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鬆說——曆史上的今天》來到了8月8日。今天是全中國人民都記憶猶新的大吉大利的日子,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再有就是1961年這一天,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去世;今天還是兩位明星的生日,一位是王菲,菲姐,生日快樂;一位是好萊塢的明星,我覺得也可以稱為表演藝術家,達斯汀·霍夫曼的生日。
北京奧運會開幕
首先說說北京奧運會。對於北京奧運會我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麼好,因為奧運會全國人民都比我更熟悉,很多人都去現場看比賽,但北京奧運會舉辦的時候我並不在北京。一說起這個就有些遺憾,北京好幾件大事兒發生的時候我都不在北京,後來我跟人家說我是北京人都有點兒不好意思。北京地震的時候我不在,北京亞運會的時候我不在,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不在,北京“7·21”大雨的時候我不在,北京下暴雪的那次我也不在,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每次都缺席。北京奧運會的時候,我已經移居美國,整個北京奧運會都是在美國看的,所以對於這次奧運會遠遠沒有大家熟悉。
在這裏隻說兩件我親身經曆的小事情。首先說說我自己在美國的親身感受,北京奧運會的這段時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美國人對中國徹底地改變了看法,而且是非常正式地、全麵地改變。在北京奧運會之前,美國的知識分子、美國的這些商人,隻是知道中國經濟在蓬勃發展,美國一般的民眾,因為總是看到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所以除了知道中國的東西便宜,也沒有其他特別深刻的印象,覺得中國人就是能製造點兒便宜東西。奧運會開幕式,雖然在國內有些批評聲,但是那個開幕式極大地震撼了美國人民,那是全美國人第一次在看中國,全美國人民都震驚了。直播的時候,美國的解說員非常激動,我還記得解說員多次提到了張藝謀導演,然後不停地說張藝謀導演如何如何。美國人從那次開幕式開始,包括整個好萊塢在內,我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好萊塢馬上對中國的印象就變了,感到原來他們中國人也能做高級的東西,也能做拿上台麵的東西,而不光是襪子、鞋子等這些廉價的東西。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極大地震撼了美國人民,改變了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
還有一件事兒對美國人的震撼極大,就是中國聯想收購了IBM。大家知道當年蘋果的科技產品在美國隻有百分之幾的人用,絕大部分美國人都不用蘋果產品,隻有那些覺得自己特別高級的人才用,“高帥富”才用,而平民用的都是Think Pad的筆記本電腦,用的都是IBM的產品。結果有一天IBM被中國的聯想收購了,美國人民桌上的IBM電腦突然不見了,變成了Lenovo,這讓美國人太震驚了。在他們心中,IBM和波音等都是美國的標誌,就跟他們的自由女神像似的,突然間IBM被中國收購了,然後再一看奧運會開幕式,美國人一下子太受震撼了。
在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期間,正趕上汶川地震全國哀悼日,我的國內同行們不能拍電影,因為當時所有的娛樂活動都要停下來,所以當時有很多國內的演員到洛杉磯來玩。我的好朋友徐靜蕾也跑到美國的洛杉磯來,我們還一起看奧運會的直播。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後有一個記者招待會,其中有個記者提問環節,當時我們看到那位提問的美國記者時全都傻了,為什麼呢?
那個記者竟然是之前在我家幫忙的一個廚師!當時因為我老婆生孩子忙不過來,就雇了一個廚師幫忙照顧。他是個天津人,後來我才知道他其實是非法移民過去的,開始時我也不知道,因為雇用非法移民是不合法的,如果知道我不會雇用他的。這位廚師人特別好,特別勤懇,是一個五十多歲的退役老兵,做飯、按摩都會,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一點兒一點兒地奮鬥。他在月子中心做過飯,在餐館刷過盤子、刷過碗,所有最底層的活他都幹過,他說他最大的夢想是當一個記者,他打算先攢錢買一部相機,有機會的話去當攝影記者。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說:“我要回國。”我說:“你回國去幹什麼?”他說:“我從一家華人報紙弄了一個記者證,我想回國去拍奧運會,因為當記者是我的夢想。”我當時還說:“你行嗎,你能采訪到奧運會嗎?”那是美國的一家很小很小的華人報紙,他說不管行不行,他都要去嚐試,因為這是他的夢想。我說:“那你去吧,但你怎麼回來?”因為非法移民如果回國了,再想回美國是非常不容易的。結果他居然就去了,我們也都沒有拿這當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