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近年來,日本政府在東海等海洋問題上的一些做法,卻不能不令中國人感到遺憾甚至憤怒。
2008年,日本海上保安廳撞擊了進入中國釣魚島海域捕魚的台灣漁船,並加強了對釣魚島的巡邏和警備。2009年,日本政府向聯合國海洋委員會提交了以衝之鳥礁為中心、擴展外大陸架達200海裏以上的報告,由此擴大的數十萬平方公裏日本專屬經濟海域(EEZ)的海洋麵積將是日本本土麵積的兩倍。今年4月,中國海軍經過日本衝繩島和宮古島之間海域,在公海進行軍事演習,遭到日本自衛隊的軍艦和飛機的“貼身偵查”,日本部分媒體再次炒作“中國威脅論”。5月初,中日兩國海洋調查船在東海發生追逐,最近時距離不足一公裏。2010年版的日本《外交藍皮書》更是用專門篇幅強調了東海問題的重要性,甚至揚言要為解決東海問題而更多地動用海上保安廳和海上自衛隊的力量。在中日之間的各個層次的外交談判中,日方也屢次強烈要求加快落實共同開發東海油氣資源的協議,甚至揚言在這一問題上能否前進一步,是檢驗中方是否具有誠意的標誌。
2010年4月,2010年版的日本《外交藍皮書》出台。該書用了整整八頁的篇幅來敘述中國。它宣稱中國的強大是地區的“不穩定因素”,指責“中國軍費連續21年以10%的幅度增長,其用途和軍事現代化方麵不夠透明”,而且,中國方麵的說明“不足以打消包括日本在內的地區和國際社會的擔心”。在有關“日本周邊安全環境”的章節中,又稱“中國崛起”與“朝鮮核問題”的重要性相同,值得日本高度關注,並且將中國軍費的增長等與朝鮮的核威脅、導彈威脅一起劃入構成日本安全環境的不穩定因素之類,敦促盡快解決與中國開發東海資源的糾紛。《日本時報》更是據此稱,最好明年的《外交藍皮書》中不再出現這一問題。日本《每日新聞》則稱,中日東海問題是今年日本“外交攻略”的一個重點。對此,有韓國媒體稱,鳩山政府此前一直強調“與鄰共生”,但藍皮書卻暴露出其以鄰為壑的本質。
的確,日本的這種態度和邏輯決不是解決中日之間爭議問題的有效方式,也不是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最佳途徑。
就拿東海問題來說,它涉及主權、資源、海域、政治、外交、安全、國際法、國民感情等多個領域,若想妥善解決,需要中日雙方耐心細致、艱苦持久的對話與談判。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對於中日之間現存的各種問題,既需要從大局著眼、統籌考慮,也需要分門別類、個案解決。東海問題無論多麼重要、多麼複雜,都隻是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大局中的一個局部問題。其解決,既需要依照其自身的特殊性和邏輯加以具體對待,也有賴於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整體進展和兩國國民感情的逐步改善,更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國際關係調整以及地區局勢變化的影響。
2010年5月4日,中日兩國就懸而未決的東海油氣田共同開發問題舉行了司局級磋商,這是雙方自2008年6月達成有關共同開發的協議以來舉行的首次司局級磋商。據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雙方的立場依然存在距離,今後的磋商要取得令雙方滿意的成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