,待這次“金丸信偷稅案”發生,則已悔之晚矣。

也有人擔心,反腐敗會影響黨的形象,尤其是揪出陳希同等高級幹部,會使人們喪失對共產黨的信心。事實恰恰相反,人民最不滿意的是黨內的腐敗,我們隻有加大力度反腐敗,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這就像人身上長了一個毒瘤,我們不下決心割除,而去用什麼東西遮了掩了,其結果便是自取滅亡。正如江澤民總書記說的:腐敗現象是侵入黨和國家健康肌體的病毒。如果我們掉以輕心,任其泛濫,就會葬送我們的黨,葬送我們的人民政權,葬送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業。

反腐敗也不會影響改革的進程和經濟的發展。大邱莊是沒有人不知道的。6年前,當被稱做中國第一村的黨支部書記禹作敏因涉及命案被捕時,許多人擔心,大邱莊的改革會不會受影響呢?5年後,記者走訪大邱莊,發現大邱莊不僅沒有垮,而且發展得更快了。現在,大邱莊已撤村建鎮。1993年,大邱莊的工業產值56億元,利潤4.2億元,到1997年,分別跳到106億元和7.8億元,總量翻了一番多。

原雲南紅塔集團董事長、玉溪卷煙廠廠長褚時健,一度被人稱為中國煙草大王,他因經濟違法被捕時,也有人擔心玉溪要垮,“紅塔山”要倒,而事實上,反腐敗有力地保障了該廠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1997年,玉溪卷煙廠實現工商稅利193億元,不僅比1995年明顯增加,而且通過反腐敗和查辦案件,追回、扣押贓款贓物折合人民幣2.7億元,追回賬外資金11億元人民幣和2500萬美元,為國家追繳稅費1.7億元人民幣。

大量事實說明,腐敗亡國,不反腐敗亡黨。我們要保衛社會主義大業永不變色,我們要保持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們就必須義無反顧地反腐敗。

江澤民同誌在十五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反對腐敗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他堅定地說:“在黨內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

隻有中國共產黨才有這樣的決心,才有這樣大的魄力!

從1993年開始,國務院每年召開一次反腐敗會議,專題研究反腐敗問題。為適應反腐敗形勢的需要,中紀委和監察部合署辦公,嚴查嚴打。與此同時,中央製定了一係列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法規和製度。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幹準則》、《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關於重申和建立黨內監督五項製度的實施辦法》等,對增強領導幹部的紀律觀念,規範黨政機關和黨政領導幹部的行為起到了重要作用。1993年以來,每年有93%左右的縣處級幹部參加民主生活會,全國黨政機關共清理出超標準小汽車2萬多輛,全國8.5萬名黨政幹部按規定上繳了禮品和禮金,95%的縣處級幹部申報了個人收入,82%的國有企業已實行業務招待費向職代會報告的製度。

江澤民同誌強調:“反腐敗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一個案子一個案子去查處,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把工作推向前進。要樹立持久作戰思想,決不能稍有鬆懈,決不能讓腐敗行為有‘寬鬆的環境’,決不能讓腐敗分子為所欲為、逍遙法外。”

決不讓腐敗分子為所欲為,逍遙法外,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的態度,也是中國共產黨對腐敗分子的嚴正警告!

1998年,以陳希同受審為中心的反腐敗行動力度更大,按照中央的反腐敗指導思想,目前反腐敗的重點是:反浪費、查大案、糾行風。在反奢侈浪費中,首先是清理了通訊工具,嚴格執行電話費個人“規定限額、超額自負”的規定,健全公款安裝住宅電話及配置移動電話製度;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召開各類會議一律不準贈送禮品和紀念品”規定;切實執行公務活動接待標準,嚴格執行招待費審核、核算製度。查大案方麵,重點是黨政領導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經濟管理部門和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的違法違紀案件。糾風方麵,專項治理了減輕農民負擔、減輕企業負擔和清理預算外資金。

新組成的國務院率先重範。1998年3月24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對新一屆政府約法五章:一是在國內考察工作要輕車簡從,減少隨行人員,簡化接待禮儀,不陪餐,不迎送;第二,精簡會議,壓縮會議時間,不在高級賓館和風景名勝區開會;第三,除黨中央、國務院統一組織安排的活動外,國務院領導一般不出席各部門、名地方、各單位召開的會議,不參加接見、照相、頒獎、剪彩及首發首映式等事務性活動,把精力集中到研究處理重大問題上來。以此建立一個勵精圖治、清正廉潔的新一屆政府。人們也許還記得,早在十年前,朱鎔基出任上海市市長時,也提出過“不題詞、不剪彩、不吃請”的“三不主義”,並且說到做到。這正是他深得民心、深受擁護的原因。

中國,在反腐中前進;市場經濟,在反腐敗中健康成長!

