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昭回報劉恒道:“我看大臣們真是誠心誠意,不用懷疑了。”劉恒乃笑著對宋昌道:“果然如同先生您所分析啊!我決定負起責任,繼任大統。”
劉恒乃派宋昌主持參乘,並由張武等六人乘傳,共同前往長安。隊伍在高陵附近,劉恒便下令暫時駐營,並派宋昌先往長安通知,以觀察諸大臣的反應。宋昌到達渭橋時,丞相陳平便率所有人員在此等待迎接。宋昌立刻回報。劉恒便下令全隊馳向渭橋,群臣拜謁稱臣,劉恒也立刻下車答拜。
周勃獨自到劉恒身旁,小聲表示:“希望讓我們私下先談一下吧!”想不到站在旁邊的宋昌,當場拒絕:“如果要談公事,請現在便說,如果要談私事,王者是沒有私事的!”
周勃聞言,立刻跪下,獻上皇帝之璽印及符節。劉恒則辭謝道:“先到代王官邸再商議吧!”群臣便跟隨進入代王官邸。丞相陳平等再拜表示:“現任皇帝劉弘並非孝惠帝親生的兒子,所以無權奉宗廟。大王乃高皇帝之子,宜繼任大統,願大王立刻即天子之位。”
劉恒仍依禮節,西向謙讓三次,南向謙讓二次,才就天子位,群臣也依禮在旁侍奉。
接著便是正式進入皇宮的行動了。但皇宮尚有劉弘在位,所以接下來的工作是進行清宮。
東牟侯劉興居表示:“誅殺呂氏時,由臣兄朱虛侯負責,臣未建有任何功勞,請把‘除宮’的工作交給我吧!”劉興居便和功臣派代表汝陰侯夏嬰共同入宮。劉弘詢問來意。劉興居表示劉弘非高皇帝血親,不能為天子,並下令保護皇帝的衛隊在繳出兵器後離去。
有幾個人不知發生什麼事,不願撤離。宦官總管張釋乃當麵斥退之,侍衛才全部離去。夏侯嬰準備了車輿欲載劉弘出宮。
劉弘問道:“你們打算怎麼安置我呢?”夏侯嬰回答:“出宮自然會安排你居住的地方。”接著便將劉弘送往少府,暫時住在那裏。夏侯嬰親自率領皇帝車輿至代王官邸,迎接劉恒入宮,並報稱內宮已完全清除。
劉恒當晚便進入未央宮,仍有宿衛士官十人持戟站端門前表示:“天子在宮內,足下為何也要進入。”
劉恒便傳周勃前往交涉,守衛才繳出兵器,撤離而去。劉恒方得進入未央宮。當夜,拜宋昌為宿衛將軍,統領南北禁衛軍團,並以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宮殿中的行政工作。
負責官員也分別依法令,誅殺了呂後所製造的假皇族梁王、淮陽王、常山王和劉弘等人。當晚,劉恒坐於前殿,舉行朝儀,並大赦天下。劉恒便是漢文帝,被公認為中國曆史上人民生活最幸福的“文景之治”盛世,便也在這個時候正式展開。
漢皇朝終於更穩定地進入了另一個和平安定的時代。這些全靠有周勃、陳平等這些忠實於劉氏皇族的大臣,才能鏟除奸臣呂氏一黨。識人相人,是劉邦用人前必備的程序。凡是他認為靠得住的人,大多靠得住,而且個個都為漢王室立下赫赫戰功。
真正的人才絕不僅僅表現在麵上,表現在職業上,學曆上,而應該體現在本領上,表現在特定環境下的特殊用途上。人品、性格及日常處事上。隻有細心地去觀察,結合工作的實際、生活的實際才能找到一位真正忠心、為你所用的人。
3.調虎離山是本事
“調虎離山”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被曆代戰爭中的軍事家用的青睞,直到今天,它一直奏效。而且能收到立竿見影、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效果。
