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生語文學習策略中閱讀與作文的分析(1 / 2)

初中生語文學習策略中閱讀與作文的分析

教研探索

作者:王鴻亮

【摘要】學習策略研究到針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策略研究是一大飛躍。語文作為中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更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語文學習策略,閱讀與作文是語文學習的兩個重要環節,對閱讀與作文的學習策略的運用能進一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學習學習策略閱讀作文

一、對學習策略實質的探討

學習策略的概念界定和學習策略的結構問題是關於學習策略實質的兩個主要理論問題:

由於研究者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有關學習策略的概念界定,因此也就意見紛紛、見仁見智。筆者認為學習策略是能促進學習者有效學習的內在調控與外顯方法的結合。國內學者劉電芝(1997)研究認為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它既是內隱的規則係統,又是外顯的方法、程序、步驟等。這種觀點因為既闡明了學習策略可操作的外顯特征。又揭示了其作為思維過程的內隱屬性,因而對學習策略實質的探討更深入、全麵,因此,目前,有關學習策略的研究大多采用這種觀點。

在關於學習策略結構的討論方麵,主要的觀點包括二因素說、三因素說及多因素說三種。其中,二因素說的代表有:Rigney(1978)的獨立策略與包溶策略;Danserear(1985)的基本策略與輔助策略;Oembo(1994)的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三因素說的代表有:Nisbet和Sucksmith(1956)的一般策略、宏觀策略和微觀策略;Mayer(1987)的複述策略、組織策略和精加工策略。在學習策略的結構的研究方麵,由於研究者的側重點不同,觀點也就各不相同。筆者認為,對學習策略研究的最終落腳點是應用,如果將學習策略的結構搞得過於繁瑣,顯然不利於操作:若過於簡單,又難以體現學習策略的實質。

二、初中生語文學習策略適應現狀

“少、慢、差、費”是多年來人們對中學語文教與學效果的共識,曹庸夫的調查表明,64%的中學生經常為語文學習困難而苦惱,調查還發現,造成其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不能較好地進行抽象概括、背景知識存在缺陷、缺乏將新舊知識聯係起來的策略等,而這些困難又使中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另外,有些中學語文教學較多地關注陳述性知識,而忽視了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養成,這也造成了中學生語文學習適應上的困難。在學習策略的運用方麵,大部分學生存在問題,以怎樣複習為例,近八成的學生選擇老師要求複習時再複習或考試時突擊複習,做筆記、提要是閱讀中的精加工策略,但有62.55%的學生從不做筆記、提要等。對於課外閱讀,38.94%的學生表示沒有時間看課外書,另外僅有19%的學生選擇學生生活作品或文學名著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學習的必要補充和延伸,但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並不令人滿意。事實上,整個初中階段,都是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而語文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