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遵循80_20效率法則(1 / 3)

在因和果、努力和收獲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係。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獲來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氣隻帶來20%的結果。

——理查德·科克

80/20效率法則,又稱為帕累托法則、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則或不平衡原則。早在19世紀末,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研究英國人的收入分配問題時發現,大部分所得財富流向少數人手裏,還發現這一部分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與其所擁有的財富的份額,具有比較確定的不平衡數量關係。而且,進一步研究證實,這種不平衡模式會重複出現,具有可預測性。經濟學家把這一發現稱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認為是“帕累托最引人注目的貢獻之一"。

經濟管理學家從帕累托的研究中歸納出了一個簡單的結果:如果20%的人占有80%的社會財富,由此可以預測,10%的人所擁有的財富為65%,5%的人享有的財富為50%。經濟管理學家看重的是這一結果所體現的思想,即不平衡關係存在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正如裏查德·科克有一個精彩的描述:“在因和果、努力和收獲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係。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獲來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氣隻帶來20%的結果。"

總之,“80/20效率法則”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在投入與產出、努力與收獲、原因和結果之間,都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係。少的投入,可以得到多的產出;小的努力,可以獲得大的成績;關鍵的少數,往往是決定整個組織的效率、產出、盈虧和成敗的主要因素。

利潤加速器將“80/20效率法則"所內含的理念和規律運用於組織人力資本管理活動之中,管理者就必須明確人力資本使用時的特殊性,以及提高人力資本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一位著名的管理學家說過:成功的人若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就會知道80/20效率法則是成立的。80%的成長、獲利和滿意,來自20%的顧客。一個公司至少應知道這20%是誰,才能看清未來公司成長的前景。同樣,當一家公司發現自己80%的利潤來自20%的顧客,就該努力讓那20%的顧客去隨意擴展他們的業務,這樣能更容易地把注意力平均分散到所有的顧客中。所以,專注在20%的顧客身上要比去照顧100%的顧客來得更簡單。做不到以100%的顧客為重要的話,就要去珍惜那些20%的核心顧客,但首先就是要必須先知道這20%是哪些人,才能談的上以他們為目標,然後去提供很好的服務,來永遠保住這些重要的客人。

很多人都知道獲得一個新客戶要比保留一個老客戶難得多。美國一無線公司在獲取一個新客戶上所花費的成本是350美元,而該公司每年客戶流失率高達40%,公司業務非常難做,在這種趨勢下,美國許多無線公司因被收購而消失。另一個客戶服務代價高的例子是銀行業。銀行在大多數客戶身上所投入的成本要高於客戶對銀行的利潤貢獻額。所以,銀行對如何服務好他們的客戶就非常擔憂,因此,他們就開始細分自己的客戶,並針對不同的客戶采用不同的服務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留住重要的有很高價值的客戶。一般來說,80/20效率法則的分析法中的第一個用處並不是改變它的關係,而是要讓人注意到造成該關係的關鍵原因是什麼,就是要認出哪些是導致80%產出的20%的投入。假如在一個啤酒廠,有20%喝此啤酒的消費者,喝掉了該廠80%的啤酒,那這部分人就是該啤酒製造商應注意的對象,所以,就要盡可能爭取到這20%的人能進一步增加他們的啤酒消費。啤酒製造商出於實際理由,可能會決定要忽視其餘80%喝啤酒的人,因為他們的消費力量隻占20%。在任何一個市場中有些供應商更懂得如何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樣供應商即能賣到最高的價格,也能取得最高的市場占有率。

80/20效率法則對於任何公司而言都是一種可靠的開始。企業最起碼要實現當員工查看某客戶信息時,他能夠立即知道該客戶是屬於最有價值的20%的客戶,還是另外那80%的客戶。大多數公司並不理解這種不平衡,所以,就期望給每個客戶以相同的服務待遇。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在低價值客戶身上浪費太多的資金和時間。然而對小型的公司企業卻很難有足夠的資金來投資並維護客戶管理,對這些小型公司企業來說,他們急需的是一種簡單的,有效的區分高價值客戶和低價值客戶的發放和措施。隻有這樣,才能確保讓小型公司企業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能量。一旦明確了利潤貢獻最高的20%客戶,就會立即簡化管理層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