劉邦滎陽大敗後,帶領殘兵敗軍逃生到成皋。成皋是糧食囤積地,關係到漢軍的命脈,可這裏的守禦力量單薄,別說調他們去增援滎陽,一旦項羽督軍來進攻,連他們自己也岌岌可危。劉邦給成皋守軍鼓了鼓勁,讓他們堅守待援。自己又星夜兼程,趕回關中,搬救兵。
在丞相蕭何的全力支持下,劉邦在關中又募集到一支軍隊。他準備把這支軍隊帶往滎陽,再和項羽比個高低。
有個姓袁的書生勸他道:“漢與楚在滎陽已相持數年,漢軍常處於困境,這是因為楚軍的主力全都集中在那裏。大王這次出兵,應該南下武關,突然出現在宛、葉一帶。項羽必然帶兵追趕,大王可築好防禦工事,堅守不戰。隻要把楚軍主力吸引到南線,就能使滎陽、成皋的漢軍得以休息。同時,令韓信安撫趙地,聯合燕、齊各國,壓迫楚軍,然後,大王再去滎陽指揮作戰。這樣,楚國腹背受敵,兵力分散,我軍以逸代勞,進退有據,必然能夠打敗楚國的軍隊。”漢王劉邦采納了這個建議。
劉邦離開滎陽時,留禦史大夫周苛、將軍樅公和魏豹守城。三人通力合作,堅守危城。幾天後,楚軍攻占了成皋,滎陽的壓力更重,魏豹害怕了。周苛和樅公商量說:“魏豹是個反複無常的人,留下來會成為禍患。”二人殺死了魏豹。這時,城外楚軍又發動強攻,二將督軍奮力拚殺,終因寡不敵眾,滎陽城被攻破,他們也身受重傷,當了俘虜。
項羽佩服周苛是個英雄,想收買他為自己所用,便試探著問:“你如果願意為楚國效力,寡人就封你為上將軍,隨賜三萬戶食邑。”
周苛絲毫不為所動,厲聲罵道:“我生為漢將,死為漢鬼,哪能屈膝侍奉他人!我倒要勸你放聰明一點,早點歸順漢王,留得一條活命。要不,以後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項羽被罵得麵紅耳赤。他命人抬過一口大鍋,盛滿水,架火燒沸,剝下周苛的衣服,駕到鍋前,指著翻滾的開水,問周苛願不願低頭。周苛麵不改色,罵不絕口,被扔人沸水中而死。樅公也不願屈服,被殺了頭。
滎陽失守後,漢軍退到鞏、洛一帶,又築起了第二道防線。
項羽正擬驅兵掃蕩鞏、洛漢軍時,傳來劉邦兵出武關的消息。他多次上當,心有餘悸,擔心劉邦又要去彭城掏他的老窩,遂留下一部分人馬在鞏、洛與漢軍對峙。自己率主力風風火去尋戰漢王。
在南陽,任憑項羽百般叫戰,劉邦就是堅守不出,急得項羽不知怎麼辦才好。這時又傳來彭越軍隊渡過睢水攻破下邳,殺了楚軍大將薛公,並向彭城進逼的消息。後院起火,項羽也顧不上劉邦了,日夜兼程,趕回彭城去對付彭越。
彭越開辟的敵後戰場,在楚漢戰爭中對漢軍獲勝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彭越、英布與韓信,被並列為西漢開國的三大功臣。
項羽分封諸侯王時,把彭越冷落在一邊。他氣不過,與齊國田榮結成反楚聯盟,大敗西楚大將蕭公角,控製了魏地十餘座城池,部眾發展到好幾萬人。劉邦率諸侯聯軍東襲彭城時,彭越又積極響應,被劉邦封為魏相國。兩人的友誼更深了。
劉邦在睢水戰敗後,聽從張良的建議,派使者與彭越聯係結盟。彭越滿口答應,願與漢軍協同作戰。項羽與漢軍在滎陽激戰時,彭越趁楚後方空虛,統兵由黃河北南下,攻打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等城,楚國上下震恐,項羽派將軍項聲和薛公征剿彭越。下邳一戰,薛公兵敗被殺,彭越的力量更為強大。他運用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襲擊楚軍後方運輸線,切斷楚軍糧道,成為插在項羽背上的一把尖刀。
