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八月二十四日(2 / 2)

老舍的作品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駱駝祥子》和《二馬》,我覺得這兩個作品是最好的。文學作品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說事兒,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物,老舍的大量作品人物都塑造得很好,包括《四世同堂》中塑造了那麼多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後來拍成的電視劇一樣是經典。《二馬》和《駱駝祥子》塑造的是矛盾的人物,跟天鬥、跟人鬥、跟自己鬥,都是非常全麵、非常完整的人物,塑造得非常好。

當然老舍先生最後的結局也非常悲慘。在1966年的這一天,老舍先生自盡身亡。大家知道1966年是“十年浩劫”剛開始的一年。在“十年浩劫”中沒能挺過去的藝術家裏,有大量優秀的作家、戲劇大師、電影大師等,但是老舍先生沒能挺過去的。按說北京人是最能在這種災難中挺過去的,應該是那種鐵骨錚錚、特別硬朗的知識分子。正常情況下北京人開兩句玩笑、說兩句笑話,聽個相聲,給自己解解悶就過去了。但老舍先生這次實在過不去了,可見老舍先生當時是受到了多麼深重的迫害,多麼難以忍受。老舍先生不光是被外麵的人迫害,最重要的是他回到家裏,家人都不跟他開口,要跟他劃清界限,讓他去好好反省。

最後老舍先生是有家不能回,隻能投湖自盡。在那樣的年代裏,老舍先生自盡隻是千千萬萬這樣的悲劇之一,老舍先生的離去是中國文學界的重大損失。

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

在2006年的今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確定冥王星從行星降為矮行星,大家以後要注意了,我們小的時候考試叫“九大行星”,人們都已經習慣了。而且中國人老覺得“九大行星”也是最合天理的,因為中國自古“九”就是最高的級數,“九大行星”這數聽起來就比較合天命。結果對不起,不是九大行星了,現在是八又二分之一,因為冥王星還算一個矮行星,但是已經不是行星了,大家記住這個小小的知識點。

農民起義領袖方臘就義

1121年的今天是農民起義領袖方臘就義的日子。方臘在起義最後被俘,之後被押到了東京汴梁斬首。方臘在曆史上其實本來不是特別有名,因為他領導的那個起義並不是很大,宋朝在整個中國曆史上還算是比較好的一個朝代,基本上沒有爆發過什麼特別大的農民起義。大家知道一般各個朝代都是特別窮的時候才會爆發農民起義,如果有口飯吃,人們一般就不會去起義。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富的一個朝代,那時中國的經濟達到了最高峰,南宋的時候曾經創造過最高一億五千萬兩的稅收,更不要說北宋,北宋那簡直是太富有了。大家看看《清明上河圖》,北宋人民可以說是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農民起義比較少。而明朝之所以有那麼多的農民起義,就是因為明朝的經濟狀況極差,最好的時候一年的稅收收入才幾百萬兩,還不到南宋的一個零頭,明朝就是因為經濟衰敗,最後被農民起義給滅了。

方臘後來之所以會出名,其實是由於一個小小的文藝曆史原因。什麼叫文藝曆史?大家知道小說是從明朝開始的,其實之前沒有小說這個文學類型,之前最多的就是賦,賦能記載一點兒小事兒,而小說就能記載特別多的事兒。明朝人開始寫小說,那小說裏要記載什麼呢,總不能寫明朝的農民起義吧,這不是找死嗎?於是就隻能寫距明朝比較近的曆史、大家還能傳下來的一些有意思的事兒。

明朝時候的小說《水滸》就是這樣寫成的,《水滸》的一百零八將都很出名。《水滸》最後就寫到了一百零八將去征方臘,這方臘也就跟著出了名,但這已經不是施耐庵的原本了,這些內容都是後來別人續的,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版本是續得比較好的。

在這兒我想說一個《水滸》電視劇中的錯誤,電視劇中有武鬆獨臂擒方臘的情節,也不知怎麼弄出這麼一出來,可能是因為一個電視劇或者電影作品有自己的規律,主要人物不能太多,所以就都把故事放在幾個主要人物身上了,在《水滸》的原著中可是魯智深擒的方臘。這一點大家要搞清楚。魯智深的命運有十六個字,其中重要的四個字就叫“遇臘而執”,“執”就是抓住的意思,“遇臘而執”就是他遇到了方臘,並且抓住了方臘,這在他的命裏是早就寫好的。

後來方臘又在另一部文學作品裏大放異彩,這就是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因為《倚天屠龍記》裏武功最高強的那些明教的大師、高手供奉的就是明教的教主,這位教主就是方臘。《倚天屠龍記》中說方臘作為明教最開始的創教教主,傳下來很多高強的武功,包括什麼乾坤大挪移之類的。其實曆史上的方臘並沒有那麼厲害,他要是真會乾坤大挪移之類的武功,那在押往汴梁的路上,就直接從囚車裏遁地跑了。曆史上方臘在被抓住以後押送到了汴梁,在1121年的今天被斬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