尾聲

闊步走向新世紀

這是關係中國前途命運的一局。

這是確定中國在世界上位置的一局。

這是充滿希望的一局,但也是曲折艱難的一局。

12億中國人,便是12億棋手。我們不能輸,我們也不會輸!

20年的改革,把中國推向了繁榮富強之路;今天的中國,又把改革擺在了攻堅碰硬的關鍵位置。

上至共和國的領袖,下至人民群眾,12多億中國人,無不感受到世紀末的分量。

江澤民主席在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的閉幕會上指出:“我們正處在曆史發展的重要時刻。人類即將進入新的世紀,迎接又一個千年的新的曙光。我們的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它的五十年誕辰,開始走下一個五十年的輝煌曆程。”

中共十五大提出: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製改革,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

九屆全國人大提出: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係。

中國的老百姓或許還不能立刻領會一串串過去聞所未聞的改革名詞,不能準確理解一項項如風襲來如潮湧來的改革措施,但他們將從菜籃子裏、從工資袋裏、從股權證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徹底改變一個舊經濟管理體製、重建一個經濟新秩序的改革浪潮洶湧而來——

你是政府官員,你將麵臨著政府轉換職能後如何適應市場經濟體製的難題;

你是機關幹部,你將麵臨著精簡機構後何去何從的選擇;

你是企業職工,你將麵臨著企業破產或兼並後下崗的風險;

你是農民,你將麵臨著到市場上推銷農副產品的新課題;

你是個體戶,你將麵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改革,再不僅僅是國家的事、政府的事、報紙上的事,而是切切實實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工作與生活的頭等大事。沒有避風港,也沒有旁觀者,麵對這洶湧而來的改革浪潮,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弄潮兒。無論你是理解還是不理解,也無論你是適應還是不適應,它仍將以不可阻擋之勢,席卷每一個角落。我們無法逃避,也無從回旋。這是與以往的改革很不相同的一點。

在20世紀即將結束,21世紀即將來臨的時刻,在中國改革的棋盤上,出現了新的陣勢!

一、中國改革棋盤上的新陣勢

碰硬攻堅,是中國當前的改革無法繞開的關鍵性戰役。經過20年的改革,我國經濟格局和運行機製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改革所麵臨的也不再是那些獨立、簡單、影響麵較小、操作起來不複雜、觸及權力和利益關係不深的方麵,而是那些層次深、波及麵寬、操作難度大的方麵。而它們又繞不開、棄不掉、躲不了。也就是說,這是一塊非啃不可的硬骨頭。

我國的經濟體製改革已進入全麵深化、綜合配套的新階段。1998年至2000年,則是最為關鍵的3年。我們已有了20年改革所奠定的基礎;有了6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經驗;十五大又徹底突破了姓“公”姓“私”的困擾,掃清了障礙,疏通了航道,校正了前進的方向。世紀末的中國,自然是大改革、大突破、大騰飛的中國!

目前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措施出台最多、最集中的時候,而且改革的規模、範圍、難度、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的改革,開始從淺層轉向深層,從單項突進轉向綜合配套,從著眼於相對獨立的改革措施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轉向著眼於形成全麵的新的經濟關係。深層次的改革,決定了我們要進行艱巨的攻堅戰。

黨的十五大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麵取得新的突破,並在優化經濟結構、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等方麵取得重大進展,真正走出一條進度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

新一輪的改革大潮裏最有突破性的是所有製的改革。這是我國改革進行20年來從未正麵觸及過的禁區。而所有製結構的不合理又實實在在地構成了對生產力的羈絆,因此,中共十五大把調整和完善所有製結構作為當前改革的重中之重,以此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十五大明確提出,公有製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股份製改造、資產重組、破產兼並成為當前改革的熱門話題。

