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3章 青州的曆史底蘊(1 / 2)

青州的傳說

一、概況:

青州在遠古時為東夷之地,傳說大禹治水後,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國劃分為青、徐、揚、荊、豫、冀、兗、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稱“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並注釋說:“蓋以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青州曆史上有許多著名人物人物例如賈思勰,他的《齊民要術》是中國最早的農業專著。其他跟青州有關的名人有範仲淹、李清照,現在的“範公亭公園”就是為了紀念他們兩人而修建的。青州原來的名字是益都縣,好象在86年才撤縣設市。青州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交通相當方便,膠濟鐵路和濟青高速公路橫貫市區。青州自古風調雨順,人民生活富足,民間有“要想吃好飯,圍著青州轉”之說。青州市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座縣級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達三萬餘件,國家珍貴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館藏明代趙秉忠的殿試卷(狀元卷)、東漢“宜子孫”玉璧、戰國玉人、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既是我們的鎮館之寶,在全國也絕無僅有。

青州當地有一拜壽、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說。

城市的西南郊區有雲門山、駝山、玲瓏山,“三山聯翠,障城如畫”。雲門山是1985年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

青州市博物館

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青州城南2.5公裏處,海拔421米。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

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雲門山因此得名。。古“青州八景”稱之為“雲門拱壁”。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峰夕照”和“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在主峰雲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雲窟”。在夏秋季節,雲門山南側的“雲窟”開閘放雲,即時白雲騰空而出,經雲門洞冉冉升天,平原拔笏,鬆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

置身山巔,望雲海時隱時現,雲門仙境,名不虛傳;天氣晴朗時,綠地伴青山,層山疊巒,北國風光更使您陶醉,令您流連忘返。

青州當地有一拜壽、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說。近年來,眾多的中外遊客都把能到雲門山參拜大壽字作為自己最大的心願。

明嘉靖年間為第二個衡王朱戴圭祝壽,內掌司冀陽周全,在山陰處摩崖上鐫刻了國內外罕見的大“壽”字,討好衡王。大“壽”字,字體結構嚴謹,端莊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寬3.7,僅“壽”字下麵的“寸”字就高達2.23米。所以當地人經常說:“人無寸高”,“壽比南山”,“南佛北壽”等。雲門山、大“壽”字還流傳著許多美妙的傳說和典故。雲門山海拔四百零八米,遊人可拾階而上,信步登極,立足“壽”下,可使您思緒萬千。

山上的“三元占”、“三仙玉女祠”等建築都是幾代曆史風雨的遺物。山巔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無梁建築,匠工非凡。最近修複的“望壽閣”,東西“閬風亭”,給遊人又添了新的樂趣。雲門山不僅有佛窟,還有不可多見的“道洞”。洞雕有宋道教首領陳摶老人枕書長眠的臥石像一尊。據傳說也是壽的象征,吉的祥物,是與山上的大壽字一緣而來。故老百姓有雲:“摸摸陳摶頭,一輩子不發愁,摸摸陳摶腚,一輩子不生病”。所以不少遊人,為圖個吉利,已經把陳摶老祖的頭和腚摸得淨光發亮了。

主峰雲門山主峰名大雲頂,形若魚脊,東西走向,上多寺廟宮觀。山巔植“東嶽大帝”之宮,樹“泰山老母”之祀,東西建閬風亭,修盤山石級968級。建雲門山天仙玉女祠、望壽閣,紅牆青瓦,古色古香,宏偉壯觀。

雲門山景色

望壽閣位於北極山腰,由正閣、東西廂房和垂花門組成。置身閣中,仰望南山,恰好望見“壽”字,故名望壽閣。

天仙玉女祠位於山巔,為石質無梁建築,結構奇特,富麗壯觀,在建築史上別具一格,祠內塑有泰山老母像。

雲門山造像雲門山的陽坡有大小石窟5個,造像272尊。這些造像,雖經過一千餘年的滄桑,風雨侵蝕,戰火洗劫,但大部分還基本完好,現已成為研究古代佛教藝術和當時造型藝術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它是我國東部現存石窟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雲門山大“壽”摩岩題刻

萬春洞雲門山後東側,還有冀陽周全開鑿的“萬春洞”。該洞高1.6米,寬

1.2米,洞室寬闊,深達5米。在洞內南側,雕有陳摶老人枕書長眠的石像一尊。玲瓏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裏處的群山環抱中,海拔567米,麵積2.73平方公裏。峻峰銳起,聳拔突兀,為一方之冠。北魏時期的大書法家鄭道昭留在這裏的幾處“魏碑”真跡,更使得玲瓏山聞名遐邇。

駝山,名為“駝嶺千尋”的駝山距,與雲門山東西相望,因山形似駝,故稱“駝山”。駝山除天然景觀外,主要以它為數眾多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