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八月二日(2 / 2)

另外兩個出錢的國家是日本跟德國,我記得總共出了一百六十億美金。為什麼日本、德國出這麼多錢呢?因為日本、德國既是二戰戰敗國又是經濟發達國家,作為戰敗國,根據它們的憲法規定是不能派兵到國外去打仗的,但作為發達國家就可以多出點兒錢來盡到自己的責任。當時共有三十四個國家在一起,成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就這樣,四個國家,科威特、沙特各出了三百六十億美金,德國跟日本共出了一百六十億美金,加在一起有近千億美金,支持多國部隊幫助科威特複國。

我從小就是個大軍迷,當時正在上大學,我就跟同學打賭說:“這要是多國部隊發動進攻,一星期之內戰爭一定結束。”他們說:“為什麼?”我說:“你看,這伊拉克和伊朗不剛打完仗嗎,它連伊朗的民兵都打不過,根本組織不起來任何三個師以上的戰役,隻會那種最古老、最笨的打仗方式。所以這仗根本就沒法打!”果不其然,最後第一次海灣戰爭幾乎就變成了美國的先進武器實驗場,多國部隊第一次在戰爭中大規模地使用各種各樣的製導武器,空中的、激光製導的、毫米波製導的等各種精確武器,動用了各種各樣的先進武器。最後地麵部隊進攻的時候,包括了大量的阿拉伯軍隊,其實阿拉伯軍隊跟伊拉克人是同一個民族,但是你悍然吞並了我們的阿拉伯兄弟科威特,這種事兒在阿拉伯國家之間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海灣國家都出了兵,而且武器還很先進,最後隻打了近百小時,就把伊拉克軍隊全部包圍在科威特,準備全殲的時候,薩達姆投降了,所以這個仗隻打了近百小時。我當時還說多了,一個星期,實際上隻用了四天多一點兒。

希特勒帶領德國進入軍事獨裁時期

1934年的今天,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當時隻是總理的希特勒,繼任成為元首兼總理,等於是獨裁者了,標誌著德國正式進入了軍事獨裁時期。和伊拉克一樣,德國當時處於更大的內憂外患之中。內憂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1929

年全世界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不光是德國,美國股市也崩了盤,很多美國人都失業了,日本也是一樣。但是在危急的時刻,不同的國家做了不同的選擇,為轉移國內的困難和矛盾,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對外發動了侵略戰爭。而美國人民則選舉富蘭克林·羅斯福出任總統,走上了跟德國、日本完全不同的道路。美國依靠自己的體製,逐漸地改革,逐漸地實施各種新政,羅斯福向國會提出申請,大量建設公共工程,先讓人民有工作,這樣吸收了大量的失業人群,穩定了社會,穩定了經濟,然後逐漸帶領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的泥潭。

德國跟美國一樣,也是有憲法的民主國家,德國當時的憲法稱為魏瑪憲法。

根據憲法,德國人選舉希特勒做總理,總統是興登堡,興登堡是一戰時期的老英雄,德國的老元帥。但是德國當時不但有經濟方麵的內憂,還有外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要對法國進行各種賠款、割地,阿爾薩斯、洛林割給了法國,鐵路也被拆走了,最重要的萊茵區不許德國駐軍等,所以德國人還承受著戰敗後的民族屈辱,而美國人民沒有這樣的經曆。

希特勒在競選的時候告訴德國人,如果你們想廢除《凡爾賽條約》那些條款,那麼大家就選我吧!所以當時的美國隻有內憂,德國是內憂加外患,最後德國民眾選擇了納粹黨,選擇了希特勒。這時候興登堡正好又去世了,沒人再能壓製住希特勒,最終導致德國走上了戰爭的不歸路。

當然,希特勒上台以後確實也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他修建了全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也就是說高速公路是德國發明的,到今天為止修高速公路是最能吸收勞動力的,修建高速公路能解決大量人口的就業問題,所以德國當時為了振興經濟修了歐洲最好的高速公路。之後德國大力發展軍工產業,軍事實力迅速膨脹。緊接著德國在1936年舉辦了奧運會。這時候經濟飛速發展,軍工產業隨之迅速發展壯大,大量新式武器亮相,這些都極大地振奮了德國民眾的信心,隨後德國便開始向所有有爭議的領土主權提出要求。這時候的德國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軍事獨裁國家,德國軍隊開始向希特勒個人效忠,開始向納粹黨效忠,到最後造成了希特勒帶領德國鋌而走險,對外發動戰爭,就像薩達姆帶領伊拉克一樣,最後走向了滅亡。今天的德國再也不會向任何以前的爭議領土,哪怕是自己普魯士民族的發源地柯尼斯堡提出主權要求,主要就是因為汲取了從前的曆史教訓,不再讓自己走上軍事獨裁的這條不歸路。軍事獨裁已經成為曆史,和平發展才是當今世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