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審計部門監督不力。按照國際慣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必須由注冊會計師審計並簽字才能最終確認,其目的是通過獨立第三方認證,增加會計信息的可信度,降低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風險。在前麵提到的“銀廣夏”事件中,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及其簽字注冊會計師就擔當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最近三年,該所均為銀廣夏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1999年和2000年度負責審計的注冊會計師為同一個注冊會計事務所。
第三,數據的不準確和不真實。這是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上市公司可以隨意調整資產價值的大小,虛增收入,利用費用或折舊或應收應付等科目任意調節利潤,從而達到迷惑廣大社會公眾的目的。
我們以“銀廣夏”為例。中國證監會經調查核實之後查明,銀廣夏公司通過偽造購銷合同,偽造出口報關單,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免稅文件和偽造金融票據等手段虛構主營業務收入。經重新調整相關賬務後,銀廣夏在1999年的年報上公布的淨利潤為1.27億元,每股收益為0.51元,應調整為淨利潤為-5100萬元,每股收益為-0.202元;2000年的年報上公布的淨利潤為4.17億元,每股收益為0.827元,應調整為淨利潤為-1.5億元,每股收益為-0.297元;2001年9月1日的年報上公布的2001年的淨利潤為-1953萬元,每股收益為-0.039元編委會編:《新經濟時代讀哈佛》,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2年,第124頁。。
從這組數字可以看出,在公司虛假財務報表被揭露出來前後,其數據差異是相當大的。“銀廣夏”事件及其所引發的證券市場的劇烈動蕩,說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公信力已經受到挑戰,而會計信息披露的失真將對中國證券市場,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國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維護一直遵循著“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上任後不久,就提出應增加一項原則,即“公信”原則。從最近一係列的證券市場監管措施的製定與實施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國證券市場正朝著建立“公信”原則的方向良性地發展著。當然,這既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也不是能夠在短時間裏完成的任務,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公信”原則的建立是廣大投資者恢複對我國證券市場投資信心的必要條件。而如何有效防範會計信息失真則是其中的一項重任。
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對會計信息失真進行有效的防範:
第一,實現會計核算的全麵電子化。雖然我國的計算機會計核算起步比較晚,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會計核算軟件已經發展成為財務管理軟件,有些軟件開發公司已經推出了適合整個集團的管理軟件。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這類新型管理軟件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實行財務集中統一管理,使財務人員與其他部門之間保持相對的獨立。一方麵降低了其他部門負責人對財務人員進行約束和控製的可能性,消除了財務人員的後顧之憂,使財務人員敢於進行會計監督;另一方麵,割斷了財務人員與其他部門的經濟利益關係,降低了財務人員被其他部門拉攏的可能性,有利於財務人員依法獨立履行職責,增強會計約束力,保護廣大財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麵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從會計信息管理的角度看,由於係統通常采用後台數據庫統一管理方式,既可以使一般人員輕而易舉地訪問和使用大型數據庫,又不利於各個部門僅僅為了滿足自身利益,在需要的時候隨意更改會計信息,從而使各部門之間在數據傳遞和交換時,既能實現數據共享,又可以相互製約,達到有效防止在會計信息形成過程中出現信息失真問題的目的,使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盡可能地被消滅在形成過程中。
第二 ,會計信息披露的全麵電子化和時效性。我國證券市場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已完全實現信息披露的電子化,投資者可以在證監會及其指定的專業網站查詢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電子版。但是,與網絡時代的特點相比,會計信息披露的廣泛性和時效性還有待提高。
首先是信息披露的廣泛性。應當逐步將會計信息的發布主體由上市公司推及到所有法人核算單位,並將傳輸形式逐漸由現在的書麵報告轉向電子版形式,最終形成一個全國性的會計信息收集、分析和檢索網絡。在選擇除上市公司以外的法人核算主體進行電子化信息披露時,可以率先在計算機及網絡公司中實行公開信息披露。
其次是信息披露的時效性。我國證券市場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時間要求是每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上一個年度報告,8月31日之前公布當年中期報告,從2002年開始上市的公司還需要公布季度報告,這些都給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規定了時間。但是,在網絡時代,時間不能簡單地以年、月甚至日來計算。如果換個思路,不是核算單位在指定的時間通過指定的媒體(網站)公布指定的財務報告,而是由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通過聯網方式,直接從核算單位的管理信息係統中及時、有效地選取和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定期報告出來之後再去獲取那些經過整合的曆史數據,這樣或許更符合網絡時代的發展規律。當然,這種聯網實時報告體係的建立,是對現行報告模式以及圍繞現行報告模式而建立起來的概念、觀點、會計和審計規範等一係列問題的深刻革命,它是未來會計信息披露的高級階段。
第三,提高會計信息監督管理者的素質。首先,會計核算單位的主管部門要加大對違規查處的力度,會計執法檢查決不能流於形式,發現問題就要一查到底,以維護法律的尊嚴。其次,作為會計信息監督者的注冊會計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明確其作為獨立第三方身份的中介地位。同時,還要盡快更新知識結構,每年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隨時掌握與行業內容相關的最新信息,更好地對核算單位實行業務監督。就核算單位內部而言,應進一步完善內部控製機製,加大監管力度。應當實行嚴格的企業法人會計責任製,約束其財務行為,為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時,還要建立會計信息複核製度,加強核算單位內部審計監督,變事後檢查為事前監督等。
總之,會計信息失真一直是有目共睹的問題,也是管理層一直希望解決的問題。日前,財政部已就《會計法》執行情況檢查工作有關問題發出通知,要求嚴查上市公司假造會計信息和欺騙投資者的行為,這說明在全國範圍內的由上市公司推及所有會計核算單位的檢管工作正在逐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