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工作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1)(2 / 3)

以洪水為例,一般人在談到“洪水”時,都會聯想到來勢洶洶的洪水可以瞬時席卷一方,淹沒村莊,淹沒農田,奪去人們的生命。所以,沒有人喜歡洪水,更別說去思考洪水中會蘊涵什麼經營哲學了。

但本田宗一郎卻對洪水情有獨鍾,甚至對洪水有幾分欣賞,因為他從洪水中總結出了一套經營企業的哲學,即每隔一段期間就在企業中故意製造衝擊,逼迫企業不斷向前進。不過,本田宗一郎的“洪水哲學”並不是源於洪水本身,而是源於對香魚的飼養。

香魚又名鯰魚,體狹長而側扁,頭小而吻尖,口大眼小,身體呈青黃色,背緣蒼黑。香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在亞洲被視為“魚中珍品”,美國魚類專家丹爾譽香魚為“世界上最美味的魚類”。有趣的是,在魚香的背脊上生有一條滿是香脂的腔道,因能散發出濃鬱的芳香而被稱為“香魚”。每逢中秋節,香魚旺發,滿江飄香,棲息在碧水溪流中的香魚,紛紛向上遊挺進,被秋風吹向岸邊,陣陣清香撲麵而來,形成一年一度的“香魚風”。

香魚屬入海口洄遊性魚類,喜棲息於與海相通的溪流之中,以粘附在岩石上的底棲藻類為食。深秋時節,將要“臨產”的香魚,紛紛集結在砂礫淺灘處“生兒育女”。第二年春天,幼香魚由入海口進入溪流中生活,為了索食,它們成群結隊逆著溪流向上遊奮力遊去,即便遇到急流、洪峰或其他障礙物,也奮不顧身。它們會衝破重重阻力,奮勇前進,簡直像一群遊泳健兒充滿青春的活力。

本田宗一郎在東京一千坪的家中,特辟了一條30公尺長的人造溪,並在溪中飼養香魚。為了使人造溪跟天然溪相同,本田在水質、水溫、流速、飼養等方麵費盡了心力,但總覺得少了一樣東西,後來經過苦心研究,發現人造溪缺少天然溪的“洪水”。於是他在人工溪裝設備,借機器的力量衝刷河床,不但溪裏的香魚美味可口。多年養殖香魚,也使本田宗一郎悟出了“洪水經營哲學”。

因為本田宗一郎欣賞洪水的破壞力、爆發力,所以他行事不按牌理出牌,經常用自己想出來的獨特方法解決問題,突破困境。如本田宗一郎對工作的要求非常嚴格,每逢部屬稍有疏失,輕者吃耳光,挨拳頭,重者扳手、鉗子甚至鐵錘都會丟擲過來。然而在1953年,因為公司擴張太快而資金不足,導致公司發不出工會所要求的薪資數目,勞資衝突一觸即發。本田宗一郎對全體員工說:“請大家諒解,公司實在沒錢。我一定拚命工作還大家的錢,如果做不到,我將切腹自殺。”說到最後,竟然跪下來懇求大家鼎力相助。

這就是本田宗一郎“洪水哲學”帶來的“洪水性格”的體現。

激發員工的獨創性

如今,沒有一個企業不提倡創新,甚至可以說不創新的企業就是在退步。創新也是本田公司製勝的一大利器,本田公司從創建到現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裏,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與創新精神有著直接關係。

對於企業創新,本田宗一郎指出,要造出風格獨特的產品,企業職工就必須具備獨創性的頭腦。為了激發員工的獨創性,本田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引進合理化建議製度

為了激勵員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發揮個人的活力和創造力,養成不斷完善業務水平的習慣,並使個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1953年,本田率先引進了合理化建議製度。到20世紀70年代,本田公司每年所提建議總數突破10萬條,4條中有3條被采納。

2.建立“新設想工作室”

為了使員工在有了新奇的想法後,能夠馬上驗證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本田公司在其國內各工廠設有名為“新設想工作室”。新設想工作室內備有機械設備,一旦員工有了好的想法就可以到實驗室中把想法具體化。

3.非常規作品展覽會

本田公司非常規作品展覽會的宗旨是讓參會者提出自由奔放的設想,並予以實施。所以,在大會上能看到許多異想天開的作品。

本田公司就是通過這些措施來激發員工創新的激情,不斷為公司開發出新產品。

在創新方麵,本田宗一郎認為,人非神仙,因此,終究難以預見一切,不得不摸索著前進。一個人坐著或躺著,當然不會跌倒。然而要做事,就要站起來,或者走路,或者跑步。這就有可能被石頭絆倒,或者碰到路邊的樹上。本田宗一郎在1963年總結自己的創業經驗時說:“如果說現在是成功的話,那麼,我在過去卻是不斷遭到失敗的。在失敗的基礎上,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對我來說,隻有通過不斷的失敗與反省,才能取得成功。實際上,隻有經曆了99%的失敗,才能最終獲得那1%的成功。”

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本田宗一郎一直鼓勵技術人員發揮不怕失敗的挑戰精神,甚至設有“表彰失敗”的製度。所謂“表彰失敗”製度,指的是在研發階段,為激勵研究人員向“未知”甚至“不可能”挑戰所設計出來的,它的精神著眼於“不到最後絕不放棄”的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