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星光閃耀”,那就行動吧
特別策劃
作者:趙巍
雖然不是明星,但近幾年,大窪縣唐家鎮白家村黨支部書記張彥每年都有“星光閃耀”的時刻。這個時刻,就是唐家鎮基層黨組織星級化考評結果公布的時刻。已經連續幾年,白家村都在星級化考評中獲評五星。這真是個值得驕傲一下的成績。但麵對榮譽,張彥坦言身上壓力不小:“星級化考評結果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年你是五星,明年可能就是四星。從五星往下掉,和村裏沒法交代,隻能多動腦筋好好幹。”
這種壓力,根源在於精心的製度設計。作為大窪縣在落實盤錦市黨建督查考核通報製度過程中的創意之舉,星級化考評追求的重點就是三個“不一樣”,“幹與不幹不一樣,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麵對“五好”考評標準多達40條的評分細則,麵對周密的考評環節,如果你有上進心,那就開弓沒有回頭箭,唯有鉚足勁兒幹下去。想想吧,按照分數標準,95分以上是五星,94分就是四星,打個盹,這1分可能就沒了,張彥那根工作的弦能不始終緊繃著嗎?
日常考核40%的比重,是各項考核中最高的,而這方麵分數的高低,更多取決於村裏的自評。村民代表、黨員和村幹部一起,按照標準實事求是打分。不該得的分數,千萬別僥幸去得。按照唐家鎮的做法,評定結果7天的公示期內,如果村民發現失實可以舉報,一經查實,當事村後果自負。白家村自評分數之所以又實又高,全是張彥和村幹部們拿汗水換來的。他們辦了很多服務群眾的小事好事,像辦理身份證等,村民隻要把手續往村部一交就不用管了,省心又省時間。他們也辦了很多讓群眾致富的實事。白家村的堿地柿子種植頗具規模,收益很好,但有的村民想上項目卻苦於沒錢,張彥和村幹部們便挺身而出,一趟趟跑市縣有關部門,幫著辦理失業證,還要找人擔保,把貸款辦下來。有些村民想學技術,張彥等人就和盤錦市技術學院取得聯係,到村裏傳授養雞養魚等技術。為了讓村民在農閑時多些收入,張彥還在村裏成立了家政服務班。村裏的不少婦女,經過家政服務班培訓當了月嫂,最高月收入8000元。更值得一提的是龍赫建築責任合作社。原來,村民散著出去幹活,很多時候拿不到工錢。張彥知道後,把有技術有意向的48位村民組織到一起成立了合作社,並以村黨支部名義給他們攬活兒。活兒多了,工錢也有保證了,這些村民每年最少能掙2萬元,多的能掙近5萬元。接受采訪時,張彥剛在村裏征了300畝地,以便擴大堿地柿子種植規模。接下來一段時間,修路、解決水電等問題,又會讓他忙得焦頭爛額。不過,汗水不會白流,這將會為幾個月後的自評分數奠定一個良好基礎。
光是牆裏開花,香氣再濃,星級化考評成績也未必高。為了保證考評結果的公平,組織考核和集中考核也各占30%的比重。這就意味著,要想花香傳到牆外,張彥等人還必須認真完成好上級黨委交辦的任務,如報送黨建信息,及時上報年度工作總結,等等;同時,他們也必須積極配合信訪、計生等部門開展工作,因為這些部門的評價意見,也會影響最終的分數。可以說,日常考核、組織考核和集中考核,如同三座山,座座都讓張彥感到“壓力山大”。對此,張彥倒是有著正確的認識:“這是一種很好的督促,對於村黨支部和我個人,都有無形的監督作用。各種考核檢驗,工夫都得下在平時,這會帶來很大壓力,但也是前進的動力。”
張彥麵對的壓力其實還有一個,它來自其他村黨支部書記。為了避免結果評定後有的村不服,在最後結果揭曉前,唐家鎮黨委會組織全鎮11個村的黨支部書記,到其他村看亮點。上進心強的村黨支部書記會把亮點作為學習點,暗暗發力,做好趕超準備。這種“後有追兵”的無形壓力是巨大的,它讓張彥深深意識到:為了保證那“星光閃耀”的時刻,自己唯有行動行動再行動,多幹事,幹好事。
說起來,能讓幹部發自內心地產生這種不斷幹事的意識,不正是大窪縣基層黨組織星級化考評製度乃至盤錦市黨建督查考核通報製度設計的深意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