一場意義深遠的改革攻堅戰便拉開了序幕,中央關於宏觀體製和政治體製等其他方麵的一係列重大的改革方案開始陸續出台,攻堅戰開始全麵推進。

這次的改革攻堅戰,就改革的對象看,要由單純的經濟形式改革轉向所有製結構的完善和調整;就改革的方式看,要由自下而上的自發推進轉為自上而下的自覺推動;就改革的進程看,要由“單項推進”、“分批操作”轉為“整體推進”、“重點突破”。這一切,都將廣泛而深刻地觸及我們習慣已久的傳統觀念,改變我們現有的一些既得利益格局,一些人將因此受到衝擊,一些人將因此失出特權。利益上的摩擦、觀念上的纏繞、思想上的阻力,注定了這次攻堅戰的困難之多,難度之大,將是改革20年來前所未有的。

但我們卻不得不當機立斷。一方麵,新體製的建設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對外開放態勢基本形成,市場機製配置資源和調節經濟的格局初步建立,隻要我們再緊走關鍵幾步,即可確立新體製的牢固地位;另一方麵,我們雖在20多年的改革中對舊體製進行了多方麵的修補與改進,並形成雙重體製的摩擦,已使其負效應開始蓋過改革帶來的正效應,甚至致使改革進程與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社會分配嚴重不公、各種腐敗現象日趨嚴重、經濟秩序扭曲混亂,等等。這一切,都迫使我們當機立斷,迅速利用當前的有利時機,在深化改革方麵邁出關鍵性的幾大步。這是我們早就想走但一直沒有條件也沒有時間走的幾大步,雖然這是艱難的幾步,是充滿風險的幾步,但我們別無選擇。即使是一副苦藥,我們也必須一口吞下。因為改革攻堅戰的最終目的,是讓國家富起來,讓人民富起來,讓我們的日子都好起來。為了明天的幸福,我們必須忍受暫時的苦澀,承受暫時的衝擊。

正如朱鎔基總理說的: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們都要一往無前,義無反顧!

二、中國開放新格局

中國的對外開放,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引入注目。

再不隻是深圳、珠海、廈門那幾朵“奇葩”獨秀,再不隻是上海、天津、大連等幾個沿海城市獨領風騷。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神州到處改革熱,華夏急湧開放潮!

經過近20年的改革,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的格局。改革開放以前的1978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隻有206億美元,1998年增加到3240億美元,使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序從第32位上升到第10位。

中國的對外開放,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過程中,進入了新的階段,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新格局。國務院特區辦的負責人曾將其概括為10個方麵:

1.對外開放的目標,從沿海地區出口導向的外向型向全國進出口平衡的“中性”目標轉變。對外開放的總體目標,是一種既不特別鼓勵出口,也不鼓勵進口的“中性”目標,以既能保持市場的吸引力,又能增強國際的競爭力。

2.對外開放從順向推進,轉為雙向推進。在利用國際經濟力量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實行雙向推進的戰略,以全麵實現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學會兩套本領。除了發展跨國經營,從事國際貿易外,要鼓勵到第三世界國家開發我國市場短缺的資源性產品。

3.國際經濟合作從單一化向多元化,從雙邊向多邊的高層次發展。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等手段,加強與周邊各國的經濟合作,形成與我長遠有利和國際互補的長期對外開放新格局。

4.對外開放的格局從沿海向沿邊、沿江的深度和廣度發展。“三沿”戰略向區域空間的廣度和產業領域的深度擴展。現在外資企業不僅同國有企業合作,而且形成與鄉鎮企業、私營企業聯盟的新格局。

5.對外開放從“三沿”向內地縱深發展。

6.開發區建設從個體向群體發展,從單一功能型向多功能型發展。全國開發區,經過清理、降溫之後,保留下來的開發區之間正出現聯合趨勢,在信息、規劃、設計、招商、管理、人才培訓等方麵,開展聯合、合作,使之向多功能、全方位方向發展,成為我國生產力新的生長點,並形成一個新的產業群。

7.外商投資從出口加工型向產業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從投資型向投資、金融結合型擴展。外資流向已拓展到基礎工業、基礎產業及部分第三產業,並將產業資本逐步轉化為金融資本,形成國際投資的新趨勢。

8.與港、澳、台之間從貿易合作向經濟一體化方向發展。

9.對外開放向深層、全麵推進。對外開放的擴大,要求從上到下建立一整套新體製和新機製。依靠優惠政策吸引合資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機製,競爭和服務,成為成敗的關鍵。

