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國太郎 合夥人總總德勤上海事務所企業風險管理服務
固定資產管理是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減值、折舊等會對損益產生很大影響
對於多數企業來說,固定資產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資產負債表的借方。資產負債表另一邊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主要描述了資金的籌措方式,而企業實際上從事著怎樣的經營活動,如何通過在生產、銷售和服務環節中有效使用資金來提高競爭力,都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資產”的一邊。
然而,利潤表作為企業的“成績單”一般更受重視,所以在處理固定資產科目時,說得輕一點是“合法的靈活調整項”,說得重一點則是“可能利用各種財務、會計手段合法地調整入賬金額,並體現損失或收益”。就此,近年來會計準則做出了諸多更新,以使“財務報表能夠更合理地反映企業的實力”。
美國SOX法規定應根據相關會計科目的金額重要性和風險程度判斷固定資產是否作為評價對象,但由於大部分公司會選擇8~9成的會計科目作為對象,實際上很多企業將其作為評價對象。
日本版SOX實施標準規定了(在公司層麵內部控製、財務決算及報告流程評價之後)要對“與企業經營目標有重大關聯的會計科目相關流程”進行評價。因此,除非是業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固定資產,多數企業可能不將固定資產科目作為評價對象。但是,實施標準中也提到“對於重要的業務流程,可以作為評價對象個別追加”,如“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等。
在中國,財政部辦公廳出台的《企業內部控製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中專門設置了“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章節。
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固定資產方麵通常的管理要點以及所要求的內部控製。
租賃資產:
合理地將表外/表內的判斷以書麵文件形式記錄
在日本,由於將固定資產轉換為租賃資產會減少固定資產的列報,租賃交易很快得到了普及。與之相比,中國的租賃行業始於20世紀80年代,發達程度遠不及美日等發達國家,但近年來隨著需求的增長,固定資產租賃行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實際上,無論是向他人借來資金購買固定資產並定期償還債務,還是租用他人的固定資產並定期支付使用費用,這兩者的實物和資金流動很相似。實際操作中,在使用期間、付款金額、租賃合同期滿後的買入、合同的更改或解除的罰則、改造、修理、使用年限和殘值的估計等方麵,要考慮各種各樣的合同條款或交易狀況,實際上實物固定資產的購入和租賃交易的界限比較模糊。
然而遺憾的是,在會計處理上隻有作為購入固定資產處理的融資租賃(計入貸款和租賃資產科目,作為表內資產)和作為租用固定資產處理的經營租賃(租金計入費用科目,作為表外資產)這兩種方式。
在美國,早在1976年就導入了與租賃會計相關的會計準則(1977年1月以後開始適用),詳細規定了在何種情況下應以何種方法處理。然而,伴隨著金融工程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租賃交易難以辨別是表內還是表外,相應的租賃會計準則也隨之進行修改,如此交替的情況不斷發生。例如,最低租賃付款額(Minimum Lease Payment)的現值(Present Value)就是標準之一。筆者聽到過這樣的案例:使用保證包含最低租賃付款額殘值(Residual Value)保險產品的公司,正受困於為了滿足近年來由於租賃相關會計準則的修改而支付越來越多的保險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