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中國古九州之一,名稱源於陝西省鳳翔縣境內的雍山、雍水。《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孔穎達疏:“計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東不越河,而西逾黑水。王肅雲‘西據黑水、東距西河’,所言得其實也。”黑水,或謂即張掖河,或謂即黨河(均在今甘肅),或謂即大通河(在今青海),諸說不一。西河,西河指古代少梁(韓城)以西的西河。其位置相當於現在陝西省關中地區、甘肅部分、青海東北部以及寧夏部分地方。東漢末始置刺史部。曹魏時轄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及寧夏、青海各一部。唐時僅有關中的一部。開元時升京兆府。東晉南朝時僑置雍州以襄陽為中心,有今湖北北部與河南的一小部。
【雍州的簡介】
雍州,是中國古九州之一,史料載,其名來自於陝西省鳳翔縣境內的雍山、雍水。《辭海》地理分冊有注:“黑水所指,自來說法不一,有張掖河、黨河(在今甘肅)、大通河(在今青海)等說。西河指古代少梁(韓城)以西的西河孔子弟子子夏在這裏教學。”
鳳翔古稱雍城位於關中西部,北枕千山,南帶渭水,東望西安,西扼秦隴。這裏曾是周室發祥之地(周室的發祥地是岐,當年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居於岐(即今天的岐山縣,西麵就緊挨鳳翔縣)),嬴秦創霸之域(秦國在鳳翔建都時間達290多年),因傳說“鳳凰鳴於岐,翔於雍”而得名,以“三絕”(西鳳酒、姑娘手(指的是姑娘心靈手巧,手工藝品很出色)、東湖柳(鳳翔東湖的柳樹)而聞名於世。
【雍州的曆史沿革】
雍州地區自西周到西晉始終是京畿或附近。
漢武帝設十三州刺史部時,該地區以西屬涼州,東歸司隸校尉,不獨立設州。東漢時漢光武帝定都洛陽,設立過雍州,但是不久取消。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雍州再度成為正式行政區,李傕控製下的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分涼州河西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設立雍州,治所在姑臧。建安十八年(213年)省涼州,與司隸校尉部的三輔一起並入雍州。治所就在長安。
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分河西8郡複置涼州,曹魏時期的雍州其範圍固定在原涼州黃河以東和司隸校尉部的長安及附近的三輔,後曹魏名將雍州刺史車騎將軍郭淮率領陳泰、鄧艾等名將阻擋蜀將薑維多次北伐。曹魏、西晉不變。十六國的前秦、後秦一度將雍州遷至安定郡(今甘肅鎮原)和蒲阪(今山西永濟),北魏、西魏、北周僅將長安及其附近地區設為雍州,治所在長安。而東晉和南朝將雍州僑置襄陽。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以長安及其附近地區複置雍州。大業三年(607年),天下改州為郡,改京兆郡。
唐朝初年,天下郡改為州,複為雍州。開元元年(713年),改京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