10.對外開放從經濟方向向經濟與文化結合的方向發展。經濟和文化的一體化是當代世界性的趨勢,文化力是綜合國力的一部分。提倡經濟和文化結合,為對外開放的經濟提供活力、動力、魅力,也為防止社會腐敗提供一種精神支柱和社會約束力,並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世紀末的中國,在對外開放方麵決心更大,步子更快。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確定我國的對外開放方針,一是努力擴大出口,適當增加進口,實現進出口貿易基本平衡;二是繼續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堅持重質量、重效益的原則,引導外資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基礎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產品出口型項目;三是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和人民幣彙率穩定。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12多億人口的中國,以最新的經濟格局,最強大的開放陣容,大踏步地走向市場經濟,走向世界經濟大舞台。 三、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經過多少艱難,多少曲折,中國共產黨在曆史發展的十字路口,又一次不失時機地校正了前進的航船,選擇了一條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航線。雖然航程中還會有許多坎坷,許多風浪,但航程的前方,是燦爛的曙光。

我們不僅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航線,而且我們掌握了駕馭航船的技術。在洶湧澎湃的市場經濟大潮裏,中華民族正以蓬勃的生機,以磅礴的氣勢,闊步走向新的世紀,走向光輝燦爛的未來!

我們可以充滿信心地告慰為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也可以充滿自豪地麵對子孫後代,我們不愧為炎黃子孫,不愧為跨世紀的一代!在我們的手裏中國終於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與民族的興旺。

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世界的排名榜上,按綜合國力,我們位居第六,屬於我們之前的有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按瑞士國際經營開發院1998年發表的對世界46個競爭能力的評估報告,中國的競爭能力列第13位。英國經濟專家經過細心研究後認為,中國經濟前景非常光明。英國研究經濟增長的安格斯·麥迪遜根據對中國20年改革的走勢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得出結論:中國2015年左右將占世界產值的17%。到那時,中國將100多年來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強國。中國在世界上的“地緣政治杠杆力”將來會比本世紀或上個世紀強得多。香港政治經濟風險顧問公司認為,中國經濟活力亞洲排名第一。曾經馳騁全球威風凜凜的拿破侖,曾不無憂慮地告訴他的同盟:“中國,是一隻酣睡的雄獅。讓它睡吧。因為,它一旦醒來,會撼動世界的。”

但拿破侖無法阻止曆史的前進,無法阻止中華民族強健的腳步。昏睡百年,中國,這隻曾經雄視千古、傲對四海的東方雄獅,終於抖動鬣毛,抬起長蹄,準備騰空而起了!

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指出:“如果中國能以10年的時間做準備,再以另外10年的時間實現經濟騰飛,20年內就可以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美國堅決反共的政治家、《大失敗》一書的作者布熱津斯基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將在未來20年內崛起:“倘若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那麼到2010年中國將與美國、歐共體及日本共同成為世界四大經濟力量。”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預測:“如果中國繼續改革,使人民發揮創造精神,則它在21世紀不隻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富裕繁榮的國家。”

中國將再度成為世界經濟與文明的中心,這是20世紀許多政治家與思想家的共識。有人給中國列了一個“發展時程表”:

建黨一百周年,成為世界經濟第三大國;

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

距今一百年後,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

當然,這是一個粗線條的勾勒。但我們堅信:我們的未來不是夢!因為我們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有勤勞聰慧的中華民族的努力,尤其是我們現在又走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康莊大道,我們的未來一定更加輝煌燦爛。

麵對著世界,麵對著未來,我們將以經濟的迅速騰飛、民族的興旺發達證明:中國仍然是世界民族之林的佼佼者,炎黃子孫仍然是人類的中堅力量。

20世紀的帷幕即將徐徐落下,新世紀的曙光已照臨人類的窗口。有著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國,將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蕩滌下,重新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和光彩,展現出現代化中國的新形象。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再猶豫、再遲疑、再徘徊。雖然,在我們麵前還會有許許多多的障礙、險阻與困難,為此我們需要付出代價,付出犧牲,但我們也隻有通過進一步的改革,才能衝破重重阻力,克服重重困難,走向繁榮,走向富強。除此之外,我們別無選擇。

中國將開始震撼世界的跨世紀飛躍!多少人的追求,多少人的探索,多少人的奮鬥,凝結在這關係中國前途與命運的一躍之中。

道路已經指明,堅冰已經打破,航道已經開通,中國,闊步走向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