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五市理財變革報告
興財術
作者:
本土化,本屬於公司理財範疇的一個理念。
所謂“本土化”,是指跨國公司力圖融入目標市場,努力成為目標市場中的一員所采取的策略和行為。其實質是跨國公司將生產、營銷、管理、人事等全方位融入東道國經濟中的過程,一般通過全麵的調查,了解本土的實際經濟、文化、生活習俗等情況而進行的一係列融入性調整。
因此,本土化戰略又叫當地響應能力,當地化經營。
由此,我們引申發現了“財政本土化”,抑或“政府理財本土化”、“公共理財本土化”。
眾所周知,財政自成一體,無論哪個地區,哪個國家,公共理財都要求依法理財、民主理財、科學理財,財政一體化特征非常明顯。
如果我們隻是重視財政一體化,也就是“財政自己幹自己該幹的事”,而忽視財政本土化,那麼,結局顯然可以預見。
一是無為。比如,筆者曾到某縣采訪財政工作,沒有任何新聞可以挖掘。便問:你們的工作思路是?對方答:我們都是按上麵要求辦。筆者隻好感歎:你們執行力真強!
二是難為。比如,有位財政局長一直搞了不少令人尊敬的財政改革,可實際效果遠遠不及預期,甚至最後不了了之。為什麼呢?因為“財政自己幹的事”沒有變為“當地要財政幹的事”,即缺失了財政本土化。
可見,財政一體化與財政本土化緊密相連,是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麵。
通俗一點講,財政一體化是“財政自己該幹的事”,財政本土化是“當地要財政幹的事”,前者業內共知,後者卻往往難以達到。
財政要想實現一體化發展,即財政自身的發展,也就是說財政要想幹出點事來,必須同時實現本土化發展,具備當地響應能力,進行一係列融入性調整,將“財政要幹的事”與“要財政幹的事”,變成“其實是一回事”。
比如,最近筆者借“中國CFO年會”籌備事宜,在寧夏進行了短期調研。寧夏這個“小財政”、“窮財政”為什麼幹成了不少大事、難事、新事呢?其中的一個秘訣顯然是:寧夏發現並實現了財政本土化!
怎麼當好財政局長?怎麼幹好當地的財政工作?其實,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發現並實現財政本土化!
(本組報道得了寧夏財政廳及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財政局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謝!文中相關言論未經受訪者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