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2章 青州各郡(整理)(1 / 3)

幽幽青州,曆史悠久。青州的郡縣是換了一個又一個,青州據說是當時最小的一個州。古代九大州,一洲一神鼎。其實不是每個州都是神鼎的,除開一些州鎮有神鼎外。其他的都沒有。

青州,是一個曆史名城。相傳青州,在古代是《禹貢》“九州”之一,大體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域。在遠古時為東夷之地,傳說大禹治水後,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國劃分為青、徐、揚、荊、豫、冀、兗、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

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稱“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據《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並注釋說:“蓋以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現代則指中國山東省的一座縣級市——青州市。

青州得名甚早,禹貢中就有記載:“海岱惟青州”。上古為東夷之地。至夏商間,先後為爽鳩氏、季則氏、逄伯陵氏所據。周初封呂尚為齊侯,地始歸於齊。曆春秋戰國之世,均為齊屬。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設青州刺史部,駐廣縣。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六十五。治所臨淄縣,故城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

西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棄廣縣,築廣固,為青州刺史治。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廣固,定為南燕國都,這是山東作為朝代首都的地方之一。後劉裕滅南燕,夷廣固,築東陽城,置北青州刺史治於此。

北魏獻文帝皇興三年(469年)拔東陽城,仍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築東陽城南郭,即南陽城。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遷益都縣治於東陽城,移青州府治於南陽城。隋為青州總管府治,後改為北海郡治。唐初複為青州總管府治,後又改為北海郡治。宋為京東東路路治。金為山東東路益都總管府治。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時期,為青州府治。民國時期為益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歸昌濰地區(今濰坊市)管轄,1986年撤縣改為青州市。

【青州大事曆史年表】

青州大事年表

【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

約公元前30至26世紀傳說中的東夷太昊部族在古青州地域內活動,創造了最早的東夷文化。

約前25至24世紀傳說中的爽鳩氏部族興盛時期,其首領做過少昊氏的司寇,即職掌刑獄的官職。

約前22世紀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劃天下為九州,並巡行古青州。伯益幫助大禹治水,後到萁山(今譚坊香山)隱居。

約前21至17世紀夏朝建立,中國進入奴隸社會。季荝氏等部族在古青州活動。

約前17至11世紀商朝建立,一度遷都到青州“奄”地。逄伯陵、蒲姑以及強大的亞醜部族在青州一帶活動。

約前11世紀牧野之戰,周文王滅商。周成王東征,滅掉古青州地的奄、蒲姑等方國。薑太公封於齊,先後征服逄伯陵、紀、東萊等國。

公元前841年周朝共和行政,中國曆史開始有確切紀年。

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

前651年齊桓公稱霸,大會諸侯於葵丘。納寧戚於青州峱山。

前391年“田和代齊”,古青州由奴隸社會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秦漢、魏晉、南北朝】

前221年秦始皇派大將王賁帶10萬大軍滅齊,統一全國,實行郡縣製。青州地為臨淄郡。

前204年韓信擊敗齊王田橫,青州地入漢。置廣縣,建廣縣城。

前201年劉邦大封功臣,召歐封為廣侯,食邑廣縣2200戶,傳5世。

前106年漢武帝設置青州等十三刺史部。《水經注》稱青州刺史治廣縣,廣縣城為曆史上的第一座青州城。

前89年漢武帝巡行青州,至巨洋澱,親自試耕。

前86年雋不疑任青州刺史,平定劉澤叛亂

前33年淄川王劉橫之子劉便封為廣侯,駐廣縣,傳三世。

公元2年夏天大旱,蝗蟲成災。官府令百姓捕蝗,按數量給錢。

19年西漢農民起義,樊崇率赤眉軍轉戰青州。

25年漢將耿弇率軍大破張步於臨淄,追擊到彌河,張步投降,地入東漢。漢光武帝劉秀巡行青州。隱居青州的嚴光出山。

108年張伯路起義,青州刺史法雄帶兵鎮壓。

188年青州黃巾軍起義,聚眾百萬,轉戰青、兗各州。

190年青州黃巾軍進攻北海郡,孔融戰事不利,劉備率軍來援助。

192年曹操誘降黃巾軍,編為“青州兵”。

205年曹操擊敗袁紹之子袁譚,占領青州。青州刺史治益都。

220年曹操病死,“青州兵”自行解散,返回故鄉。

291~306年西晉“八王之亂”。封於青州的齊王司馬冏曾把持國政,兵敗被殺。青州陷於戰亂之中。

311年前趙曹嶷攻占青州,任青州刺史。築廣固城,移青州、齊郡、臨淄縣三級政府來駐。廣固城為曆史上第二座青州城。

323年後趙石虎領兵攻擊廣固城,曹嶷投降。石虎坑殺廣固軍民3萬人,僅留男女700。

334年石虎遷徙秦州各族3萬餘戶到青州。

350年段龕據廣固城,自稱齊王。次年,歸附東晉。

355年前燕慕容恪帶兵圍困廣固城,城中糧盡,人相食。次年城破,段龕投降,地入前燕。坑殺降兵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