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用外出清單管理瑣事(2 / 3)

6.操作過程中的浪費

7.殘次品造成的浪費

可以說,很少有企業能像豐田公司那樣如此細致地劃分浪費現象的種類。正是這種專注細節的態度,使得公司管理層認為,公司內的很多製造業工廠中每時每刻都可能有85%的工人在浪費時間:其中5%的人完全沒有在工作;25%的人正在等待著什麼;30%的人或許正在盲目地增加庫存;25%的人正在以低效率的方式工作。

那麼,豐田公司是如何杜絕這七種浪費現象的呢?

很多企業的管理者認為,庫存最多隻能減少一半,但豐田公司卻要做到完全無庫存。為了做到這一點,豐田公司在細節上下功夫,建立起一種“防範體係”。

以作業的再分配為例,如果采取多人分組工作的形式,那麼必定會出現有人偷懶、有人無事可做、有人等待工作的窩工現象。因此,有人會認為,進行作業再分配,減少人員以杜絕浪費並非難事。

然而,事實上,情況並不總是如此,大部分浪費都是從表麵看不見的,特別是生產過量造成的浪費,豐田公司將其稱為“最凶惡的敵人”。他們意識到,要想提高效率、縮短工時、降低庫存,就必須完全杜絕這種生產過量造成的浪費。

對此,豐田公司采取了多項措施。例如,規定自動化設備的“標準手頭存貨量”為五件,如果當前手頭隻剩下三件,那麼前一道工序便開始自動加工,直到加工完五件,前一道工序便依次停止生產,避免超量加工。再例如,後一道工序的“標準手頭存貨量”為四件,如果不夠四件,那麼前一道工序便開始自動加工,送到後一道工序。後一道工序一旦達到標準存貨量,前一道工序便停止加工。

這種為保持各道工序的標準手頭存貨量,各道工序在聯動狀態下運行設備的體係就叫作“防範體係”。

對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甚至精確地測算員工的每一個動作,找出能夠將效益最大化的動作後,將這一動作作為執行標準,讓每一位員工嚴格遵守這一標準。這種做法的確能夠帶來效益最大化的客觀效果。

20世紀60年代,美國境內興起了一大批零售商店。經過了40多年的激烈競爭,山姆·沃爾頓家族的沃爾瑪商店從美國中部阿肯色州的本頓維爾小城崛起。沃爾瑪連鎖商店至今已經達到了4000多家,年收入超過2400多億美元,長期處於世界500強前列。沃爾瑪自創立以來,規模不斷擴展,事業迅速發展,即便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沃爾瑪依然保持著穩定的效益。沃爾瑪的成功,離不開對細節的重視,具體表現為:

(1)學習競爭對手每一個先進的細節

a.沃爾瑪的競爭對手斯特林商店用金屬貨架取代了一部分木製貨架,山姆·沃爾頓得知此事後,立即請人製作了更精美的金屬貨架,並且成為美國首家全麵使用金屬貨架的商店。

b.沃爾瑪的另一家競爭對手本·弗蘭克特特許加盟店實行自助銷售,山姆·沃爾頓得知此事後,連夜趕到該加盟店所在的明尼蘇達州進行考察,回來後便立即開設了自助銷售店,成為美國第三家實行自助銷售的商店。

(2)關注客戶的每一個細節

a.詳細記錄並分析每一個商業數據,用通信衛星為所有客戶提供服務。

b.沃爾瑪在全球的4000多家連鎖店都裝有衛星接收器,客戶在任何一家連鎖店消費時,其年齡、住址、郵編、所購商品、數量、價格等信息都被記錄下來,並且輸入企業信息動態分析係統。

c.沃爾瑪的信息網絡係統包括客戶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財務管理、商品管理、員工服務管理等項目。

d.山姆·沃爾頓曾經說過:“隻有了解每一件商品的進出財務記錄和分析數據,才算是做零售。”

(3)從細節上降低經營成本

a.沃爾瑪為員工提供咖啡,但每一杯咖啡要花10美分來購買。

b.有一次,山姆·沃爾頓在沃爾瑪的一家連鎖店巡視時,發現一位員工正在為客戶包裝商品,隨手扔掉了半張多餘的包裝紙和一截長出來的繩子。山姆·沃爾頓對這位員工說道:“年輕人,我們賣的商品是不賺錢的,隻是賺這一點兒節約下來的包裝材料啊。”不僅如此,沃爾瑪從來都不使用專業複印紙,而是用廢報告紙的背麵複印文件;除了重要文件以外,沃爾瑪從來不使用專業打印紙打印文件;沃爾瑪的工作記錄本,都是用廢報告紙裁剪並裝訂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