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戰將臨(七)(1 / 1)

姚淮源離開興州的時候,小麥已經開始拔節,遍野黑油油的,青得讓人眼饞。點綴其間的三五畝鋪金般盛開的菜花,繁華得滿眼都是生機。經曆了開禧元年那場大雪,開禧二年注定會是一個豐收的年份。

興州郊外,炊煙四起。那是一個雨後初晴的早晨,太陽剛剛越過樹梢,幾點光斑撒落在官道邊一戶人家的雞舍裏,一隻母雞正興奮地逐斑而啄。官道被剛剛過去的那場小雨所浸潤,經車轍一碾,變得十分泥濘。姚淮源的馬車在顛簸中北去,車輪上沾滿了黃泥,黃泥裏裹挾著嫩草莖和金色的菜花,空氣中隱隱有泥土的芬芳和菜花的淡香。

吳曦心情大好。這又將是一個豐收年。他說。他眼望姚淮源乘坐的馬車北去,看見的卻仿佛是千百乘牛車裝載了糧食逶迤南來,他看見了充盈的糧倉,飽滿的顆粒。他沒有離別的傷感,反有迎來的喜悅。

而此時的安丙,心情卻說不出的沉重。

自從年前拿到那封密函,安丙就一直過著這種心情沉重的日子。他是個拿得起卻放不下的人。他說。

三泉縣城外官道旁邊的高地上,安丙迎風而立。他不是為了目送誰北去,也沒有迎接誰南來的意思。安煥陪在他身邊,張群芳留在宅子裏,他沒有可迎送的對象。迎風而立,僅僅是為了看看南來北往的商旅,看他們臉上平和愉悅的笑容,或者那種人流匆忙來去的繁華與興隆。當然,滿眼金色的菜花和綠色錦緞般鋪天蓋地的小麥,也是吸引他趁著清晨的霞光出來看看的重要因素。

然而,這樣的景象,很快就將看不到了。安丙心裏感慨。各種跡象均顯示出,戰端即將開啟。戰端一開,眼下的祥和安寧,就都將被戰爭的煙雲所籠罩。如果戰事進展順利倒也罷了,如果不順,真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景象。

安丙心裏更明白,目前的大宋朝,朝中無運籌帷幄之臣,邊疆無縱橫叱吒之將,國庫無持久作戰之財,就算金國內憂外困,也未必能輕易獲勝。最讓人擔心的是,東線無取勝之望,西線卻有吳曦賣國之虞。這場戰爭還未開打,就注定要失敗。可惜自己人微言輕,就算有憂國憂民的建言,也無法上達天聽。就算能上達天聽,在如今朝野北伐共識已經達成,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情況下,天子也不可能采納。

那麼如今能做的是什麼呢?安丙問自己。

哥,咱們什麼也不做,就這麼幹站著幹啥?回去吧!安煥陪安丙望著山色,百無聊奈,有些不耐煩。

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做!安丙喃喃地重複著安煥的話,心裏漸漸有了主意,對呀,什麼都不要做,靜觀其變吧,反正什麼也都做不了!

安丙采納了安煥的建議,兄弟二人打道回府。剛進院子,就見五個壯漢迎了上來,是安中嶽等五個家丁把家眷送回家鄉之後返回來了。

見到他們五個,安丙凝重的心情總算鬆爽了些。他讓安中嶽稟報了護送家眷回鄉的情況,又問了些家中情景,知道他們一路平安,家中清寧,上下和睦,不由長長地出了口氣。

放下心來的安丙心中忽然多了個念頭,對安中嶽說,中嶽,給你個任務,完成好了有賞!

安中嶽三十來歲,是五個家丁的頭兒,長得虎背熊腰,拳腳功夫頗為了得。其他四人也都三十來歲,分別為安東嶽、安西嶽、安南嶽、安北嶽,四人也都功夫不弱,得到過安丙的指點。

老爺有什麼吩咐?中嶽敢不把事情辦好!安中嶽恭敬地說。

你給我去興州一趟。安丙喚過安中嶽的耳朵,低聲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通,無非是監視吳曦及其親信吳晲、趙富、米修之、董鎮、徐景望、姚淮源等的動向,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利自己的動作。

安中嶽領命,抱拳就要告辭,卻又被安丙忽然想起似的叫住說,中嶽,還是算了,不用去了。我這隻雞蛋呐,還是不要去碰人家那塊大石頭。

安中嶽不解地問,那,奴才現在做點什麼?

把院子打掃一下,院子太大,兩個蒼頭累死了也打掃不幹淨。安丙說。

安中嶽看了看院子,不解地說,院子挺幹淨的呀!

叫你打掃就打掃,哪那麼多廢話?安丙不悅地說。

安中嶽見安丙神情不爽,頗有些生氣的樣子,哪敢再多嘴,趕緊招呼兄弟們打掃院落去。還沒待他把四人招呼過來,安丙就又叫住他說,你還是去興州吧,帶點銀子,去做點小買賣。

安中嶽快被安丙弄暈了,卻不敢違拗,自去收拾出發。

安煥見安丙主意一改再改,弄得下人不曉得該怎麼做才好,不由有些不滿,哥,你今天是怎麼了?這不像是你的作風!

安丙搖搖頭苦笑說,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總覺得心裏有點亂,好像要發生點什麼事似的。

安煥不以為然地說,能有什麼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啥?。

安丙苦笑,兄弟二人正說話,安中嶽突然跑了回來,稟告說,興州吳大帥派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