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互動中的幽默教學(1 / 2)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互動中的幽默教學

教研探索

作者:賈同科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過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必須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重視教學互動的建構。根據集體動力理論和需要動機理論,采取教與學的互動學習方式,優化課堂交往,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教學中,幽默的互動教學能給人以親切、輕鬆平和等的感覺。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妙趣橫生又鞭辟入理、寓教於樂又樂而不嬉。把學生內在需求和外界學習環境結合起來,把知識、能力、人格“內化”給學生,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形成互動、互助、互促的自組織,促使教師與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學活動中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關鍵詞】語文教學互動幽默

一、教師教學互動意義和教師在互動中語言幽默的方法

(一)教師教學互動意義。

教學互動是課堂上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以及學生群體與群體之間,通過信息的傳播而發生的課堂交往活動。教學互動場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交往,使教學在互動、互促中產生群體的動力,讓學習者形成自組織,自我構建,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在群性相融中、個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環,在和諧、合作、共創中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互動的構建要注意突出和諧、合作、共創等效應。和諧指教學氛圍、師生關係和身心發展等方麵的和諧。旨在創造一種共為主體、認知明確、情感協調、情緒高昂的課堂氛圍,激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全麵發展;合作指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師生之間構建一種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教師深入到學生生活中去,做學生朋友,與學生合作,從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出發組織教學,共同做出創造性的努力;共創指突破傳統教學中的強製、硬灌和單向傳遞,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下,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交互方式,運用自學感悟、智力激勵、集體討論等方法,密切注意每一個人的獨特性,強化集體思維,發展學生集體創造性能力。

(二)教師在互動中語言幽默的方法。

1.言近皆遠法。唐代史學家劉知己在《史通?敘事》中說道:“言近而旨遠,詞淺而義深,雖發語已殫,而含意不盡。”他告訴我們敘事說理不要把話說盡,要給聽者或讀者留有思考的餘地,可見“言近皆遠”也是教學的語言藝術。

2.說古論近法,就是在教學中,說話不照直說,而是采用說古論近的比喻。宋呆學者就說過“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語忌直”、“脈忌露”這就是要求教學語言要含蓄。適當地用積極的說古論今法,話裏有話,或弦外有音,可以使教學語言意味深長,增加感染力,使學生回味無窮,樂意接受,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迂回設問法。這種語言藝術是指繞著彎子設問,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波濤和理智思考的飛躍,讓學生在情感與理智結合處得知識、明事理、受教益。迂回設問,一般設計三個層次,一是問,二是誘,三是歸納,層層深入,扣人心弦,啟人心智,動人情懷。常常達到語半功倍之妙用。

二、教學互動中教師語言的幽默感,對於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成輕鬆愉快的學習心態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