項羽不得不放棄在宛、葉一線與漢軍作戰的打算,移師征討彭越。楚國將士跟著項羽,一會兒從北走到南,一會兒又從南走到北,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沿路死了的、逃亡的數也數不清。
劉邦則趁項羽東攻彭越之機,迅速揮師北上,一舉收回守備空虛的成皋。那裏儲存的糧食,又為漢軍所用了。
劉邦略施小計,項羽便被牽扯得東奔西跑,精疲力盡,這調虎離山之計,讓項羽這一代梟雄嚐到了苦頭。
4.四兩也能撥千斤
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並不罕見。周瑜赤壁之戰大破曹軍,全仗一出詐降的苦肉計;項羽巨鹿之戰威震諸侯,也全靠其破釜沉舟,激勵士氣,才有了北二秦關終屬楚。劉邦封漢王時,力量與項羽懸殊很大,但也憑著自己治軍方麵的智慧,終於以小勝大,逼死楚霸王,其治軍有方,可見一斑。
漢王初占三秦時,因立足未穩,還敵不過項羽的進攻,隻好斂翼待時,尋找機會。
劉邦認真吸取當年在沛縣起兵時,由於沒有重視根據地建設,結果丟了豐邑無家可歸的教訓。這一次,他決心盡力把關中經營成一個鞏固的戰略後方。為此,接連發布了一係列受百姓歡迎的政策法規。
土地是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普通農民的衣食之本。秦朝皇帝為個人私欲,在關中大圈肥田沃土,修建皇家遊獵場所上林苑,多少人因此斷絕了生計。漢王下令:開放上林苑,退還百姓,讓他們開墾為農田。
為了增加勞動力,漢王頒布大赦令:釋放關押在監牢的所有囚犯。
巴、蜀、漢中三郡,從人力和財力上支援了漢軍北上,是老根據地。漢王下令:免除這三郡百姓的兩年租稅。
漢軍進入關中,不少關中子弟入伍。為了穩定這些戰士的情緒,鼓勵更多的人參軍,漢王下令:免除新入伍戰士家中一年的賦稅和徭役。
為了激勵全軍將士英勇殺敵,漢王采取了幾項措施:
凡是立有軍功的人,不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按功勞大小,賜以不同爵位;諸侯將軍,如能帶有一萬人投降,或率一個郡歸附者,封為萬戶侯。
在地方政府,每個鄉須推舉一位五十歲以上的有威望的老者,當“鄉三老”,協助官府管理地方事務;從鄉三老中經民主協商,推舉一人為“縣三老”,免除其各種徭役,讓他們專心致誌地協助縣政府處理地方事務。這些三老,作為老百姓在各級政權裏的代理人,利用其參政議政的機會,把老百姓的各種願望和要求及時反映到政府,從而溝通了地方政權與老百姓的聯係,使新生的漢政權深得人心。
由於鹹陽幾經兵火,已經成為一片廢墟,漢王劉邦便把國都設在交通便利的櫟陽。漢王二年二月初五,又下令廢除秦社稷,建立漢社稷,以徹底消除過去秦王朝在思想上對人們的影響。
經過這一番努力,關中生產迅速恢複,經濟上一派繁榮。漢王又不失時機,努力向函穀關外發展。
張耳被陳餘驅逐,投奔漢王後,受到熱情接待。劉邦聽說張耳與河南申陽的交情非同一般,想利用張耳去說降申陽投降。所以,不但讓張耳繼續保留常山王的頭銜,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張耳的兒子張敖為妻。張耳受寵若驚,即刻欣然前往,說降了申陽。漢王不費一兵一卒,便兼並了河南王的土地,改河南國為漢的河南郡。他又不失時機親自安撫河南郡歸附的百姓。
