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麵秀

作者:馮一凡

周密(化名),31歲,一家國內著名軟件開發公司的項目經理,擁有足以令朋友們羨慕的年薪。然而當記者與他攀談時,他卻說:“我隻是在夾縫中生存的人。”

來到北京那年,周密18歲,與大批進京的外地大學生一樣,從火車進站那一刻,周密就下定決心,他要留在北京。一所名校的學曆,4年的本科加2年的碩士,讓周密順利進入了現在的企業,在IT這個高薪行業裏,占了一席之地。在之後7年裏,周密就一直居住在這座城市,按他的話說,“戰鬥在京城”。

工資那張清單

周密給記者拉出了他當月的收入清單:

應發合計(稅前):23225.00

住房公積金員工部分:951.00

養老保險員工部分:634.24

失業保險員工部分:123.03

醫療保險員工部分:246.06

個人所得稅:3479.13

實發合計(稅後):17791.54

“以我這樣的收入水平,按說已經不低了,可是我到現在也攢不出一套房子,一直是租房住。”周密無奈地笑了笑。

周密和記者介紹說,國家新出台了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為了更好地去調整居民收入分配的結構,“讓窮人少納稅,富人多納稅,我覺得這個原則是對的,我算了一下,按照我現在的工資標準,新的個稅標準實行了以後,每個月比現在少交100塊錢左右吧,基本等於沒有變化。”

養老保險的費用是三險中最大一部分,周密和記者坦言說:“交了這麼多年養老保險,我到現在也沒有弄明白到底這個錢是一套什麼樣的管理辦法。我隻知道職工繳納的這部分錢會進入個人賬戶,公司繳納的部分進入統籌賬戶,而進入統籌賬戶的錢究竟用來做什麼,跟員工個人的養老有什麼關係,將來我們退休以後,繳納的保險錢怎麼給我們養老,夠不夠用,這些都搞不清楚。而且我身邊恐怕能搞清楚的人也不多。”

我們的稅去哪了?

“起征點從2000調整為3500,單看這個數字,相信大多數的老百姓會覺得心裏平衡了一些,甚至會覺得國家這次調整是下了大力度的。我不是學經濟的,也沒有什麼稅收方麵的專業知識,但我總覺得這調整還有很多問題。比如,起征點提高了以後納稅人群基數少了,雖然低收入級層納稅比例小,但人群範圍廣,一下子把起征點提高這麼多,很多人從繳納很少的稅變成了不繳稅,對於個人來說,省不了幾個錢,但人數那麼多,國家稅收應該會減少很多。這筆錢從哪回來?能從富人那裏征收回來嗎?我覺得不太可能,真正合法納稅的富人有幾個?45%最高納稅上線在國際上都已經是很高了,還有可能再提高嗎?我覺得這中間肯定存在設計上的問題。”周密說。

記者隨即問道,作為一個普通的納稅公民,周密有什麼心裏話想說。

“我不是不想交稅,我隻是覺得這筆稅收得亂。真正能算得出自己每個月是怎麼納稅、怎麼上保險、能享受到什麼福利的人,寥寥無幾。大家都是糊裏糊塗就被收走了錢。收上去的稅不知道這稅花在了哪?是用在教育了嗎?我們的孩子上學難,還要交讚助費。是用在醫療了嗎?我們還看不起病,掛不上號。是用在城市建設了嗎?我們還交通擁堵、雨雪天道路就癱瘓。”

每個月繳納將近3500塊錢的稅,周密代表的這批人,應屬於中國的“中產階級”,然而他們究竟享受到了多少“稅”帶來的福利?周密心裏也不清楚。

“國家現在大力建設保障房,我想恐怕是輪不上我這種收入水平的人住了。我唯一覺得每天實實在在獲得的好處,是早晚各4毛錢的公交汽車,也正是為了我的‘福利’,我至今沒買車。”周密說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