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到來,今日的微信,是騰訊在通信和網絡領域又一次融合的產物。
平台開放VS用戶隱私
在訪談過程中,陳偉鴻向馬化騰分享了自己使用QQ產品的經曆,並道出了用戶共同關心的問題,即上傳通訊錄以後,用戶的隱私和安全如何來保障。
“隱私是Android完全開放所帶來的一個弊端,也就是說它把控製權交給下遊的廠商和手機廠商了,這樣會產生很多問題。很多開發商遵循的原則不是很嚴謹,因為沒有像蘋果那樣是有一個終極的仲裁機構,像一個黑盒子一樣,要把你除名就除名,這個有霸道的一麵,也有利的一麵,是辯證的問題。”
對於大家擔心上傳通訊錄會泄露自己的隱私這一問題,馬化騰特意借機解釋了微信讀取用戶聯係人列表的方法。
“我們的應用是把你的通訊錄經過加密和抽樣,篩選出來一個單向不可逆的特征值再傳輸到互聯網進行做匹配,不包含你的名字,也不包含你的手機號,是一個匹配的過程。如果你選擇關閉,從雲端也會刪除。”換言之,用戶上傳通訊錄,並不意味著隱私的泄露。
在互聯網領域,僅僅依賴行業自律不能完全保障用戶的隱私和安全。隨著Android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馬化騰倡導行業內在這方麵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手機安全方麵、保護隱私方麵投入建設,他還表示歡迎第三方認證的解決方案,這也許能被解讀為騰訊在移動安全領域發出的合作信號。
微信國際化:挑戰與機遇並存
在本次訪談過程中互動最為熱鬧的話題之一就是關於微信的國際化問題。台上的嘉賓大多都看好微信在移動領域走出國門的發展,但也有嘉賓表示不太看好,因為社交產品受文化差異、用戶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微信的國際化必然麵臨著其他國家同類產品的激烈競爭。
對此,馬化騰很嚴謹地說“一半對一半的機會”。不過,他也說到“移動互聯網給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互聯網公司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第一次不僅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線,甚至還領先於美國的互聯網巨頭。”
也許一時半刻難以像Facebook那樣風靡全球,但是馬化騰認為,引入朋友圈,包括公眾賬號和平台化的親APP的模式,微信做到了把通信、社交和平台三者合為一體,其未來的路應該會越走越遠。
結語:
移動互聯的出現,給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幾年的探索下來,整個互聯網江湖依然是一片迷茫。手握微信,騰訊被外界認為是唯一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的企業。但在馬化騰看來,微信充其量隻是一張站台票,未來的路依然是任重道遠。從馬化騰在整個訪談中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免費、開放、走出去將是微信未來之路所要遵循的準則。至於如何克服這個過程中引發的其他問題,一切期望和承諾還有待實踐的兌現。
(牛華網 米妮 2013年5月8日 報道)
第三節 微信營銷團隊的組建
一、組建營銷團隊
關於微信營銷團隊的組建,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方式,許多大師的說法也各不一樣,但是筆者也從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和技巧,這裏就稍做總結,講講微信營銷團隊的組建方法。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你的微信營銷團隊需要走什麼路線?這裏的路線一般分為“軟件”、“硬件”和“軟件+硬件”三種線路。也許許多商戶會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是走“軟件+硬件”的線路,但是,筆者在這裏要勸告商戶趕緊打住這樣的一個念頭。因為線路問題的確認,一定要講究自身的實際情況,絕對不能隨便製定戰略方針,隨意模仿旁人的營銷模式。筆者認為,企業如果要走“軟件+硬件”的營銷路線,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點:
1.企業規模大
建設軟件團隊需要大量的人手,管理硬件團隊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企業規模不大,甚至是剛剛起步的創業型公司,那麼,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無法支持這樣一個強大團隊的運作。所以,決心走“軟件+硬件”路線的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企業的規模是否足夠大。
企業規模的大小是微信營銷團隊建設的根本。因為如果企業小,人員不足,那麼麵對微信這樣一個服務性強,交流性廣的營銷模式,企業根本無法生存。沒有強大渠道推廣團隊,沒有全麵的服務人員,沒有龐大的研發團隊,要想組建“軟件+硬件”的營銷團隊根本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