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2日。今天說兩件大事兒,這兩件事兒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叫作鋌而走險。1990年的這一天,伊拉克鋌而走險,吞並了科威特;再有就是1934年的這一天,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希特勒繼任,成為德國的元首兼總理,帶領德國走上了一條鋌而走險的道路。
伊拉克吞並科威特
世界曆史浩浩蕩蕩,無數的曆史事實證明,當一個國家陷入內憂外患的時候,或者陷入極大危機的時候,就會出現軍事獨裁,就會出現軍事冒險,這個國家就會鋌而走險。1990年的今天,伊拉克因為兩伊戰爭陷入最大的危機,進而鋌而走險,吞並了科威特。伊拉克跟伊朗打了很多年的仗,兩伊戰爭持續了有八年之久,伊拉克和伊朗都是盛產石油的國家,本來都很富有,但兩伊長期糾纏在一起打來打去,把兩個國家都打得非常殘破。伊拉克打到最後的時候,已經負債三千八百三十億美元,實在打不下去了,於是就提出和伊朗停戰。這個時候,伊拉克不但欠了科威特和沙特等這些阿拉伯國家很多錢,沿海的港口也全部被摧毀,連石油輸出的港口都沒有了。停戰後的伊拉克就不想再繼續還債了,於是它到處宣揚說,伊朗是波斯人,我們是阿拉伯人,我們在打他們,伊拉克在替阿拉伯世界打仗,你們還讓我還債,這個不公平。
伊拉克戰後欠了科威特很多錢。科威特雖然國土麵積很小,但當年它是一個大富翁,它的地下邊全是石油,隨便在哪兒鑽一下,下麵就能鑽出石油。科威特這麼小的國土麵積,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列,跟沙特阿拉伯的儲量差不多,所以科威特這塊地方實在是太好了,在那兒什麼都不用幹,坐在那兒就能發大財。所以科威特人民很多都不工作,他們全都雇用巴基斯坦等國的外籍勞工來工作,自己有錢也存在國外,然後到處去投資,在國外有很多科威特投資的項目。於是伊拉克就跟科威特談,伊拉克說,我替你們打仗,防止伊朗輸出革命,你為什麼要讓我還債呢?我看這債就別還了。但是科威特堅決不同意。結果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說,既然這樣,咱們幹脆直接把它占領了算了。伊拉克當時還用了一個被很多國家經常用的辦法,他們拿出一張古老的地圖說,當初科威特屬於伊拉克,現在應該收複失土了。其實曆史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所在的地區都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但是由於科威特地處沿海,所以英國攻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時候,先從科威特這兒登陸,然後就把科威特給占領了。但是英國並沒有占領整個伊拉克,所以伊拉克還是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科威特就成了英國的殖民地。直到後來科威特從英國獨立了,伊拉克也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當中獨立了出來。
正是因為這段曆史,伊拉克就找了兩個出兵科威特的理由。第一個是科威特自古以來就是伊拉克的領土,第二個是以宗教的理由,要把阿拉伯革命繼續下去,於是伊拉克就悍然出兵占領了科威特。因為科威特本身是個小國,沒有多少人,也沒什麼軍隊,沒什麼其他武裝,仗隻打了一天,伊拉克就把它占領了。當時科威特有一位亞洲人民都非常熟悉的親王,他是國際奧委會委員以及亞奧理事會的主席,率領國人英勇抵抗,一直抵抗到宮門口,最後犧牲了。這件事兒令全世界人民目瞪口呆,因為二戰以後幾乎就沒有出現過一個國家悍然出兵,吞並另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兒。二戰以後的主要戰爭,比如朝鮮戰爭,南北朝鮮是一個國家,是統一國家的戰爭;越南戰爭,南北越南,也是統一國家的戰爭,隻是其他國家有的幫這邊、有的幫那邊而已。二戰後蘇聯打阿富汗,也是組織了一個傀儡政權,並沒有把阿富汗吞並了。大家都知道科威特是一個主權國家,它已經獨立了那麼多年,在聯合國還有席位。二戰後一個主權國家悍然出兵吞並另一個主權國家,還從來沒有過。所以這次伊拉克占領科威特,當時世界各國不管是東方的或西方的,也不管是資本主義或者是社會主義國家,全都一致加以譴責。聯合國安理會也空前一致地同意授權聯合國成員國出兵幫助科威特複國。當時中國在表決時沒有投反對票,大家知道中國一向是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來不支持聯合國通過任何出兵的決議,對這種出兵決議一般情況下中國都是否決的,但是這次伊拉克的侵略行動實在是太出格、太明目張膽了。
1990年科威特被滅國以後緊接著在北京召開了亞運會,這也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大型國際運動會。我記得當時的開幕式上出現了非常感人的一幕,當科威特的國旗舉起來,後麵科威特的運動員走進運動場的時候,隊伍雖然很小,但是全體中國觀眾起立為科威特隊熱烈鼓掌。大家就是同情這個國家,雖然亡了國,但是還來參加運動會。在出兵幫助科威特複國這件事兒上,大家都非常踴躍。我還記得當時為了幫助科威特複國,軍費大家分擔,當時主要是哪幾個國家出的錢呢?首先是科威特跟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非常有錢,而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之間有漫長的邊境線,沙特也怕伊拉克再打它一下。由於沙特也沒什麼軍隊,所以它也很積極地參與這次行動,這兩個國家各出了三百六十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