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與江蘇的落差何在
觀察
作者:王永強
山東以國有大中型、能源、重化工為主導,而江蘇既有國有大中型企業,也有更多的民營和外資大中型企業,所有製結構的多元化,讓江蘇經濟更有優勢。
3月6日,山東團兩會開放日,與往年兩會青島組開放不同,2013年是煙台組開放。
2008年1月底,山東省GDP僅以1.78%的微弱優勢領先江蘇,粵、魯、蘇堪稱GDP的“鼎足三雄”。但一年光景,2009年,山東GDP同比增幅11.9%落後於江蘇的12.4%,山東GDP就從全國“老二”變成了“老三”。
此後,山東與江蘇的GDP差額被不斷拉大;2012年,江蘇GDP5.4萬億元已超過山東5萬億元8%。
含金量差距更大
如果僅以總量來衡量,在GDP考核越來越被認為不夠全麵的當下,未免有失公允。也因此,眾多機構和經濟學家以GDP的含金量進行排名。
所謂GDP的含金量,即衡量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經濟發展程度與經濟實力,不隻是看GDP數額,而首先是看居民平均收入多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以及“幸福感”的高低。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給出的GDP含金量計算方式為“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照此算出的GDP含金量全國排行榜顯示,2012年,山東與江蘇的GDP含金量全國排名分別為第26位和第19位,這與其分居全國總量第三和第O_的排名形成了鮮明對比。
相形之下,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一的廣東省,雖然總額與江蘇的差距在縮小,但其GDP含金量卻高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上海和北京;浙江的GDP總量和含金量全國排名則均為第四位。
這也說明,在全國GDP總量居於前四的省份中,山東省GDP的含金量排名最低,山東居民的幸福指數弱於同樣較低的江蘇不說,亦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居於後端。
所有製缺乏效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國力認為,山東和江蘇的GDP總量排名有幾次交替,多數時候還是江蘇占優,這可能與兩省經濟的所有製構成有關。
“山東以國有大中型、能源、重化工為主導,而江蘇既有國有大中型企業,也有更多的民營和外資大中型企業,所有製結構的多元化,讓江蘇經濟更有優勢,在近兩年麵對國際金融危機時,也有更好的緩衝和抗衝擊能力。”高國力表示。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對此頗為認同。在他看來,山東的觀念相對保守,思想放開不夠,為政以守規矩、不敢冒為要義,多四平八穩地做事,講究官場禮儀,虛的多,不像江蘇遇事較“活”——“紅燈繞著走,黃燈趕緊走”。
而且,山東的資源型城市較多,今年,資源枯竭的市地經濟麵臨轉型問題。
“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中,山東有棗莊,第三批有淄川和新泰,這些地方多以煤炭為主,而江蘇目前隻有賈汪區一個。”上述專家說,山東省內其他如東營對石油、招遠對黃金等資源的依賴也相當明顯。
相對而言,山東重化工、重能源的資源依賴型經濟又多以大型國企為主,民營經濟活力受抑製而國有缺乏效率,山東這幾年發展不像總量那麼風光也就並不意外。
“山東省政府這幾年的國有經濟發展思路也存在過於求大而不求強、求效率的弊端。”山東企業界一不願具名的人士說。他舉例說,山東國資委通過“拉郎配”的方式組建了山東鋼鐵、山東能源和山東重工等千億元營收大型國企,但問題是,這些企業的內部資源彼此缺乏戰略互補,因此,多一層管理架構反而導致執行效率下降。
確實如此。山東鋼鐵由濟南鋼鐵和萊蕪鋼鐵合並組建,兩者均位於山東的中西部,而民營的日照鋼鐵因臨海,具有後發的技術投資、礦石成本低、物流便捷等優勢,所以日照鋼鐵可以盈利而山東鋼鐵連年虧損。山東省國資委因而希望山東鋼鐵收購日照鋼鐵,結果到現在雙方仍在博弈。
而由新汶、棗莊、淄博、肥城等煤礦企業合並而成的山東能源集團,同樣存在著明顯的行政指令痕跡。
區縣“腹背受敵”
除了產業和所有製結構的問題外,山東省的縣域經濟發展和區位也無法與江蘇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