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互聯網為標誌,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這就是信息化時代,也稱IT時代。
21世紀初的中國將從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演變,對經濟而言,就是由工業經濟向網絡經濟的演變。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最小單位,既是國家信息化的主體,又是主要的支撐力量。因此,沒有企業信息化,就談不上國民經濟的信息化和社會的信息化。而傳統產業的企業信息化,關鍵在於在一定程度上用信息和知識替代傳統的物資消耗和僵化、管理官僚化,同時利用網絡超越時空的特性,加強生產與消費間的直接關係。
(一)什麼是企業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運營自動化、管理網絡化、決策智能化。其中,運營自動化是基礎,決策智能化是頂峰。
企業信息化包括企業信息化的後端辦公係統(Back-Office)和前端辦公係統(Front-Office)。企業信息化的前端辦公係統是圍繞以客戶為核心的企業管理係統,如客戶關係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電子商務(E-Commerce)等。
企業信息化的後端辦公係統是圍繞企業運作為核心的企業管理係統,如企業資源計劃(ERP)、辦公自動化(OA)、數據倉庫、在線分析、數據挖掘和嵌入式軟件技術的應用等。信息化的前端與後端具有很強的製約性,前端係統依賴於後端係統而存在,後端係統由於前端係統的存在而更有價值。
企業信息化是一個係統工程,企業應逐步做到:企業領導和員工理念的信息化;企業決策、組織管理的信息化;企業經營手段的信息化;數據加工應用的信息化。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計劃的製定更容易,減少庫存、縮短貨物運送時間、優化渠道和掌控資金流。所有這些都大大提高了資本和貨物流轉的靈活性,使企業投資更加積極和更具創造力,並促使企業從勞動密集型的運作轉向資本(知本)密集型運作。
信息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企業或商業的遊戲規則發生了變化,中國的企業都必將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其原因並非是企業的產品要出口,而是中國已經成為了國際市場的一部分,外國的產品已經殺到了家門口,企業隻能被迫應戰。在這種形勢下,如果企業能夠采取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應戰,就有可能從容應對,抓住機遇。
21世紀的企業應當具備如下特征,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第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第二,具有適應快速市場變化的組織機構;第三,具有領先一步的戰略決策體係;第四,具有很強的網上銷售能力。試想,如果現在的企業離開了電話或傳真,是否可以很好地做生意呢。同樣,經過一段時間後,企業如果離開了互聯網,將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在一個成功地實現了信息化管理的企業中,你會看到:①輸入的銷售記錄,有關的單據、憑證、折扣返還會自動揭示;②庫存及應收款相應變化;③運能、產能的相應安排;④利潤中心可隨時了解和分析自己的盈虧情況;⑤銷售、管理和其他經營費用成本就會在有關賬戶上反映出來。
第13章決勝谘訊管理透過信息化管理的成功,企業就要做到:①及時準確地掌控資金流;②科技創新的產品不斷推出;③采購成本和庫存費用大幅度下降;④生產周期也大大縮短、生產率明顯提高;⑤及時準確捕獲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⑥發現問題、找出症結、及時解決,做到先知先覺;⑦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經常保持領先競爭對手一步。
信息化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於:用“最佳實施"的標準來整頓、統一企業內部特殊流程,通過這一標準化的過程達到企業資源的整合,提升企業的核心能力,提高整體競爭力。
(二)信息化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企業發展大體上可以經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元素驅動階段(資源分配)。在這個階段,企業擁有人力、資金、廠房、工具、原材料及相應的工藝和技術等基本元素,就可以使得企業建立和發展起來。在第一階段起作用的是這些基本元素,它們構成了一個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擁有資源的多寡,決定了企業的規模和核心能力,所以,該階段稱之為元素驅動或資源分配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的輸入和輸出成正比。
第二階段是規模化階段(模仿學習)。經過第一階段發展的企業,擁有了更多的可用資源,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擴張,需要資本運作和資本擴張,需要進行企業流程或規模重組等。處於第二階段的企業大多采用模仿和學習成功企業運作模式的方法來實現規模化發展,特別是將同行業企業的經驗和教訓化為己用,因此,又可以歸結為模仿學習階段。但是,這時往往會犯錯誤,不能因地製宜、因時製宜,不能根據自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盲目地學習他人的經驗,而導致失敗。因為在同等條件下,他人成功的原因未必會使你成功,同樣,他人失敗的原因也未必會使你失敗。在條件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