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企業家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是日本本田汽車創始人,世界著名的企業家、日本實業家、工程師。
如今,不知道“本田”的人恐怕不多,從本田摩托到本田汽車,它們奔跑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給人們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帶去了速度、激情和快樂。本田之所以會有今天的成就,源於本田宗一郎。正是在這個天才發明家的帶領下,本田公司才不斷前進,並有了今日的殊榮。
“三喜”哲學
在日本乃至全世界,作為“本田主義”奠基人的本田宗一郎與鬆下幸之助齊名被稱為神奇的企業家。縱觀本田宗一郎的經營哲學,其技術創新和經營理念一直遵循著某些原則和規定,並且滲透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也逐漸成為世人所知的本田管理模式,“三喜”哲學就是其中之一。
1951年,本田宗一郎提出了“三喜”哲學,“三喜”的順序依次是生產者喜悅、銷售者喜悅、購買者喜悅。自從本田宗一郎提出“三喜”哲學後,本田也一直秉承著這個理念,努力做到讓生產者喜悅、讓銷售者喜悅、讓購買者喜悅。但是,對於這是“三喜”的順序,本田宗一郎沒有做過多的思考。
後來藤澤武夫主張將這三喜的順序倒過來,也就是要將購買者的喜悅放在首位,其次是消費者的喜悅,最後是生產者的喜悅。
藤澤武夫表示,如果消費者抱怨連連,經銷商何來喜悅?如果利潤少抱怨多時,經銷商必定叫苦連天,這時候生產者哪會開心?因此生產者的喜悅,必定是建構在消費者與經銷商的喜悅之上。
藤澤武夫對“三喜”哲學順序的調換說明了產品價值的最後評定者,不是生產工廠也不是經銷商,而是使用產品的消費者。購買者喜悅與否,決定了產品的價值。如果購買者在購買產品後,感不到喜悅,就會影響銷售者的銷售情緒,進而影響到生產者的情緒。
在銷售者喜悅這一點上,本田是製造廠商,產品透過各地代理商或經銷商的幫忙而交到顧客手上。如果產品性能優良,價格有競爭力,經銷商有合理利潤,那麼經銷商必定會忠心耿耿,賣力銷售產品。特別是當產品受到顧客讚美時,銷售者更會開心。銷售者的開心反饋到生產者那裏後,生產者就會更加努力改進產品性能,生產出更好的產品。最後,生產者的喜悅指的就是技師們所擁有的快樂。技師絞盡腦汁,將努力加創意所設計的式樣,在測試無數次之後推向市場,當市場反應頗好時,這種快樂是難以言表的。
1971年,本田宗一郎將研究所交給河島的同時,也宣告他從此再也不能享受這份喜悅了。雖然已經辭職,但一到早上坐上車子,本田宗一郎不知有多少次準備去研究所。有時是無意識,有時是真的想去看看,但走到路口遇上紅燈停車等待時,他又突然掉頭回去。這說明他真的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也說明作為一名生產者,他感受到了真正的喜悅。
本田宗一郎提出的“三喜”哲學是一種良性循環,處在循環鏈條上的任何一方,既是終點,也是起點。顧客是終點,因為企業最終必須靠滿足顧客的要求來尋求發展;但顧客也是起點,隻有滿足顧客的要求,才可能滿足幹的人和賣的人或合作者的需要;幹的人看起來是起點,但也是終點,辦企業為什麼?人們為什麼要加入你的企業,為什麼要為你的企業目標獻身?就是因為存在目標的協同,也就是在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中同時也實現了個人的目標。企業不為員工,何來目標協同?
“三喜”哲學中哪個元素都不可缺少,就像三條腿的凳子,構成了一個穩定的支撐麵,隻有形成穩定的支撐,企業才可能不斷成長。
那麼,企業實現“三喜”的目的是什麼呢?本田宗一郎給出的答案是贏得忠誠,包括員工的忠誠、顧客的忠誠、合作者的忠誠。本田宗一郎認為,企業是靠誠信打天下的,按照服務利潤鏈的理論,企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來源於忠誠顧客的重複購買,而顧客的忠誠來源於顧客的滿意,也就是顧客認同服務的價值;服務的價值來源於直接為顧客提供服務的一線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而一線員工的恪盡職守來源於他們對企業的忠誠。
這也說明了“三喜”的魅力所在。對今天本田技術研究所的技師們來說,本田宗一郎30年前就不在他們身邊,但是他留下“三喜”哲學的信念,至今仍牢固地一代代傳承至今,甚至宗一郎生前遺言:“本田要在環境、能源、安全方麵作更多貢獻”,是他們“三喜”哲學之外的另一項責任與使命。
如今,“三喜”已經成為了本田公司經營理念的一大特色,廣州本田成立之初,便將其直接列入了公司的宗旨中,並在不同的場合反複強調。如果每個企業都能把本田的“三喜”哲學運用得恰到好處,何愁不會贏來忠實的顧客、忠實的銷售商和忠實的員工呢!
洪水哲學
有些企業領導者在企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後,便開始安於現狀,並美其名曰“穩重取勝”。這樣的企業不再有危機感,不再思考新的經營模式,隻是日複一日地沒有生機地經營著。本田宗一郎最瞧不起安於現狀,墨守成規的人。所以,他從來不會有“安安穩穩過日子”的想法,而且,他的思考模式也異於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