這時張良也輾轉到了關中,老友重逢,喜不自勝,漢王又封張良為“成信侯”,從此,張良留在漢王身邊,出謀劃策。
劉邦又派大將韓信東渡黃河,向西魏進軍。
西魏王魏豹是魏王魏咎的弟弟。魏咎戰死後,魏豹逃奔楚懷王。楚懷王給了他幾千人馬,讓他收複失地。魏豹攻占了二十多座城池,被懷王立為魏王。項羽分封諸侯時,為了占據魏國最肥沃的大梁地區,把魏豹改封為西魏王,讓魏豹遷到今山西省的西南部都平陽,魏豹對此十分怨恨。漢軍進攻,魏豹也不作抵抗,立即更旗易幟,歸附了漢王。
漢軍乘勝前進,又攻克河南,俘虜了殷王司馬卯。殷王的封地,改置為漢的河南郡。
項羽辛辛苦苦地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如今,被漢王劉邦消滅了兩個,降服了五個。另外,燕王臧荼吞滅遼東王韓廣;田榮趕跑了齊王田都,殺了膠東王田市,消滅了濟北王田安;陳餘趕走了常山王張耳。所剩下的,隻有九江王英布、燕王臧荼、衡山王吳芮和臨江王共敖四個。其中吳典和共敖封地偏僻,遠離中原;英布和臧荼表麵上很順著項羽,實際上另有自己的打算。這時候的西楚霸王,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
然而漢王劉邦的勢力卻在不斷地膨脹。他控製了包括今陝西、四川、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寧夏和甘肅大部的廣大地盤,彙集了五十六萬武裝力量,下轄五個諸侯王。真是“三軍甲馬不知數,但見動地銀山來”。儼然成為可以與項羽分庭抗禮的又一個諸侯王的盟主。想到這裏,劉邦的心裏好不得意。於是他騎著高頭戰馬,哼著家鄉小調,興衝衝地統率諸侯聯軍,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要與西楚霸王爭奪天下。
劉邦通過自己的嚴謹治軍,苦心經營,才由小而大,戰勝諸強,從而取得了與項羽分庭抗禮的實力。為以後爭奪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5.身先士卒是好漢
表率的力量是強大的,特別是首領的表率作用,如果統帥貪生怕死,那麼士兵就無勇可言。若統帥能夠不畏危險,身先士卒,那麼手下人自然也就奮不顧身,衝鋒在前。劉邦自然如此!
當年劉邦遠征討伐叛臣英布。大軍出發時,身染重病的張良掙紮著從床上爬起來,為劉邦送行,他滿懷深情地說:“臣本該跟陛下一塊去討伐叛逆,可病魔纏身,實在力不從心。陛下這次作戰和以往不同:楚人剽悍善戰,英布是個亡命之徒,陛下千萬要小心,兩軍陣上切忌和英布麵對麵接觸。”
劉邦看著張良那瘦骨零丁站立不穩的身軀,又看看自己業已成雪的胡須,想到兩人十幾年來形影不離、艱苦創業的戰鬥情誼,鼻子不由發酸。此時無聲勝有聲,他默默點點頭,馬鞭一揮,率軍起程。
英布在薪縣迎戰劉邦。
時值隆冬,朝廷大軍駐紮在庸城。英布排列好軍陣,劉邦登上高坡仔細觀望,見英布布陣的方法和當年項羽的一模一樣,心裏便十分厭惡。他忘了出發時張良的囑咐,親自到陣前,讓英布答話。
劉邦問:“朕平時待你不錯,你為何要造反?”
英布說:“想當皇帝過過癮啊!”未了又補充一句:“這還是跟你學的呢!”
