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職業學校教師要“文武雙全”(1 / 2)

職業學校教師要“文武雙全”

教研探索

作者:鄭衛

【摘要】職業教育不同於普通教育,培養的目標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培訓後能夠快速融入現場並獨立操作的技術工人;職業學校的老師也不同於普通高中的老師,工作特點要求他們不僅是講台前的教學好手,更是技能場上的行家裏手,做到“文武雙全”。筆者從事技工教育多年,深感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現從以下幾個方麵加以探討。

【關鍵詞】技能要求教學質量設施

一、是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之一

世界上先進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發展職業教育,其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又是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以德國“雙元製”職業教育為例:德國對職業教育的師資有嚴格的要求,職業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和專業基礎知識,同時還應熟識本專業的生產實際,具有一定的生產操作技能以及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德國對職業學校教師的要求主要有三點:一是任教者起碼要大學以上學曆,以保證具備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二是任教者要通過實習或是工作獲得實踐動手能力,即專業實踐操作技能,三是要通過師範專業培訓,以把握教育教學能力。因此,職業教育的師資應同時具備教育家、工程師和高級熟練工人三種職業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正是對職業教師的嚴格要求和培訓,德國的職業培訓中心才能培養出大量的具有現代專業技能水準的技術工人,“德國製造“也成為優良品質的代名詞。

二、是職校教師的職業需求

我國職業教育以行業、企業辦學為主,多沿用普通教育的辦學模式,長期以來,重理論、輕實操的情況普遍存在,近年來,雖有明顯改善,但辦學機製、人才培養還不能滿足廣大用人單位的需求,尤其是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尚有待於加強。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師資的來源主要是普通高校的本科或專科畢業生,他們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但缺乏指導職業院校學生的實踐技能,往往是說得多,幹得少,甚至幹不了。由於與生產實際脫節,閉門造車,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推廣與應用也明顯滯後於現場。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畢業生推行畢業證和技術等級證的“雙證書”製度,對於正確引導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要培養合格的“雙證書”的學生,必須有一支合格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作保證。

三、是職業教育的現狀與生源質量的要求

在中國人的潛意識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指單純做學問,做工的藍領階層在中國人心中沒有地位,而專門以培養藍領為己任的職業教育,也就缺乏良好的發展環境,不少人重學術輕應用、重學曆輕能力、重高教輕職教,視職業教育為“次等教育”,學生不願上,家長不支持。所有這些使得近幾年來職校尤其是技校的生源質量每況愈下,一個班級裏真正高中畢業的沒有幾個,優秀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麵對這樣的學生和學習基礎,繼續沿用普通教育的辦學模式和思路顯然是不可取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理論課時昏昏欲睡,但實驗課或實習課時卻興趣盎然,他們喜歡動手,遇到問題時能夠主動去書本中查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做成一件產品時,興奮、激動的情緒溢於言表。所以,在實習教學中去尋求突破,改變被動教學的局麵,加強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嚐試。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技能訓練為主要教學方式,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教學目的,融“教、學、做”為一體,盡量讓學生“用身體”去掌握技術和技能,所有這些,沒有紮實的專業實踐操作技能,顯然是難以勝任的。