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前教育學生基本情況調查報告(2 / 2)

以上調查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思想的主流是健康的,但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專業認識不足、專業情感和職業信念不強、專業學習動力不足、專業思想不穩固等。師範生的專業思想教育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它涉及到社會、家庭和學校各個方麵,就學校教育方麵而言,它貫穿於從新生入學、培養到畢業分配的全過程。

(一)專業思想教育應從源頭解決。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思想不牢固,歸根結底在於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偏低。幼兒教師的收入水平普遍低於小學教師,“幼兒教師就是高級保姆”的觀念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為此,第一,中央和各級政府應該盡早把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範疇,切實加強對幼兒教育尤其是農村幼兒教育的投入,引導幼兒教師走向教師專業化的道路,使幼兒教師安心工作;第二,製定和完善保證幼兒教師工資收入、福利待遇等的政策,關心幼兒教師的住房、醫療、子女升學、就業等問題,真正使幼兒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二)專業思想教育應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應融“知、情、意”於一體,開辟專業思想教育的新途徑。專業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它既包含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理解和評價,也包含對專業的情感體現及行為傾向等。因此,必須從人的思想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3.建設具有幼兒師範特點的校園文化,激發學生的專業情感

課堂教學是專業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但學生專業思想的形成與鞏固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引導和熏陶。在此過程中,校園文化建設對主渠道教育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

優化校園環境,建設文明校園

結合實際,加強領導,切實有效地為校園建設精心設計,依照幼兒全麵發展和不同個性的差異的需要,把幼兒園創設整潔、舒適、溫馨而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作為實施幼兒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發揮環境的作用,注重幼兒園牆壁文化建設,以創建“和諧校園”、“文明校園”為目的,重視校園整體美、自然美、藝術美,用生動形象的牆畫形式,將審美觸點布設在幼兒生活的周圍,將藝術物化在環境中,讓幼兒觸手可及,讓環境成為隱形課程,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陶冶著師生的心靈。

構建團結協作、關係和諧的校園精神文化

從根本上說,幼兒園來自於教師個人的勞動和成果,其次來自於集體的成果。所以,校園文化的形成,基礎是尊重教師個人的需求和成就。然而,幼兒園作為一個團隊組織,不能僅憑教師個人單打獨鬥。所以,要樹立共同的發展目標並鼓勵全體教師協同作戰,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合力推動幼兒園的發展。

真心關愛教師,建立心靈家園

教師是學校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把人放在首位。要認真傾聽廣大教職工的意見,經常注意換位思考,多替教職工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努力營造“尊重、信任、寬容、支持、合作、文明、健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為職工創設一個溫馨、和諧、舒心的工作環境。要讓職工對幼兒園有認同感、歸屬感。職工就會心有所依,情有所係,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三、小結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的物質基礎是對學生精神世界施加影響的手段。”這充分說明,一個與教育教學工作相協調的育人環境,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馬克思指出:“人創作環境,同樣環境也創作人”。校園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方向和質量。良好的校園環境是一部立體、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約束力,有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淨化學生的心靈。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對教育學生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裘愉萍.加強師範生專業思想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1997,(3).

[2]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18.

[3]張海英.新的理念和方式對幼師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12).

[4]嶽建輝.新形勢下師範生專業思想的幾點分析與思考[J].周口師專學報,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