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6章 初唐的建立(2 / 2)

貞觀時期國家安定,經濟得到恢複和發展,史稱“貞觀之治”。《資治通鑒》記載,貞觀四年(630年)一鬥米不過三、四錢,全年死刑犯僅二十九人。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新羅帝王的治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三、高宗時期

唐太宗晚年,發生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鬥。所以唐太宗廢李承乾,逐李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去世後,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此時唐朝承繼貞觀之治,國力鼎盛,史稱永徽之治。當時尚有宿將如李勣、蘇定方、薛仁貴等,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對內持續推行均田製,選用較低級但有才能的官吏。對外於659年消滅西突厥,疆域西擴至鹹海與阿姆河一帶,設立安西都護府於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市)。並且於蔥嶺以西設置十六個都督府,讓吐火羅葉護、訶達羅支國王等等中亞君主兼任都督。在東方,與新羅聯合滅掉東北強國高句麗和百濟,並白江口之戰擊敗日本援軍。唐朝在朝鮮半島建立安東都護府,也間接促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

高宗中期以後,政權逐漸由皇後武則天掌握。武則天原為太宗時期的才人,太宗死後被高宗招入宮中。她在權力鬥爭中獲勝,被立為皇後,史稱“素多智計,兼涉文史”。656年起,高宗因健康原因,許多政事都逐漸交給武則天處理,武則天成為最高統治者之一,與高宗並稱“二聖”。

四、武皇時期

高宗去世後,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因為與中宗不合,武則天不久將中宗廢為廬陵王,改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平定徐敬業的反叛後,於690年廢睿宗,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即武周,定都洛陽(號稱神都),改立李旦為皇嗣,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則天掌權與稱帝的期間,國家較貞觀時期有更大的發展。均田製的繼續推行發展農業生產;科舉製度進一步完善,開創出殿試和武舉。武則天打擊自北周以來的關隴集團,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時稱“北門學士”,很多是來自關東與江南的士人。並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傑、張柬之、張仁願、姚崇等名臣將領。文化藝術亦有所進步,當時佛教大興,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但武則天執政的另一特點是強力控管,主要有嚴厲鎮壓徐敬業等反對派、屠殺唐宗室親王與支持唐朝的大臣將領。鼓勵告密,暗中監控官吏、諸侯,以及推廣酷吏製度。扶持武三思、上官婉兒等黨羽。這些在後世經常受到史學家的批評。

武則天晚年,聽從狄仁傑的勸告,重立李顯為太子,改立李旦為相王。705年武則天病重時,宰相張柬之與將領李多祚等人擁太子李顯發動政變,他們殺女皇的男寵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退位。中宗李顯重祚,唐朝複辟,封其弟李旦為安國相王,其妹太平公主為鎮國太平公主,史稱神龍革命。中宗統治經驗頗為缺乏,在位時政治腐敗,貪墨成風。他受到韋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武三思等人迷惑,將功臣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全部流放誅殺。韋後與安樂公主野心勃勃,想要成為武則天第二。他們與上官婉兒聯手迫使太子李重俊發動重俊之變,重俊最後事敗被殺。710年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死中宗,立溫王李重茂為帝,即殤帝,並且打算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唐隆之變,誅盡韋後與武氏勢力,擁立睿宗李旦複辟為帝。睿宗複位後,立其子李隆基為太子,同意其妹太平公主幹預政局,雙方時常發生權力鬥爭。712年睿宗決定禪讓帝位,太子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但是玄宗宣稱太平公主又準備用羽林軍兵變。隔年,玄宗發兵殺太平公主與其黨羽,唐朝自武則天以來的女主政治,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