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像巴黎女人那樣優雅(1 / 2)

優雅,可以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傳統,這和出身有關;也可以是後來養成的一種生活習慣,這和自身的努力有關;當然還可以裝優雅——盡管容易露出馬腳,這就和周圍的環境有關了。法國女人優雅,既有傳統因素又有環境因素,再加上自身的修養,優雅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從巴黎回來的國人中,一些人印象深刻的不是盧浮宮和埃菲爾鐵塔,而是法國女人的氣質和品味。

與生俱來的貴族傳統

有人說法國女人優雅在於其“品種”,不像她們北方的雅利安血統鄰居那樣人高馬大,她們的骨骼纖細,身材嬌小,大多數在1.60米以上的高度,高的不多,矮的也不多,幾乎比德國鄰居小一圈。雖然長得小巧玲瓏,卻個個高胸豐臀,腰細腿長,走起路來還大步流星,不像中國女孩的小碎步。

雖然遠離王權製度100多年了,但法國仍有貴族傳統,許多人仍然擁有“德”這個貴族姓氏,比如二戰時期的法國領袖、以後成了救世主一般的前總統戴高樂。

我見到的“貴族”女性也不少。她們看上去越老越有風度,有的已經是祖母級的了,卻保持著少女般的腰身和穿高跟鞋的習慣,加上得體的衣裙和相應的飾物,稱得上是雍容華貴。

過氣的貴族雖然生活得不怎麼樣,但是很注意家教,孩子們從小就有做事整潔、行為得體的熏陶。即便普通老百姓,他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始終受到為人處事方麵的管教,當然這種管教不是靠暴力,而是循循善誘。當女孩子們成人後,就習慣成自然了。

無論貧富,巴黎女人吃飯時不會弄出聲響,盡管她們也把食物含在嘴裏張口說話。無論大小,法國女子總能在整齊的餐桌前坐姿端莊,熟練地移動著手中的銀色刀叉,將盤中的精致美食小塊小塊地慢慢送入口中。

如果是家宴,女主人會自始至終保持餐桌的幹淨,不會有疊起來的菜盤,不會有吐出來的垃圾。她們的餐桌布都是棉布質地的,並裝飾著花邊,很少會看到塑料的餐桌布。客人用的都是熨燙平整的餐巾布,而不是我們常使用的餐巾紙。

後天養成的生活習慣

法國女士保持著貴族遺風,她們就是有與眾不同的品味,可以把廉價食品調製成美味佳肴,把普通衣服穿得玲瓏有致。

我在巴黎街上走了那麼多年,很少見到巴黎女人手提路易威登包;和法國人吃了那麼多次飯,基本上沒有見過他們的餐桌上放XO酒。我喝過的像路易十三這類的法國幹邑基本上都是在國內。這兩樣國際公認的奢侈品基本上是法國生產、外國人消費。

巴黎女人不喜歡雷同,不跟風,不願意和別人穿著一樣,堅持著自己的風格——盡管身在領導世界潮流之都。即使從平價店裏買來的衣服,穿在她們身上也別有味道,那是一個人一種的獨立特色,體現的是一種自信。

法國女人優雅是從頭到腳的,即便是在森林裏散布,她們穿的都是皮鞋,隻不過是軟底的而已。紐約大街上那些正裝上班族女士腳下一雙球鞋健步如飛的情景你很難在巴黎看到,對巴黎女士說來,球鞋就是上班不能穿、下班也不穿、隻有打球才穿的鞋!

女用絲襪的出現被認為是西方服飾的一次革命,光著腿反而沒那麼耐看了。隻是,法國女人將其穿到極致,會讓其緊繃在腿上,絕不出現一點皺紋,也不會像國內那些既想好看又怕冷的女子那樣把它套在棉毛褲的外麵,我一看就想轉移目光。

法國女人開的車都是法國本土產的中低檔牌子,不僅舊,車身還可能有直到報廢都從來不修的刮痕。但是開車時,她們禮貌讓行,從不和行人掙路。碰到橫過馬路甚至闖紅燈的行人,她們也會停在那裏,微笑著做個讓步行者先走的優美手勢。

可以裝出來的外在氣質

如果覺得自己不夠優雅還可以裝。因為裝比不裝好,就像尊重人比不尊重人好一樣。如果大家都裝,優雅就會造成氣氛,形成環境,最後可能就真優雅了。而且,裝也是一種學習,就像模仿是學習一樣,裝久了就會變得跟真的一樣,就成了習慣,習慣成自然就是這個意思。很多人看過《飄》這部電影,其中的女主角就裝優雅,不是一直在獲得同情和幫助嗎?

在這部史詩般的電影中,費雯麗扮演的斯佳麗熱情奔放,和蓋博扮演的瑞德一樣世俗和自私自利,但斯佳麗也會裝得淑女一般,甚至喝香水來掩蓋酗酒的習慣,期待獲得瑞德的欣賞,進而勾引他,盡管被揭穿,還是惹人憐愛。實際上,假裝優雅自始至終貫穿這部電影,但女主角裝得是那麼維妙維肖,以至於到了最後,女性觀眾大多都為斯佳麗弄假成真的優雅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