劉邦氣得渾身發抖。他本來就有愛罵人的毛病,這會兒一急,髒話又出來了:“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不撒泡尿照照,也配做皇帝!”命令前軍衝鋒。
英布給罵惱了,讓事先埋伏好的軍卒放箭。箭矢如雨,漢軍向後敗退。劉邦急了,躍馬衝到最前沿。一支流矢射中他的胸膛。幸虧鐵甲厚重,箭矢在皮肉裏隱得不深。劉邦忍住劇痛,瞪著血紅的眼睛,大喊殺賊。將士們見皇帝尚且如此英勇,一個個前赴後繼,奮不顧身,終於衝進了英布的軍陣。英布率殘部逃命,漢軍一直追到淮河岸邊。叛軍死的死,傷的傷,降的降,等英布渡過淮河,清點身邊的部隊時,隻剩下百十個人。
自此,劉邦大破英布。劉邦之所以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與他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是分不開的。身為一國之君,竟然在兩軍陣前罵陣,其精神實在可佳,皇帝尚且如此,作為士卒衝鋒在前、奮不顧身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6.敵長處當學,敵短處當擊
“師夷長技以製夷”,當自身某些方麵落後於別人,就要謙虛學習,以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敵人有短處時,也必須看穿,擊其最痛處。惟有如此,才能不至於被動挨打,才能先發製人,取得主動權。劉邦在敵我雙方長短處問題上,頭腦非常清醒。
鼓城之戰,劉邦幾十萬大軍被項羽三千騎兵衝得七零八落,如天將般橫掃劉邦陣營。劉邦也深深體驗到騎兵部隊的威力,騎兵行動快捷,戰鬥力強,項羽之所以那麼快就攻破了彭城,正是由於他憑借那支強悍的騎兵部隊。劉邦決定也在漢軍中組建騎兵隊伍。
確定騎兵部隊統帥的人選時,有人推薦重泉人李必和駱甲。這兩人過去都在秦朝的騎兵部隊服役,騎術精湛,漢王有意任命他們,可兩人堅辭不受,說:“對大王的信任,我們非常感激,可我們以前都是秦朝的將官,現在當漢軍的統帥,威望不高,恐怕下邊的士兵們不服氣,為大王的事業著想,不如從您以前的親信中,選出一人作主將,我們盡力輔佐,更為妥當。”劉邦覺得有道理,便命灌嬰為騎將,李必和駱甲為左右校尉。
灌嬰出身貧苦,早年以販運絲布為生,為人機智敏勇,劉邦在沛縣起兵時,他最早參加,並多有戰功。被任命為騎兵統帥後,他更是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成為一員傑出將領。騎兵部隊的組建,大大增強了漢軍的軍事實力。
灌嬰的騎軍在以後的大反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灌嬰的千裏大奔襲。
韓信被封為齊王後,遵從漢王劉邦的旨意,派灌嬰率鐵騎部隊,由北向南向楚國境內進發。
他們在魯縣打敗了鎮守魯縣的楚將公呆,擊潰了趕來增援的楚薛郡郡寧的武裝,還俘虜了楚國一員騎將,漢軍的士氣更為高昂。
灌嬰乘勝前進,他充分發揮騎兵短、平、快的特點,在楚國的腹心地帶縱橫馳聘,轉戰數千裏,先後攻克博陽、取慮和徐城,又迅速渡過淮河,占領了淮河以南的眾多城邑,一直打到廣陵。
楚國後方的動搖,使項羽不得不從滎陽前線抽調項聲、薛公和郯公三員大將,回軍對付灌嬰。灌嬰也不與楚軍戀戰,他主動放棄淮南,渡過淮河,在下邳設下伏兵,打敗了隨後追擊的項聲和郯公,再一個回馬槍,斬殺了薛公,拿下了下邳。灌嬰又在平陽打敗楚國的騎兵,占領了楚都彭城,俘虜了楚國的相國項佗,連續攻陷了六七座縣城。之後,他們又攻打苦、譙二縣,生擒楚副將周蘭,與漢王的主力在頤鄉會師。兩軍會合後,通力合作,全殲了駐守陣縣的楚軍,斬殺被項羽的騎兵統帥樓煩,俘虜楚將八人,使楚軍驚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