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球,真是一本難念的經(1 / 3)

地球仿佛用諧謔的口吻小聲提醒我們:請用科學的精神和敬畏的心態,慢慢品讀我的變化。

“暖冬”裏的“酷寒”

自從當了人家的媳婦,做泡菜就成了金淑賢年年必須的“功課”,但是今年春天,金淑賢第一次領會什麼叫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當大家都在擔心全球氣候變暖的時候,北半球卻遭遇多年未遇的寒潮。2010年1月4日,暴風雪橫掃朝鮮半島,在金淑賢生活的首爾地區,積雪厚度超過28厘米,韓國氣象廳的官員說,這是1937年有記錄以來積雪最厚的一次。因為嚴寒,韓國泡菜的主要原料——大白菜今年歉收,價格連漲四倍,一棵菜竟然標價6000韓元(約合35元人民幣),金淑賢說:“簡直是漫天要價。”無奈之下,她準備用蘿卜代替大白菜——但是,“偏愛這口兒的先生,會不會有想法呢?”

同樣對氣候感到困惑的,還有隔海相望的日本。4月17日,自有氣象紀錄以來最晚的一場春雪覆蓋了日本關東地區,個別地區積雪厚達18厘米,輕而易舉刷新了當地4月最厚積雪紀錄。在東京,準備外出賞櫻的市民被陣陣飛雪打亂了陣腳,攝氏1.4度的低溫讓七人受傷,當地媒體用“奇異”二字形容這場不期而遇的四月飛雪。

北半球剛剛過去的冬天,也以“嚴寒”刺激著我們的神經。去年12月下旬,歐洲普降大雪,穿越英吉利海峽的“歐洲之星”列車,因為嚴寒而在隧道當中拋錨,2000多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歐洲之星”剛剛脫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東海岸馬上被六年一遇的暴風雪襲擊,華盛頓積雪厚達半米,當地氣象台建議市民謹慎外出,假如一定要在這種天氣裏出門,“務必攜帶‘野外生存手冊’”。僅僅過了兩個月(2010年2月初),更大規模的暴風雪再度光臨美國首都,氣象學家把資料一直翻到1772年才找到類似的極端天氣(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和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均在個人日記中提到,1772年當地一次積雪厚度達到3英尺,約合91.44厘米)。在中國,大雪和嚴寒讓許多地區的氣象紀錄輕易作古:新疆北部遭遇60年一遇連續暴風雪;渤海和黃海碰上30年同期最嚴重海冰災害;2010年,哈爾濱、北京、煙台多個北方城市出現“陽春四月雪花飄”的景象,麵對遲遲不來的春天,許多人心裏升起大大的問號:地球,真的像媒體渲染的那樣,變暖了嗎?

誰也不能肯定

列城海拔5500米,位於克什米爾地區印度控製的一側,這裏空氣如此稀薄,讓來自平原地區的印度學者賽義德•;伊克巴爾•;哈斯納耶頭痛難忍,“感覺脹得像個氣球”。最近幾年,他帶著學生反複登上喜馬拉雅山脈,尋找地球變暖的證據。

從沒有人懷疑,假如地球真的變暖,架起“世界第三極”屋脊的喜馬拉雅山脈將是第一個受到衝擊的地方,而由此引起的冰雪融水,波及範圍遠遠不止周邊國家。這裏是“亞洲水塔”,長江、恒河、湄公河、印度河源源流出,沿途滋潤世界一半人口。影響印度半島的西南季風來去匆忙,隻有來自喜馬拉雅高山的冰川融水,才是最穩定的水源補給。“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說:“這裏和南北兩極的情況又不一樣,假如喜馬拉雅冰川發生異常,意味著上億人餓肚皮。”地緣政治學家的看法則更加驚悚,他們說這裏許多地方屬於傳統的武裝衝突區,為了爭奪日益緊張的水源,軍事衝突“可能在未來一觸即發”。

在列城,當地人已經對“異常”有所覺察。根據法國“再生能源、環境及其關聯組織”的測算,列城地區年平均氣溫較25年前上升1℃,冰川因此不斷退縮,一些上了年紀的居民說,和自己小時候相比,冰川已經離他們“越來越遠”,來自冰川的夏季融雪“也不像過去那麼充沛了”。74歲的諾佩爾在列城生活了一輩子,幾年前在院子裏砌了個儲水池,“免得天旱時沒水用。”他說:“我用不著看統計數字,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事實。”在珠穆朗瑪峰南麓、尼泊爾一側,著名的絨布冰川自1953年人類首次登頂以來已經退縮了5公裏,夏爾巴人說,“暖和的氣候偷走了我們的冰川。”

但是,喜馬拉雅高山冰川真的因為氣候變暖全麵退縮了?卻沒人能拿出真正有說服力的證據。這裏自然條件惡劣,數據采集布點稀少,隻有極少數冰川被科學家監視,絕大多數氣象資料隻能追溯到十幾年前。喜馬拉雅山是好幾個國家的界山,由於曆史原因,一些國家從不對外公開自己的冰川研究數據,更不用說組織聯合考察。種種因素疊加,讓這裏的研究存在太多脫漏和缺失,以至於科學報告裏“更多的隻是猜測和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